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這部豆瓣9.3分的綜藝,是拯救絕望生活的超級英雄

2018-11-13影視

作為【夢想改造家】的老粉,第五季十二期「廣州鐺房」,真的是我這五年看過的最開心的一次。

沒有狗血的至親反目,沒有設計師客戶互撕,更沒有各種催人淚下的感動中國故事。

但我就是莫名其妙地,看得有滋有味,反反復復刷了挺多遍。

小夫妻其實住的地方條件特別差。

從俯拍就能看出來,居住密度堪稱「廣州市中心的貧民窟」:

雖然是獨門獨棟,但都是幾十年前的自建房,一棟緊挨著一棟,手牽著手,像個圍城一樣:

最窄的過道只有80cm:

進門一樓暗無天光:

頂樓天台破的,感覺抖兩腳就會往下掉渣:

且占地面積很小,一層也就22平,空間的劃分能力非常有限。

因為太窄根本不能用,形同虛設的廁所

在一樓會客,在二樓睡覺,在三樓炒菜,在四樓洗澡。

屋主說著說著自己都笑了,這整棟樓都是她爸爸自己造的,所以動線異常混亂。

二樓的樓梯建在屋外,每天炒完菜要從三樓端到一樓,到了桑拿天四樓的浴室就又悶又熱,根本不能用。

小孩子的居住條件也很臟亂差

當然這些也就算了,忍忍還能用。

最坑的是,她家這四層樓,每一層樓梯的踏步高度都不一樣!

謝耳朵12歲的時候就知道了:樓梯即使僅有2mm的差距,也能毫不費力地把人絆倒。

謝爾頓的理論了解一下

屋主自己懷孕的時候,某天下樓梯,一個不小心,從三樓直接滑到了二樓。還好老公恰逢休假在家,及時扶她起來去了醫院,真的是非常危險。

這個樓梯後面還會被cue到,簡直是本期裝修最大反派角色。

你看,居住條件都差到堪比貧民窟了。 換做小王,估計每天都不想回家。

可是樂觀的屋主夫婦,仍心存對於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樓雖然無采光,那就買個二手的投影機,關上燈就是天然的電影院,

臥室雖矮,但是天花板上貼個桌布,可以數著星星睡覺。

給木門刷上顏色,把墻磚敲掉幾塊來透光,給大白墻貼上各種小裝飾,變著法來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

好不好看先不說,光就是這份兒認認真真,想讓生活變得更有色彩的心氣兒,大多數人估計都很難做到。

像我一個上海土著朋友就是,居住條件比這家不要好太多,三室兩廳大平層。但就是不肯花時間和精力去收拾自己的房子,雜亂且醜。於他而言,這裏就是個睡覺的地方,房子嘛,湊合著能住,就算是完成了基礎使命。

所以說,有時候, 錢跟生活品質,其實不一定是正相關關系。

剛巧,這次請的設計師也這麽認為。

看到這片香港鐺房一樣的片區時,他的第一反應居然是,這個地方真是太好了,大隱隱於市,簡直是世外桃源啊:

尤其是頂樓,鬧中取靜,非常難得。

他認為,「 生活幸不幸福和有錢多少有關系,但是沒有直接關系。你不見得是最有錢,但是生活品質卻可以很高 。」

說起來,這個設計師本身就很有梗。

首先是他的發型特別像假發。

彈幕裏就有人說,孟老師的假發出道了。

發型不正確,容易顯假

其次是他話特別多 。這一集都沒幾句解說的畫外音,所有的知識點都被博學的孟老師包了。反正就是一位清華建築系畢業的大師級建築師,對於設計和美學的認知。

看完這一期,你會感覺自己上了一節建築的通識教育課。

最後是他特別淡定。 淡定到什麽深度?

可以這麽說, 整棟房子的建造過程之艱辛,用「困難重重」都略顯單薄。

樓間距最窄只有30cm,要敲墻,就只能一個人橫著塞進去。工人敲到最後都快哭了,說老板我不幹了……

施工隊沒辦法,只能瘦子們輪番上陣,半小時換一個。

胖一點的工人都很慶幸自己的體型,因為根本進不去。

好不容易敲完外圍,樓梯又遇到了問題。

屋主爸爸打死不肯拆,說是這個樓梯當時造的時候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乃他此生心血之作。

設計師一度很擔心自己要是拆了樓梯,屋主爸爸會把自己殺了

經過一番辛苦的溝通,爸爸終於點頭讓步。

後來把樓梯拆掉的時候,建築師感慨,整棟房子都沒這個樓梯結實:光是樓梯的垃圾處理,就花了17w。

由於街道太窄,這些垃圾,都是工人一袋子一袋子往外背出去的

花完了17w,訂好了新樓梯板,施工隊又發現,整棟樓的外墻竟然都是歪的!歪的!

如果以外墻為基準,那麽樓梯也是歪的,根本無法垂直於地面。

於是大家決定換個方案,忽略外墻,以樓梯自身做垂直校準。

就在第二套樓梯板到貨,準備往二樓焊樓梯鐵板的時候,施工隊又發現,tmd這樓連內墻也是歪的!

駐場建築師一臉萬念俱灰。

圈圈裏就是生無可戀的駐場建築師

但也沒辦法,心裏再苦,工作還是要繼續的,他只好跟廠家客製第三套樓梯……

就算是寫小說,轉折點估計都沒這麽密集。

但是孟設計師也就閑暇的靠在墻邊上,面帶微笑,雲淡風輕的說了幾句,「這個專案確實不大好做,現場和圖紙隨時都要調整。」

感覺在他的眼裏,這些根本都不是問題,控場能力極佳,是見過大世面的人。

除了淡定,孟老師還是個真正懂得聆聽的設計師。

這個「聆聽」,並不是說簡單的跟業主聊聊天,談談需求,或者是做個調查表。

而是透過細致入微的觀察,不停的 學習 業主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習慣,抓住業主的真實喜好。

設計師這裏用到的詞,是「學習」。

他透過老房子原來的屋頂和門,知曉了屋主喜歡藍色:

透過跟屋主細致的聊天,知道馬賽克是他們的最愛:

屋主偶爾提到的一句對於光線的渴望,他也牢牢記在心中。

為了改善光照條件,設計師自己研發了光鬥,可以把外面的光線引入到采光較差的室內:

加了光鬥之後的光線

就算是那個黑暗如「天然電影院」的一樓,也終於有了天光。

像一開始自己所說的,他這一系列設計,真正的做到了: 於小中見大,於鬧市中取靜,於陋室中取景,於方圓中取得居住品質。

一樓做成了廚房+餐廳+客廳+廁所,修正了做飯和客人來訪的動線,再也不需要做一頓飯跑三層樓了:

樓梯終於不再是刺頭,放在了室內,層高也都一樣了。而且白色扶手+原木踏面,與周圍的墻面融為一體,可以提升室內的亮度、擴大心理空間:

二樓是大人和小孩子的臥室,顏色也是清淡為主:

無處不在的大玻璃窗,保證了采光和通風:

屋主非常感慨,在這裏住了幾十年,今天才第一次知道,自己家窗外的風景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如畫的采景窗

三樓原本是個利用率超低的雜貨間+十分不方便的廚房,被設計師改成了主臥,並且滿足了屋主想要個大浴缸的願望:

四樓本來是基本上廢掉的淋浴間,以及一個特別狹小的陽台。設計師隔出了一個玻璃房,裏外皆留白,因為還得給夢想留點空間:

透過換成透明玻璃,加了一塊影壁,陽台的面貌也從危房屋頂,變成了景色無邊的觀賞台:

整棟樓的外立面也是做到了修舊如舊,磚塊的顏色與之前的老房保持一致,很好地融入了周圍的環境中,新,但毫不突兀。

是個真正的世外桃源了。

除了屋主誠心不作妖,設計師淡定又懂得交流,這期還有一個很打動我的點,就是周圍居民對於這棟房子的態度。

可以這麽說,夢想改造家每一季裏,都會遇到花式阻撓業主裝修的鄰居。畢竟施工噪音或者是對於公共場所的占用,打擾了自己的正常生活。

尤其是這一期,房子內部空間過於狹小,各種材料裝配根本施展不開。施工隊只能在並不寬裕的巷子裏幹活,周圍來來往往其實很不方便。

但是左鄰右舍們都表示理解,並且樂呵呵的跑過來觀光,看設計師的作品。

還有人特別羨慕地說,你們裝修的真漂亮,搞得我也想裝修了。

建築師也感慨,這棟房子建好,肯定會對周邊環境有一個影響。

他所希望看到的情形是,這個街區會有更多的、像本期一樣的「 自更新 」案例出現,以來得到更豐富多樣的街區風貌。而不是靠簡單粗暴的拆遷,來提升居民的生活環境。

既有真正實用的設計,又兼並了人文關懷,這個節目,對得起「夢想改造家」這個名字。豆瓣9.3,名至實歸。

寫到這裏,突然想起這段時間在香港引起極大爭議的劉德華。

為了解決市民無房可住的現狀,他堅決地站出來,呼籲香港行政區政府填海造房,增加保障房土地供應面積,讓住在鐺房中甚至露宿街頭的底層居民,有一絲活下去的希望。

香港人工島專案

我想,【夢想改造家】扮演的就是劉德華一樣的超級英雄角色。

他們站出來, 為普通人編織夢想。

讓大家意識到, 小人物也有權力過上體面又舒服的日子。

讓我們在或瑣碎、或逼仄、或絕望的居住環境中,看到一絲對於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

讓整個社會都了解到,設計代表的不僅僅是房子的更新,也是對於當下生活的逆境追求。

當然了,像超級英雄一樣從天而降的夢想改造家,並不能拯救所有人。

綜藝節目裏的設計,最終也只是美好的個案。

想要解決真正底層人民的住房困擾,讓 居者有其屋,還能居者優其屋 ,最終依靠的依然是更完善的社會公共保障體系。

我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