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什麽是故事內核?

2015-08-25影視

我們大概幼稚園就會講故事,什麽小蝌蚪找媽媽,柯曼打怪獸等。越大反而越陷入自我懷疑,甚至是骨子裏的懷疑——世間紛紛攘攘,可說之事卻寥寥,最後越來越「卷」,似乎非天崩地裂山呼海嘯不能言。

這兩個風馬牛的例子放在一起,是想說有些概念不深究還好,反倒越琢磨越迷惑。有人曾問我:大媽八卦和外星人入侵好像都是事兒,但它們無論表征還是振幅都差異巨大,到底哪個才是故事?我覺得,都可以成為故事,之所以糾結,是某種認知慣性所致。

上面說的「振幅」,可以理解為事件規模和情節的激烈程度,那外星人入侵自然是高於家長裏短的。那是否代表前者才是好故事呢?我看未必,否則怎麽解釋【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忠犬八公的故事】等至今仍吊打一幹科幻災難大片呢?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什麽是故事的本質,我喜歡麥基的解析。奧妙就在他【故事】一書的封底上—— 故事,是生活的比喻(Story is metaphor for life)。 不過有人說這轉譯不精確,應為「隱喻」。我更喜歡這個,因為更合適中文語境。

與隱喻相對應,就是「投射」。讀者和觀眾會將自己代入故事中的角色,包括他們的欲望、困境、對抗和掙紮,最終觀照、思考和調整自己的人生。

我們都看過電影。花幾十塊錢,就是希望在兩個小時裏撓中兩個點:爽點和淚點。這其實是 故事的兩個旅程,一個是外部的,劇中人如何升級打怪,最後有所結果;另一個是內部的,歷經困境、危機和考驗,內心世界發生變化。

這一外一內,是我們理解故事的兩條路徑。很多人只放大了外部路徑,即情節、場面、矛盾沖突等因素,卻忽略了精神世界的危機、考驗和變化。後者才是故事的精髓。如福克納所言:「人類內心沖突是真正且唯一值得書寫的物件。」

如此對照,僅憑「事大事小」等外部表征,容易導致自我窄化和選題誤判。

汪曾祺談創作,有這麽一句:「寫小說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說得很有情致(世界上哪有許多驚心動魄的事呢。)」可見,在作家眼中, 故事無高低之分,只在於能否洞察深刻的人性和意義。

電影【十二怒漢】

這般捋下來,外星人入侵,故事質地還真不一定比兩口子吵架天然優秀。要說吵架,64年前的電影【十二怒漢】已經拍盡了。全程12個男人在房間裏為案件辯論,看著挺無聊吧?但那背後所馳騁的法治精神、正義、良知和人性沖突,不知道比大半個世紀後最先進的特效機器高到哪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