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編劇究竟是怎樣一份工作?

2013-09-24影視

謝謝邀請。

上面的答案主要是關於電影電視編劇的,我來說一點關於戲劇編劇的吧。

1.工作的初始條件可能有很多種,比如一個劇院出錢請編劇寫一出戲,這種叫Commission,能拿到Commission的編劇一般都是已經嶄露頭角或者出了名的;或者一個以前合作過的導演想拍一出戲,所以請編劇來寫。對於編劇自己來說,最開始的可以是一個想法,一個零碎的片段,甚至一句台詞,或者自己想象中的開場或結尾時的畫面。有些人喜歡在真正動筆之前列一個提綱,把整個戲的基本結構規劃出來,即李漁說的「立主腦」。當然,寫的過程中可以隨時修改或推翻這個規劃;也有的人傾向於不列提綱,覺得這樣會把自己限制住,他們更喜歡摸著石頭過河,邊寫邊決定故事接下來的走向。這是個人喜好問題,我偏向於前者。

2.戲劇作品和電影電視不同,大多數時候都只有一個編劇,合作的話一般也不會超過三個人。如果一部劇沒有一個專門的編劇,而是由導演提出一個概念,然後由全體演員共同完成一個故事結構,這樣的形式叫Devised Theatre,賴聲川早期的很多作品就屬於這一類。他作為導演,帶領大家一塊構思,所以連具體的劇本也沒有,是後來為了出書才專門又根據回憶、錄音、錄像等把當時演出的文本整理出來。電影和電視行業裏,至少從我聽老師講的,組織結構更加明顯一些。拿電影來說,有人只提供故事的梗概,然後有人負責具體的台詞;電視的話,一部劇的最頂端是Creator,他們通常也是整部劇的出品人,他們為整個劇定下基調,而具體每集的故事和台詞一般是由一個編劇團隊(幾人到十幾人)來完成的。

3.戲劇編劇最經常吐槽的應該是導演。因為把紙上的文本搬上舞台,使之變得有血有肉,需要導演和編劇步調一致,有互相契合的想法,最害怕的就是導演完全誤讀了編劇的本意,把一出嚴肅的正劇排成了鬧劇。當然編劇也要學會在合作的最初階段向劇組,尤其是導演清楚地介紹說明自己的作品。另外經常被編劇吐槽的是劇構,即Dramaturg。好的劇構能夠為劇本修改和排練貢獻必要的事實資訊(相當於顧問的職務)提出值得導演和編劇思考的問題。而糟糕的劇構只會說「你的戲太長了,得砍掉一些」或者「這個場景有毛病,讓我來把它修好」,甚至「我也貢獻了不少,到時候編劇也寫上我的名字吧」。劇本不是個病人,不是個有BUG的程式。而且,如果你想當編劇並且相信自己有這樣的能力,就去寫自己的劇本,請不要來腆著臉對別人的東西指手畫腳。

4.在美國,戲劇編劇的收入大概是這樣構成的:1)Commission,如果有的話;2)各種競賽的獎金,如果能得到的話;3)各種藝術基金會的Fellowship或者Grant,如果能申請得到的話。很顯然,這些都不是固定收入,而且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除非你已經很出名,Commission多得接不過來)。現在已經不是18、19世紀,每個劇團都有固定的駐團編劇,好吃好喝養著。如果想要有固定的收入,大學教授當然是最理想的選擇,但是要得到這麽一份工作,首先得獲得認可,得些獎什麽的,很不容易。所以很多剛上路的編劇都是找一份甚至兩份不相關的工作養活自己,利用剩下的時間寫東西。

5.絕大多數(95%)都是自由職業者。

6.我覺得所謂「門檻」有兩大構成要素:1)天賦;2)努力程度。天賦是個很玄的東西,沒有固定的標準。努力程度很簡單,下了多少功夫就是多少功夫,從古到今沒有變過。所以門檻不存在低了或者高了的問題。外部條件方面,借助於各種新興媒體,編劇是有了更多的渠道讓別人看到自己的作品。

寫得比較倉促,沒有上面的答案周詳。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