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我本是高山】好看嗎?有沒有看過的講講?

2023-11-20影視

好,那就客觀地不打全地講講這部電影,為什麽差。

首先我得說我對張桂梅很敬佩,她確實是在救人,救大山的女孩子們,但是我不喜歡這部電影,我個人的針對只針對電影,並非是對張桂梅的偏見。

1

我對【我本是高山】的觀感,就是一部地方的政治任務,還非要把本片包裝成具有深刻的文化教育意義,主要是,看完電影,發現電影內容只是紀錄片【你好張桂梅】的ppt細節版,那我為什麽要花錢看電影呢?

朋友圈看到的,也有人有如此感受

當然我得承認,電影對紀錄片的延展那是一個相當細致,紀錄片說張桂梅吃藥,滿手都是膏藥,電影完全復刻。紀錄片台詞講了一句張桂梅是一個細致到食堂的人,她會發現有的學生吃的很少,那麽電影就給你演繹,張桂梅發現姐妹花山英山月打飯只吃薯仔湯。紀錄片采訪了老師,老師講到來這裏吃不了苦,來了就得把自己殉葬了。電影還真給你安排了這樣一個女老師角色,她受不了張桂梅的壓榨,於是離職。

我感覺電影的工作,就是死命抓住紀錄片裏的每一個被折疊濃縮的點,一句台詞,一個道具,一個口號,都給你撫平了,展開了,還原了。怎麽樣,哭吧。(我是個淚點很低的人。張桂梅的新聞我看的時候是一直哭,看電影我真一滴淚都沒。)

為什麽要這樣拍電影?我不理解。張桂梅明明是一個很好的題材,這個題材集合了當下社會的很多熱點:女性,農村,貧困,教育。每一個切口深入切入,都能展現中國社會的一些隱秘的潰爛傷口。但電影似乎不打算這麽做,它全篇只是在展示張桂梅的難,辦學校經費難,師資留不住的難,無人支持的難,疾病纏身的難,就像我們在新聞中所常見的那些,因為很難,所以她偉大。

這樣有沒有問題?

我先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如果你非要完成一項很難的計劃,你希望別人理解它,那麽你更多是希望別人理解它執行層面的難,還是從源頭上理解你為什麽這麽做?如果是我,我會認為執行層面所遇到的困難,那都是我應該的,我不想放大。這只是我選擇了這樣做的一個結果,而不是原因。我現在告訴你原因,是這項計劃的背後,有一個非常不正確的觀念,一個非常不公正的事實,我要修正它,因此我非要完成它。

那麽,如果要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就要讓人深刻地意識到這個觀念/事實有多麽不對。而不是我一說執行好難,你們就得理解和感動。

在電影中,辦女校是執行層面,修正觀念,才是張桂梅的動機,真正要說服觀眾理解她的源頭。電影是不是應該多講講,這個觀念有多麽不對?

張桂梅一直要修正的觀念,就是大山裏的女性不應該淪為工具人,她要改變農村女孩只有農耕,早嫁,生一窩崽,被固定的程式化的命運,怎麽改?她選了讀書。因而要理解張桂梅的信仰,就要全方位地,及其細節地展示一個女孩,在大山裏,有多麽淒慘。

你可能會說,電影講了啊。山月山英,一個中途退學,被家暴死了,留下女嬰,另外一個差點又被家人撈回去賣掉,好助親哥做彩禮。

2

在這裏就不得不提到一部小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講一個農村女孩塔拉漸漸覺醒,且信任知識能改變命運,最終如願以償的故事。期間,塔拉無數次剛跟讀書搭上邊,就因為家庭的原因,又放棄了讀書。我從非常多的細節中,深刻意識到一個農村女孩想要讀書,可能要比我想象中還要難。

塔拉的父親一直在用威權逼著塔拉跟他做危險的拆卸工作(還賺不到錢),塔拉的母親,一顆墻頭草,不能給於塔拉保護,塔拉的二哥沙恩,一直在家暴塔拉,多次抓揪她的頭發,把她的頭按在馬桶裏。塔拉還要兼受父親和二哥的精神羞辱,裙子露膝,便是妓女。我是妓女還成了塔拉的思想鋼印,讓她錯失一段親密關系。在她爸爸的長期洗腦下,塔拉竟然覺得去上學,會被人洗腦。我非常詫異地是,書中多次提到塔拉信奉父親的觀點——當然多半是錯的。

這也反映了一個普遍現象,如果你出生下來,看到的接觸到的半徑就那麽大,是父母圈給你的,你自然會把這個當成全部世界。爸爸要是說,山外面都是士兵,那我自然會相信山外面都是士兵,我要是出去,我很可能會被打死。爸爸要是說,你就是一個賤種。我覺得難受,但我也依然相信爸爸說的是對的。

一個中國農村的女孩,她的命運很可能跟塔拉是差不多的。她們早就被刻下了「女孩就是下賤」的思想鋼印。做了40年邊疆教育的張桂梅當然知道這一切,她透過口號喊出來,讀書改變三代命運。沒想到電影竟然也如此偷懶,停留在表層,走馬觀花地,段子式地給你展現一點點大山女孩的苦難,卻不展現女孩們的內心困境,如果她從小就稱為賠錢貨,別人所屬物,女孩讀書無用,她的世界觀由她的兄弟和父親所想的組成,一旦被戳下這些思想鋼印,她為什麽會信張桂梅的口號是有用的?高考能改命?憑什麽啊?

塔拉一點點地蘇醒,透過摸索,透過遇到了一些引路人(三哥,卓思,主教),透過隨著知識的擴充而逐漸膨脹的好奇心,她由內而外地煥發出真正的生命力,她終於明白,哦,我要離開這個鬼地方,我可以離開的。是我自己不夠堅定,不夠自信,我才繞了彎路。

張桂梅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覺得她肯定遇到過原始版塔拉們,也許她沒對新聞媒體講那麽細,也許她不願意揭露女孩是誰,但是原始版塔拉,被思想鋼印戳地死死的女孩們,才是教育拯救任務中最難的一波人。一個女孩,家人不願意送來讀書,沒錢讀書,山路太遠,充其量只是外部因素。張桂梅上門撈人還能解決。一個女孩,如果家人合謀宣判了死刑,自己也聽之任之,張桂梅上門有用嗎?你能叫醒裝睡的人嗎?

對付這群教育釘子戶,張桂梅怎麽運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這樣一群女孩,女孩們在引路人和知識的感召下逐漸覺醒,她們自己得意識到,我被父權洗腦了。這本該是故事的重點。

3

電影其實抓到了,但是拍著拍著飄了。山英山月本來是有一點塔拉的影子的,明眼人也看得出來,這倆姐妹是全片可看性最高的地方,但是架不住主創東一頭西一頭地拍,沖散了姐妹的故事線。姐姐之死和張桂梅三顧茅廬,在這些外部力量的強烈沖擊下,山英讀書和高考,看上去是為了不得不逃離這座山。這對於教育題材的電影來說完全是一種遺憾,既然談到了教育,談到了山區女孩所面臨的現實很骨感,為什麽我們不能同時也宣揚一波知識的性感,啟發女孩們去向往另一座山?

什麽叫知識的性感?打個比方,電影【朗讀者】,漢娜是個文盲,她曾經為納粹看守過,當時的她不知道那是什麽,只是以為那是一份工作。多年以後她在監獄裏,跟隨著磁帶識字看書,逐漸意識到自己在二戰期間幹了什麽。她為此開始反思自己的所為。在這裏,知識的性感所帶來的影響,我理解是,打破固有認知,形成自己的思考並進行反思。

再打個比方,【平凡的世界】裏,孫少平,從別人那裏借【鋼鐵是怎麽煉成的】,他讀的時候,一個躲在村子打麥場的麥稭垛後面,貪婪地讀完本書後,他朦朧地感覺到,在雙水村外面,有一個遼闊的世界,不管是什麽人,都能活得很好。

張桂梅原是語文老師,她應該很喜歡閱讀,她能不能透過某部應試教育以外的作品,在和山英山月姐妹閱讀的過程中,讓姐妹中至少一人體會到大山以外的世界,讓她感到什麽是毛姆所說的,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4

說到教育,那更尷尬了,在我看來,張桂梅好像就是逼著女孩們就範,像極了中國式家長。我理解真實中的張桂梅沒有選擇,填鴨式的素質教育,是山區女孩的最後一條活路。認不認同中國素質教育嘛,也要看階級,你要是中產及以上,如果你不認同,你大可以去讀國際學校,不去軍備競賽。你要是無產階級生在教育資源很匱乏的地方,那高考似乎是一條可行的路,不談未來發展有多麽美好,至少可以不在山裏。當教育資源和經濟條件都不匹配的時候,逼也許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我們在普通人如何成為人中龍鳳上瞎卷的時候,她們只是想從奴隸到普通人的賽道上卷。

一個是把高考當彈板用,一個是把高考當做獄門的鑰匙,不管是哪種,我覺得教育的終點,肯定不是高考,而是覺醒。

好的教育,不是你讓她做什麽,她就照做。好的教育是幫助認知和喚醒受育者自己內心所愛,教育就是燃料,剩下往哪沖要靠自己。這個過程很難,會繞彎路,自己會否認,會迂回,受育者也會不信任,會抵觸,最後,受育者才發現,脫離了你的引導也沒什麽問題啊,我自己本身就有股力量,我終於發現了自己喜歡的領域,並且我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充滿了探索欲。

我其實很期待電影能看到這一面。張桂梅不能僅僅是一個外部加壓的人,她為了不讓雞蛋們被賣掉,就拼命給這個加溫,給那個加熱。其實在素質教育的過程裏,很多雞蛋們因為背負了過多的壓力而寧願打碎自己。而雞蛋一旦從內部破裂,小雞出來了,那才是她們生命的真正開始。比如說,一個山區女孩,從拒絕讀書到逐漸覺醒要讀書。一個教育工作者,如果明白受育者的真正力量源自內部,那她肯定是一個相當成功的教育者,我覺得電影把這方面講的過於模糊。張桂梅去探望打工的山英,對視一眼。這還是外部力量的展現。

張桂美到底是怎麽啟蒙山英的,我沒有看到。山英到底是哪一刻從內打破自己鉆出蛋殼的?很遺憾,沒有。

5

電影本來可以更深刻。

透過深挖山英山月姐妹線,展現女孩們對大山的忠誠與背叛。她們對大山的忠誠,與張桂梅修正她們觀念的難度成正比。

比如說挪走父權之山——本來可以透過張桂梅的視角,讓我們看到兄長平日裏是怎麽具體對待兩姐妹的?父親又是如何羞辱姐妹的?她們忙什麽農活?賺多少錢?她們的媽媽是怎麽樣一個人?悲慘嗎?還是出外務工不管她們?姐妹鐵了心的不走,張桂梅在高考倒計時的壓力之下,同父權,同姐妹怎麽周旋。

比如說挪走教育偏見之山——我還是那句話,我理解填鴨式的素質教育是沒有選擇,但主創真的絲毫沒有想象力,竟然就真實還原了張桂梅教導女孩們逃離此山。你們就不能讓我們看到一點教育美好的一面,比如她如何稍微利用一下知識的感性,啟發她們對山那邊的向往。

比如說挪走自我設障的最後一座山。山英山月姐妹,因為受到了張桂梅智識的啟蒙,自己挪走了最後一座自己給自己設障的高山。比如從認為是賠錢貨,到認為男女平等,從怎麽也不願意去張桂梅那讀書,到沖破藩籬,終於站在了校門口。

前兩座山,還可以由張桂梅啟發,最後這一環,這個覺醒的力量是自己給自己的,因為張桂梅幫助了自己,我很感激她,同時,因為張桂梅給予了知識的開荒,我了解到村以外還有一個大世界,就像路遙【平凡的世界】裏寫的,誰讓你讀了那麽些書,又知道了雙水村以外還有一個大世界。。。當張桂梅說我可以是她的高山之時,我糾正了她,我說,熬不住的時候,我想找個靠山,可是我怎麽找都會發現,有的山上布滿荊棘,有的山上全是野獸,所以我應該是自己的那座山。

我本是高山怎麽來的,是教育者外力灌溉和自我覺醒的結晶。這個覺醒的過程你得細致一點,走心一點,不是像片中使勁喊個口號,說深處黑暗的你前面有光亮,你往前走啊。不是像片中這樣三顧茅廬,就把人撈出來了,我看不到山英的內心鬥爭和掙紮和主觀能動性。教育者應該是啟蒙者,是讓我努力看到一絲光亮,此後,就算沒有你的幫助,那絲光亮會一直困擾著我,直到我再也無法忍受黑暗。所以最後,我終於充滿勇氣,選擇張桂梅。

這才是我本是高山的合理推導過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