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專業的影視/文學類從業者觀看影視、文學作品時,會因為視角過於專業而失去了本來的樂趣嗎?

2014-03-14影視

不能感知美,如何創造美?

不是從業者,是在讀學生。其實這方面並不存在審美疲勞一說,影視演藝相關諸如導演、戲文、播主和表演等專業的人往往對於影視作品所傳達的藝術性和美非常敏感,非常能共情。至於題主說的我們做影視筆記要從分鏡台詞各種角度分析,這也是建立在感性認知之上的理性環節。舉個例子,蘇軾有首【失題三道】我特別喜歡:

公子只應見畫,此中我獨知津。寫到水窮山杪,定非塵土間人。

這就好比我看到一個人容貌非常美,我能分析出ta的骨相如何地精雕細琢,皮相又是如何的刀刻墨畫。清冷的疏離感是來自於中庭的挺拔,獨特的古典美是來自於眉眼的娟秀。哪裏完美契合三庭五眼故而十分標致,哪裏打破了四高三低的限制反而平添氣韻。這個人哪裏美,是什麽類別的美,是什麽造就了這種美,我們都可以分析出來。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們首先能感知到這個人的美的基礎上的。

換種說法,專業只是比非專業多了一個理性分析的環節,但並不是跳過了感性體察的階段。

@張小北 老師有一句話我覺得說得非常妙,可以很直觀地反映一個影視學習者和從業者對於美的體察力:

我們去看電影,不是因為某部電影傳說中「很厲害」,不看就覺得自己跟不上形勢,而是因為這部電影能夠讓你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被拓展,或者體驗完全不同的第二人生,或者是讓你能夠和電影中的人物產生情感共鳴,或者就是簡單地被感動了,被娛樂了,被震撼了。

我看到題主提到了影評,我就講講我們寫影評作業時老師反復強調的要求——不要寫成觀後感。影視專業的學習和制作門檻並不低,但欣賞門檻相對於學術類專業還是要低一些。相關專業的學生聽得很多的一句話應該是:要有區分意識,感情,對藝術作品之美的觀後感想是人人都有的。而從業者要做的,是把這種美掰開揉碎了分析它為何如此美,我能不能創造這種美?

不過寫出來的影評,看起來確實莫得感情。比如我期末影評作業是醬嬸兒的:

一言以蔽之,知其美,後知其所以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