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22年增長超10萬噸!又一種快滅絕生物恢復,降級後可以隨便吃了?

2024-04-11科學

又一瀕臨滅絕的生物重現生機,這無疑是一則喜大普奔的好訊息。

它的復蘇不僅象征著物種多樣性的勝利,更預示著整個生態區域將因此煥發新的活力,共同書寫著生物共生的美妙篇章。

確實,生態恢復絕非易事,昔日對生態系的傷害和資源枯竭的現實擺在眼前。

若想短期內實作顯著的恢復增長,我們必須傾註更多努力和資源來強化保護措施。

它的復蘇,無疑昭示了這一地區生態系的深刻變遷。

究竟是何種生物,引領了這一變化?接下來,我們將揭開其神秘面紗。

【又一種快滅絕生物恢復!】

青海湖,位於中國西北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海拔高達3196米。

其流域宛如橢圓畫卷,自西北向東南延伸,勾勒出一幅封閉的內陸盆地風光。

這裏,生命以獨特的方式繁衍生息,展現出與眾不同的自然奇觀。

這個湖泊,作為世界高原內陸的一顆明珠,不僅是眾多生物的樂園,更在調節中國西北部氣候、增加空氣濕度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因此被譽為「氣候調節器」和「空氣加濕器」,同時,作為青藏高原物種基因庫,保護著豐富多樣的生物族群。

青海湖及其保護區域內,鳥類繁盛,共有189種,獸類亦豐富,達41種,兩棲爬行類5種,魚類8種。

令人矚目的是,這裏擁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35種,獸類動物總數更是占全省的四分之一,顯示出極高的生態多樣性和保護價值。

毫無疑問,當提及這些生物時,我們並非指那些眾多的生物,而是特指青海湖中的「魚兒」——青海湖湟魚,也被尊稱為青海湖裸鯉。

這類魚類堪稱中國內陸地區的標誌性生物,它們獨特地生活在青海湖及其周邊水系中,是這片高原低溫鹽堿性水域的經濟支柱。

該魚類偏愛灘邊、大石堆間的緩慢流水、深潭或巖縫,其適應力頗為強大,無論半鹹水(如青海湖水,鹽度12~13‰)還是淡水環境,均能遊刃有余。

食性雜,攝食廣泛,主要食物包括藻類、輪蟲、甲殼類、水生昆蟲以及小魚等。

青海湖裸鯉的生長環境獨具特色,這片湖泊長期處於低溫缺氧、浮遊生物稀缺的狀態。

因此,青海湖裸鯉的生長過程異常緩慢,平均體重250克的個體需要耗費近10年的時間。

這意味著,一旦資源面臨枯竭,其恢復之路將極為艱難。

青海湖裸鯉,歷史上曾是一片繁榮的族群。

在20世紀50年代末,其資源蘊藏量高達32萬噸,數量更是達到了6.91億尾。

但隨著利益的誘惑,人為的大量捕殺,河道的萎縮,以及繁殖水域的逐漸退化,青海湖裸鯉的數量急劇下降。

至2002年,其資源蘊藏量已僅為2592噸,幾乎瀕臨滅絕的邊緣。

這一變化,凸顯了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的深遠影響。

在觀察到這一顯著變化後,我們深知保護是恢復其生機的必要途徑。

因此,中國積極推行「封湖育魚」政策,經年累月,終於見證了該魚類族群的明顯恢復。

據可靠數據顯示,青海湖裸鯉(俗稱湟魚)的蘊藏量自2002年的2592噸,攀升至現今的12.03萬噸——短短22年便增長了超過10萬噸。

這一顯著的增長使得青海湖裸鯉的物種保護等級從「瀕危」降至「易危」,其共生生態鏈也逐漸恢復了平衡。

這一魚類的成功恢復,無疑是中國生態保護工作取得的一大勝利。

這不僅僅是單一物種的復蘇,更是對自然環境的尊重和生態平衡的維護。

這一喜訊,無疑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鼓舞和信心。

【保護不容易——降級並不意味著放開吃】

青海湖裸鯉的恢復並非易事,這背後離不開中國對青海湖的精心保護。

保護措施的實施,確保了這片珍貴水域的生態平衡,為裸鯉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前文提及,中國針對青海湖實施了六次「封湖育魚」的舉措,這無疑是保護青海湖裸鯉的關鍵步驟。

唯有在無人幹擾的環境下,青海湖裸鯉才能得以延續生存。

中國不僅對青海湖裸鯉進行了人工繁殖,還將其放歸青海湖,積極協助其自然繁殖。

這一措施旨在保護和恢復青海湖裸鯉族群,維護生態平衡。

自2004年至2023年,青海省共放流1+齡魚種2.1億尾。

從2021年起,增殖放流活動擴充套件至布哈河海西州天峻段、布哈河下遊鳥島大橋段、黑馬河、泉吉河及沙柳河等地,標誌著青海湖生態體驗區的逐步成熟與完善。

2023年,青海湖裸鯉1齡苗種放流數量達到2000原尾,人工增殖魚成活率顯著提升,由原先的2%躍升至80%。

這一顯著進步不僅加速了湟魚群體數量的補充,更穩固了族群的結構,為青海湖生態系的健康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

青海湖的保護工作艱巨,既要禁止捕撈,又要實作增殖,難度不小。

盡管降級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對青海湖的資源進行無節制的利用。

保護青海湖,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和持續關註。

盡管其地位有所下降,它仍是中國備受保護的物族群體,是維持青海湖生態平衡不可或缺的一環。

如果放任其減少,它的數量可能會迅速下降。

就像中國的野豬,雖然已經從保護名錄中移除,但由於其數量過多,仍然不能隨意捕殺。

這是同樣的道理。

【那會不會泛濫呢?】

在此,我要強調的是,保護生態環境對於族群的擴大至關重要。

盡管有人擔憂生物可能會泛濫成災,但在青海湖這一生物圈中,其龐大的生態系以及穩定性意味著即便我們持續進行保護,所謂的「泛濫」現象也不太可能發生。

對於中國長江禁漁的舉措,觀察到大規模且壯觀的魚群活動,人們或許會擔憂其可能導致的泛濫。

但事實表明,在沒有人為幹擾的情況下,這些生物或許能更加和諧地生存。

相反,一旦受到人為破壞,可能會給它們帶來更大的生存威脅。

因此,生物圈本質上是一種迴圈機制。

當某種生物數量增多時,其他生物族群也會相應地作出調整,從而有效地遏制了過度繁殖的可能性。

這種微妙的平衡確保了生態系的穩定和持續。

當人類嘗試影響生物圈時,是否曾預見到其可能帶來的後果?因此,當生物族群出現恢復時,不必過分擔憂其可能導致的泛濫。

這種恢復實際上是維護生物正常發展的必要過程,是自然而然的現象。

若未來的確需要,適度且科學的捕撈活動是可以接受的。

但若是全面開放,恐怕保護多年的成果將迅速消逝。

我們必須謹慎行事,以免前功盡棄。

青海湖湟魚雖然從瀕危降為易危物種,但絕不會泛濫成災。

這種魚仍是中國重點保護的魚類,任何不當行為都可能帶來嚴重的法律後果。

請保持尊重,切勿輕舉妄動,共同維護其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