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如何評價李連杰?

2016-07-21影視

不談其它,只單純從電影方面談談李連杰。

在迄今為止所有的(華語)動作明星中,如果綜合各方面的條件而論,李連杰無疑是最好的,沒有之一。

也許他沒有李小龍那般驚人的身手,也沒有成龍那獨步天下的動作設計能力,但他在很多方面都擁有著其他動作明星難以企及的巨大優勢,簡言之:李連杰簡直就是老天爺為動作片量身打造的動作明星樣板。

作為明星,即便是動作明星,首先外形條件就要過關。從內地走出的武術冠軍數不勝數,但為什麽偏偏只有李連杰、趙文卓、吳京、張晉、吳樾等寥寥數人成為動作明星?同樣能打,但為什麽熊欣欣、計春華、邱建國他們只能演配角甚至是反角?

單以外形條件而論,年輕時的李連杰在一幹動作明星中簡直就是鶴立雞群般的存在,對任何競爭對手幾乎都是碾壓般的存在,他在部份影片中的扮相,比如【中南海保鏢】中的許正陽,簡直可以與偶像明星相提並論。

而這種外貌和身形上的優勢,令他具備動作明星中罕見的造型感。

比如一派宗師氣度的黃飛鴻。

正氣凜然而又柔情內斂的許正陽。

活潑跳脫的方世玉。

表面冷峻無情而實則父子情深的洪熙官。

瀟灑不羈的令狐沖。

正氣、理性、堅韌而又略有些仿徨的陳真。

這些角色都有著不同的形象,它們之間是有辨識度的,但一般的動作明星很少具備這種條件。

像【葉問】之前的甄子丹,大家都知道他很能打,但其所扮演的角色,除了納蘭元述和曹少欽之外(還是配角),很少能給觀眾留下非常鮮明的印象。甚至,你把甄子丹之前主演的某個主角放到他的另一部作品裏,都不會有太大的違和感。

同樣的,成龍大哥中後期的絕大部份動作片,其主角幾乎都可以以Jackie Chan作為代稱。

這種外形上的優勢,也使得李連杰能夠在各種類別片中穿梭自如。在這一點上,成龍大哥就吃虧不少,由於外形條件方面的限制,成龍幾乎就沒什麽亮眼的古裝造型。

動作明星另一個吸引觀眾的地方在於他們在銀幕上所呈現出來的某種特質,比如李小龍的桀驁不馴、成龍的幽默和親和力。動作明星沒有個性,絕大多數只能淪為普通的打星而已。而李連杰身上最得天獨厚的地方就在於他那份正氣凜然而又儒雅內斂的氣質,這對於任何一個演員來說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畢竟其它的東西可以透過後天的努力來彌補,但氣質大多都是天生的。這一點在黃飛鴻這個角色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

而且,跟李小龍不同,李連杰的氣質是非常傳統、非常中國化的,因此在某些傳統文化題材的電影中,李連杰的這種氣質凸顯得更為明顯。

另外,在眾多的動作明星中,相對而言,李連杰的演技算是相當出色了。雖然在某些表演的細節方面存在著某些同質化的瑕疵,但在動作片領域已經絕對夠用了。在其早期作品中,像方世玉這種與本人性格反差極大的角色,李連杰同樣也能塑造得十分成功,可見其在表演方面還是有相當的可塑性的。

當然,多年以後化繭成蝶的【投名狀】,更印證了李連杰在表演方面的潛質。

作為動作明星,論身手,李連杰同樣是天賦異稟的巫師。他7歲開始習武,並於1975年至1979年連奪五屆全國武術冠軍,成為第一個全國五連冠(其後的趙長軍曾締造了更為誇張的十連冠神話)。

而且,李連杰從小所學習的「武術」,本身就是帶有表演性質的套路武術,其所追求的,不是動作的實戰性,也不是動作的驚奇效果,更多的是動作的美感。這種美感包括動作的架構、姿勢、力度、準度、速度、節奏……而這些元素,也恰恰是動作電影(尤其是功夫電影)所要著力展現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講,這種套路武術和電影中的「功夫」是最為契合的。

在這裏需要說明的是:電影中的打鬥,和真實的打鬥其實相去甚遠。電影中的能打,和實戰中的能打,是兩個概念。舉個例子,在華語動作巨星中,一般公認實戰能力最強的是李小龍,他從小研習的功夫以南派為主,但他在銀幕上最亮眼的「李三腿」絕技,卻是北派的高位踢法。可見, 電影中的功夫,是經過藝術處理後的功夫,更註重的,是動作在銀幕上的表現力。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地方,那就是與其他動作明星相比,即便是同一個動作,偏偏只有李連杰能打出那份獨特的美感和神韻。正因為如此,李連杰也被不少影迷們戲稱為「動作片POSE之王」(另一個原因是吐槽李連杰使用替身太多)。但其實細心的影迷們會發現:在做任何一個動作時,哪怕就是擺個POSE,李連杰也力求做到盡善盡美,我想,除了專業精神之外,這可能與他早年長期參與武術比賽的積澱也有很大的關系。

另一方面,和許多內地走出的全國武術冠軍一樣,李連杰精通多種拳術和兵器,比如長拳、翻子拳、刀、槍、棍等等,還曾私下向多位武術名家求教,王晶就曾說過,在這麽多動作明星中,李連杰在武器方面是打得最好看的。

李連杰不單單在實踐方面,甚至在理論方面也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袁和平就坦言,李連杰簡直就是一部武術字典,無論你跟他講什麽武術,他都懂。這也是李連杰相對於其他動作明星的另一大優勢。

綜上所述,把這麽多得天獨厚的優勢集中在一起,才能造就出這麽一個獨一無二的李連杰,才能成就這樣一位百年難遇的「功夫皇帝」。

作為動作明星,無論是在華語影壇還是在國際影壇,李連杰都是僅次於成龍的華人動作巨星(除去已故的李小龍先生)。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有所謂「雙周一成」之說,但個人覺得其實還應該再加上「一李」。自1991年至1997年,李連杰主演的作品,幾乎年年都處在票房排行榜的前列,而這其中絕大部份都是票房口碑俱佳的佳作。

比如1991年的【黃飛鴻之壯誌淩雲】。

1992的【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

1993年的【方世玉】、【方世玉續集】、【太極張三豐】、【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

1994年的【新少林五祖】、【中南海保鏢】、【精武英雄】。

1995年的【給爸爸的信】、【鼠膽龍威】。

1996年的【黑俠】、【冒險王】。

1997年的【黃飛鴻之西域雄獅】。

雖然對香港地區原生的影響力可能比不上周潤發和周星馳,但就整個東南亞地區而言,當時的李連杰才是僅次於成龍的存在,尤其某些年度的作品,比如【黃飛鴻】系列、【東方不敗】、【方世玉】系列,在整個亞洲範圍內的表現,甚至能夠與成龍分庭抗禮。

除此之外,李連杰1982年主演的處女作——【少林寺】,更足以稱得上是轟動全球的神作了,該片在全球範圍內都掀起了一股「少林武術」熱潮,就作品影響力而言,恐怕只有李小龍的【龍爭虎鬥】能夠與之相媲美。

只可惜的是:好萊塢並沒有能夠挖掘出李連杰身上真正的潛力。所有闖蕩好萊塢的華人巨星,包括李連杰、周潤發,甚至成龍,他們在好萊塢所拍攝的作品,就整體水準而言,其實是遠不及他們在香港所拍攝的那些作品的。而李連杰尤其被好萊塢「浪費」了,好萊塢的電影制作者們(包括美國的觀眾們)是無法捕捉到李連杰身上那些真正的閃光點的,因為它們都太東方化了。他們只知道李連杰很能打,很cool,但僅此而已,到後來甚至只能讓李連杰自己跟自己對打(【宇宙追緝令】)。

由於身體、年齡等多方面的原因,如今的李連杰基本已進入了半退休的狀態,即便參演電影,也很少真正自己「出手」了。作為他的影迷,同許多人一樣,我也希望李連杰能夠再出來「打一打」。但我也明白:人終究是敵不過年齡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機遇和使命,巔峰之後急流勇退,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畢竟,在貢獻了【精武英雄】、【黃飛鴻】、【少林寺】、【東方不敗】等諸多傳世佳作之後,李連杰在動作影史上的地位早已毋庸置疑。正如近年來【精武英雄】在youtube上的熱播一樣,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觀眾領略到這位「功夫皇帝」的絕世風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