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沒有防腐劑,古人是如何防止食物腐爛的?

2022-11-13科學

肉類的分享和討論很多。

這邊試著從瓜果菜蔬類的角度出發。

用到的方法層面,如鹽醣類腌制,曬幹,脫水等。

則是一樣的。

就說荔枝吧。

這一類水果,好吃是好吃,就是不大好保存。

有問題,就找答案,古人們並不慫。

宋代蔡襄【荔枝譜】就記了多種方法。

前一種是「紅鹽之法」,這種是走幹貨路線,

民間以鹽梅鹵浸佛桑花為紅漿,投荔枝漬之,曝幹,色紅而甘酸,可三四年不蟲。

成品的口感和保存效果如何,「色紅而甘酸,可三四年不蟲。」

第二種是主打曬的方法。

當時說成「白曬」。

白曬者正爾,烈日幹之,以核堅為止,畜之甕中,密封百日,謂之出汗。去汗耐久,不然逾歲壞矣。

上圖即為對應的蔡襄【荔枝譜】的宋拓本之一。

末一種是蜜煎法,作者寫的很詳細,先是剝生荔枝,跟著榨去其漿,然後用蜜煮之。

這種做法的成品即為蜜餞,宋時常常把「蜜餞」寫成「蜜煎」,

剝生荔枝,榨去其漿,然後蜜煮之,予前知福州,用曬及半幹者為煎,色黃白而味美可愛,其費荔枝,減常歲十之六七。

腌制類的。

相對常見的鹽糖之外。

部份地方會用到酒糟,比如這道宋時的「糟茄子」。

五茄六糟鹽十七,更加河水甜如蜜。茄子五斤,糟六斤,鹽十七兩,河水用兩三碗,拌糟,其茄味自甜。此藏茄法也,非暴用者。
【吳氏中饋錄】

竹筍。

以其味道鮮美備受推崇。

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比如贊寧這本【筍譜】,就寫了很多的筍情筍事。

以下是一些做筍幹的方法。

用的時候怎麽用呢,作者也說了,要先行「久浸」,「易水而漬作羹」。

幹法,將大筍生去如尖銳頭,中折之,多鹽漬,停久曝幹。用時久浸,易水而漬作羹,如新筍也。

這是做成「熟脯」,利用到了烘幹、焙幹等方法。

脯法,作熟脯,捶碎姜酢漬之,火焙燥後盎中藏,無令風犯。

此外,也有利用蒸法,蒸熟後再用鹽腌和焙幹的。

會稽箭筍幹法,多將小筍蒸後以鹽酢焙幹。凡筍宜蒸味全,今越箭幹為美味也。
結筍幹法,秦隴以來,出筍纖長,土人用土鹽鹽幹結之,市於山東道,浸而為臛菜,甚美。

從上面的筍類保鮮方法中,不難看出,諸地偏好的方法不一定相同。

同時,對不同地方/種類的筍,人們也會嘗試用更適合的方法去保存。

這種宋元時期的「蒸幹菜」,用到了多次蒸、多次曬的技法。

跟今天部份地方的梅幹菜做法是相仿的。

將大棵好菜擇洗凈,幹入沸湯內,焯五六分熟,曬幹。用鹽、醬、蒔蘿、花椒、砂糖、桔皮同煮,極熟;又曬幹,並蒸片時,以瓷器收貯,用時著香沖揉,微用醋。飯上蒸食。
【吳氏中饋錄】

楊梅。

古人也喜歡這酸酸甜甜的果子。

關於它的保存,除了鹽藏、蜜漬、糖制,另有「火酒浸」這一類。

楊梅樹葉冬月不彫,二月開花結實,形如楮實子,肉在核上,無皮殼。五月熟,生白,熟則有白、紅、紫三色,紅勝於白,紫勝於紅。 凡楊梅顆大核細為上,鹽藏、蜜漬、糖制、火酒浸皆佳,可致遠。 多食令人傷熱,食核中仁可解。但久食損齒及筋,發瘡致痰。
【本草綱目】

我們吃楊梅。

主要吃它的果肉果汁。

不一定要有個楊梅果的果形。

以下一則引文「楊梅渴水」。

則是走飲料類的加工提煉路線了。

元朝時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寫到,

楊梅不計多少,揉搦取自然汁濾至十分凈,入砂石器內,慢火熬濃,滴入不散為度,若熬不到則生白醭,貯以凈器, 用時每一斤梅汁入熟蜜三斤,腦麝少許,冷熱任用,如無蜜球糖四斤入水熬過亦可。

先要把楊梅的「自然汁濾至十分凈」,接著「入砂石器內,慢火熬濃,滴入不散為度」。

這些就不是簡簡單單的曝曬、腌制又或是榨汁了。

楊梅不計多少,揉搦取自然汁濾至十分凈,入砂石器內,慢火熬濃,滴入水不散為度,若熬不到則生白濮,收以凈器。 用時,每一斤梅汁入煉熱白沙蜜三斤,腦射少許,掩勻以冰㴨飲之。

當然,這種方法並非是元朝才有的。

類似做法的文字記錄,在更早前的南宋陳元靚【事林廣記】「壬集卷」上即有專門的記載。宋時,大城市裏的人們對飲料果汁類的需求並不弱。

【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是把人家的方法抄錄過去,再加以修改——也不排除,具體的做法上,元朝有一定的損益更改。

另外。

為了保持相關的食用體驗(有短期保鮮的,也有長期保鮮的)。

古人們也會進行挑選。

這種挑選有節氣層面的考慮,也有品相種類方面的考慮。

並不是隨隨便便搞一些應付了事。

如這種「鹽腌韭」,

霜前,揀肥韭無黃梢者,擇凈,洗,控幹。於瓷盆內鋪韭一層, 糝鹽一層,候鹽、韭勻鋪,盡為度,腌一、二宿,翻數次,裝入瓷器內。用原鹵加香油少許,尤妙。

其中對應的節氣是「霜前」,挑選的品相是「肥韭無黃梢者」。

初步篩選完了,才是後續的處理和加工保鮮。


(圖片來自網絡)

主要參考資料:

古籍,

蔡襄【荔枝譜】、
【吳氏中饋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
贊寧【筍譜】、陳元靚【事林廣記】等

當代,

【中國飲食史】「第十二章 宋代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