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電影【刺殺小說家】,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021-02-15影視

「火之將熄,然位不見王影」。宮崎英高點贊

開門見山,今年春節檔最喜歡的電影,就是【刺殺小說家】。

這部電影,我不知道其他觀眾怎麽看,但是假如你喜歡玩遊戲,喜歡網上追小說或看動漫,我可以肯定,【刺殺小說家】是你們的菜。 這是造夢者歷練的修羅場,信念者馳騁的魂世界

假如你喜歡幻想,有著一丁點逃離現實的訴求,又喜歡寫點東西。那麽恭喜,這部電影正中下懷。

姜文說過,不會生活的人,會創造一個生活,把自己隱藏在其中。

【刺殺小說家】中,路空文用文字這種「最低成本的造夢機器」,把自己隱藏在自己創作的世界裏;而這部電影,又用了「成本非常高的造夢藝術」,去呈現這個瑰麗磅礴、天馬行空的世界。而到了後面,又用了源自現實的信念,勾連起了兩個世界,最後一刻,又用真情實感把所有人從漫無邊際的空想中,拉回到現實裏,建立起與大眾的共情。

這是【刺殺小說家】最值得肯定的地方,把這個很邪典的故事,用了通俗且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

造夢的藝術

文字,是最低成本造夢機器,只需要一台電腦,或者一部手機,一筆一紙,再不濟什麽也沒有,只有你有個能想象的大腦,一個如你所願的世界就由此展開。

小說家是幸運又不幸的統一體,為什麽這樣說,這個在路空文這個角色身上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現實裏遭遇了挫折,家庭分崩離析,近30歲一無是處,這個人的人生是不幸的。但幸運的是,他會把自己的不幸隱藏在自己創作的世界裏,盡管他是一個失敗的小說家,從電影中他直播的彈幕中就可看出去,留言者寥寥無幾,甚至不少吐槽之聲,他依然默默無聞,但並不妨礙在這個憑空建造的只屬於自己的世界裏肆意遨遊,並不妨礙他全心代入成為主角的快感。當進入這個世界的那一瞬間,小說家(路空文)什麽貧寒、卑微、孤獨或仿徨都不再重要。

現實世界裏的失敗者,在小說裏,也會成為「一介凡人,也敢弒神」的勇者。

電影,廣義的角度,成本最高的造夢機器,需要把小說家(編劇)黑白兩色點線2D面的世界,進行3D化形象化的呈現,將無數光影斑斕的思維用視覺的方式進行觸發。這就電影需要一個塑造一個獵奇感十足的世界,才有說服力,也能讓觀眾信服。

什麽樣的世界,能讓一個失敗者終日沈迷?電影對異世界的塑造,開場一目了然 ——破敗感。

電影的視覺藝術非常醇厚,但影響最深的應該是在這個異世界中隨處可見的廢墟和骯臟,從最初進入遊戲時,不對,是進入故事時,觀眾就能逐漸感受到廢墟藝術帶給我們的視覺魅力: 這是個什麽樣「爛」世界啊?!

陰暗的大地,荒蕪且殘破,潮濕泥濘的街道。瘋狂互毆的居民,這座廢城,曾經輝煌無比而如今卻已破敗消亡。想象一下人們第一次見到壯美的廢墟會有什麽感覺呢? 那一定是震撼也充滿著敬畏。

往日的輝煌在時間的壓迫之中漸漸老化,而退卻之後廢墟只是世界存在的一角。我們很難想象昔日這裏的繁華,但是卻能肉眼可見如今這個世界的衰敗。

觀眾此時大多會沈溺於電影壯美的視覺藝術中,但卻忽略了一個隱藏的事實,現實世界的失敗者,為什麽創作一個如此破爛的世界,甚至沈溺於其中樂不思蜀。平心而論,幻想中的世界還不如現實呢!

不要忘了,作者會把自己的情感和訴求,投射到故事主角身上。這裏,跟隨著電影的故事,才一步步揭開路空文創作小說的動機。

有的人則會是覺得現實不夠戲劇化,不夠刺激,才會創作(幻想)一個更有魅力的世界,在裏面可以享盡榮華富貴,甚至經歷轟轟烈烈的愛情。 而有的人,會經歷一些磨難,才能含恨去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在那裏,他們有機會反轉,完成現實裏他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路空文肯定屬於後一種,哪怕電影還沒有揭曉他的創作動機,你也會明白,因為失敗者的人生,已經非常「刺激曲折」了,個中體會。

至此,也就不難理解異世界的破敗感了。

雜亂的荒草,橫七豎八的眾多墓碑,層層纏繞的藤蔓枝條,想想就荒涼到讓觀眾不自覺產生一種孤獨感,這是小說家真實心境的體現:落魄的貴族後代,被追殺的姐弟,殘酷且浪漫的「弒神」(報仇)任務,渺小而偉大的主角光環,這是小說家對現實人生的投射,隨著故事的推進,現實與虛構世界的角色,完成一一對應,兩個世界的呼應感就越發強烈。

所以,兩個世界的路空文,人設是統一的: 人生波折之後,孤獨且沮喪,有著偉大的理想和抱負,但卻缺乏堅定的信念。

這個角色的人設,寫盡了創作者的矛盾和自我反詰,活在當下還是遁入虛無,每一個曾經寫過小說的人,都能理解路空文站在天台時的那種感受,否則海明威也不會自殺。

信念的力量

「戲劇是人生的再現,而且是比人生更強烈的再現。把註意力聚焦在狹小的舞台,故而任何戲劇作品,都能使我們——只處在旁觀狀態的我們——在更大程度上明確地認識到現實的人生。」——夏目漱石【文學論】

電影瑰麗的異世界,代表著華語電影工業水準的頂級,一點也不誇張。但只有出眾的視覺效果,還不足以打動觀眾,電影的藝術效果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破敗、張狂,並帶有上古圖騰崇拜的視覺氛圍,非常吸引眼球。而且假如你是主機或PC遊戲愛好者,喜歡玩動作遊戲,相信很多朋友都與我有著類似的觀點,電影的視覺藝術讓我想起了一個人和他的作品:

沒錯,宮崎英高,與他的魂系列遊戲。 (上:刺殺小說家,下:只狼)

這位一手打造 【惡魔之魂】、【黑暗之魂】、【血源詛咒】、【只狼:影逝二度】 等作品,被玩家親切地稱為「老賊」的人,最賴以成名的地方,就是遊戲中極具惡意的高難度。

但不可否認的是,如今【三國無雙】這樣的割草可以帶來無雙的快樂,但魂系列也有令人著迷之處。比起一開始就打遍天下無敵手,從弱小一步步攀登,仔細思索戰鬥策略,利用一切能利用的,這種遊戲能給你很強的參與感,你的成就感也是無與倫比的。你能感受到自己在變強,而這種感動會伴隨你很久,甚至會悄悄地改變你。(上:血源詛咒;下:黑暗之魂)

這就是信念的力量。

路空文在自己創作的「魂系列」世界裏,就是雜兵級別的存在,雖然有著復仇動力,但他的信念是動搖的,哪怕自己擁有一副「共生體」鎧甲,他也不會用。這時,有個人出現幫了他——雷佳音飾演的關寧。

關寧與路空文,完全相反。這人沒有創作小說的藝術細胞,也不會把自己隱藏在虛擬的世界裏,他也是一無所有,但唯一擁有的就是信念。

女兒被拐,他找了六年的時間,在茫茫人海中,談何容易?但他並沒有放棄,對親情的渴望,讓他可以在一個地方用守株待兔的笨辦法等待人販子的出現,甚至從對方口中的得知女兒「噩耗」的時候,仍然不相信,這就是信念。

說白了,關寧的人設,非常適合當宮崎英高魂系列中的主人公,所以當他以刺殺的身份出現,並在對方的小說裏偶然發現蛛絲馬跡的時候,他在他人創作的破敗世界裏,「活」了過來。並且一直在給予路空文信念,讓他堅持。

至此,現實世界與異世界,兩位主角在目標上也完成了呼應。路空文的弒神任務,與關寧尋找女兒的執念,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他們在不同世界裏互為協助,才都走到了最後。

令人難忘的boss對決,環境氣氛絕贊。赤發鬼的龐然大物與主人公的渺小身軀的震撼塑造。你要說,從導演路陽,監制寧浩,到原著作者雙雪濤,沒有玩過「魂系列」,我是不信的。

(最起碼也要玩過【戰神】啊!弒神者嘛!)

所以,電影異世界的世界觀,非常符合「魂系列」的精髓:

在這裏,武器和道具,都不是力量的象征,這些裝備只是代表著角色(玩家)在這裏的為了生存和完成任務的救命稻草(比如電影裏的黑甲)。而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則是信念,讓角色(玩家)堅持走到最後,讓他們面對體型是自己數倍的巨大boss,最終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情感的力量

【刺殺小說家】,就像遊戲的上手度一樣,觀眾一開始上面對的,是一個陌生的世界觀,代入感非常重要。平心而論,該片前期的代入感不能說不好,只能說一般,畢竟作為原創世界觀,而且一上來出現了兩個差異極大的世界,觀眾有些摸不著頭腦。

但是,本片前期做了最大的努力,把關寧追尋失蹤女兒的執念,進行了最大限度的強化,大到讓他足以讓他產生一個堅不可摧的信念,甚至為此可以接下一個超越其人生信條的刺殺任務。這種人間真情的共性感染,也一直在努力幫助觀眾進入故事。

畢竟,任何故事都需要與大眾建立一個情感上的橋接,哪怕這個世界無限離奇,故事主角的動機也必須要真實可信,才能和觀眾共鳴共情。

電影在現實世界的故事動機是父親思念女兒,但兩人「重逢」時,卻不在一個時空維度,是關寧發現了路空文小說中那個也叫小橘子的小女孩,這就串聯到【刺殺小說家】的核心情感和世界觀: 文字的力量,可以影響到現實,而情感的力量,可以穿越緯度,只要相信,世界就會改變。

所以,這部足夠浪漫、充滿理想主義的電影【刺殺小說家】,無論路空文還是關寧,無論凡人還是小說家,都呈現出某種英雄的光彩。所謂英雄的光彩,便是在明知不可行而為之時,呈現出的信念的光輝。不放棄,才是硬核人生觀,無論在現實中還是小說裏。

最後的結尾,現實世界小說家「換人」,刻意營造的浮誇畫風,搞笑、熱血且動人。「只要相信,便能實作」, 代表著文字創作者的美好空想,穿越次元、直接抵達物質本身的信念,我思故我在,「唯心主義」者的狂歡。

這句話並不是貶義,最重要的是我們的人生怎樣才能產生這樣的執念,足可以穿越次元,影響到現實?

說白了,終究是人間真情,我們的信念,是為了誰?為了自己的未來,或是為了親人?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情感的支點,讓這個離奇且漫無邊際的狂想故事,落回到地面,最後雷佳音的瘋狂,打破了現實與虛擬的次元,也把我們所有觀眾,帶回了現實。

原來,即使沒有波詭雲譎的異世界存在,在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中,也要同樣具備信念。

彩蛋,邪典的魅力

最後補充一點,說下電影的故事和推進方式。 這部份有劇透,請謹慎閱讀

在沒看到這部電影之前,或者你連雙雪濤的小說也沒看過的,【刺殺小說家】的故事是猜不透的。小說與現實兩個層面互為影響,說白了,電影有個非常硬核,很有邪典範兒的題材。

比如韋家輝的【再生號】,電影的裏的主角寫小說,小說裏的角色也寫小說,中間幾個維度的穿插敘事,復雜程度直逼諾蘭,這部實驗性很強的作品,表達了韋家輝對於文字與寫作的寄托懷疑。
另一部就是恐怖大師約翰·卡朋特的【戰栗黑洞】,個人非常喜歡的一部作品,癲狂頂峰的臆想,電影前半段風格詭異,後半段更是卡朋特癲狂臆想的巔峰,虛虛實實,亦真亦幻,混淆了兩個世界的概念。

當然還有更多作品是涉及到這樣的題材,但共同點都是比較邪典,相對小眾,因為這類作品都有個統一的出口 :如果小說家是寫得東西都變成了現實,他能任意操縱世界,那麽這一切將會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

說白了,類似的敘事,不太好收尾。你都已經可以影響現實了,幾乎都無敵的狀態了,這誰還能控制你呢?所以無論是【再生號】還是【戰栗黑洞】,後半段虛實結合犬牙交錯,都很瘋,同時也相對晦澀,不是大眾的菜。

這也是我一開始擔心【刺殺小說家】的地方,這個故事很難駕馭,而且有著觀影門檻,後半段更不知如何收尾。稍不留神,就會呈現【美少女特攻隊】那樣現實與虛構,兩個世界割裂的狀況。

觀眾前期雖然需要一定節奏,才能進入故事,但這個問題終究被解決了。且電影前期也構架了三個懸念:

★為什麽要去刺殺一個失敗的小說家?

★富豪那麽有錢,為什麽必須找關寧?

★關寧的離奇夢境與電影開場呈現的異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是為何?

隨後的故事,對上述三個懸念進行一一解答,並逐步拓展了世界觀。

刺殺小說家的原因是他筆下的一個小說角色「赤發鬼」會直接影響到現實世界裏這個富豪的身體狀態,進而呈現出一個故事設定下的「現實」世界。

原來,這個世界裏,有小部份人有著一定限度的「特異功能」,但他們並不是超能力,只能說異於常人,某些方面的內容比普通人強,比如主角只會「扔石頭」(原著小說的設定),有的人抗電,有的人抗打,有的人能打(楊冪能單手撂倒雷佳音,可能她也有點超能力)。

而這個LOSER小說家,有個特異之處,就是創作的小說會影響現實世界。但他並不自知,而且影響的範圍有限,為什麽只影響於和偉而不影響其他人?電影這裏繼續留扣兒,等待進一步的挖掘。

隨著故事的發展,格局也越來越大,兩個世界聯系也越來越緊湊,最終我們了解到,富豪之所以找關寧是一招瞞天過海,後接借刀殺人,因為小說中,有個與他女兒同名的小橘子,富豪想讓關寧產生刺殺小說家的動機,並偽造了他的日記。

小說家路空文,他筆下的角色,之所以會影響到現實某個特定角色,是因為有著情感方面的投射,從而揭開了他的身世。而關寧為什麽會有那些異世界的夢境,也有了答案,原來故事中的小橘子與現實的他尋找女兒的心切產生共振,從而影響到了他。

所有的懸念在最後一刻迎刃而解,最終兩位主角,在意識上完成了接力,「只要相信,便能實作」,情感的支點,讓信念穿越次元,不同世界裏,他們合力戰勝「赤發鬼」(富豪)。

不得不說,【刺殺小說家】的世界觀相對抽象,就連現實世界也存在著超現實地方,很有cult電影的風範。電影的好處就是很有耐心的一點一點構架觀眾陌生的世界觀。

就像過關斬將一樣,代入感是「第一關」,只要你闖過這道關口,就會發現隨後一馬平川,有一層一層的懸念設定推動劇情,有波雲詭譎異世界的奇觀效果提升觀感,有父親對女兒的親情作為底色,去吸引著大眾對這個故事的關註,正因情感動機的存在,讓這個「邪氣十足」故事,在後半段並沒有「一發而不可收拾」,肆意飛揚的天馬,因為父女之情,因為信念所在,最終還是落回了地面。

這正是本片最值得推崇的地方,找到了這個世界觀概念「七寸」,並且借力打力,把這個邪典範兒的故事,用通俗的方式表達了出來。

把抽象的世界觀引入大眾娛樂領域,並上升到視覺藝術層面,再用抽象表達人物情感,很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