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曾經HiFi發燒的你是如何退燒的?

2020-05-14科學

沒能退燒,玩著玩著玩到了自己動手DIY的程度,而且有著越玩越起勁的趨勢。。。

更新一下:

之前沒有想太細致的說,因為hifi發燒時間太長,玩的東西很多很雜,也廢了不少錢,相關的很多東西都在學習和體驗中,所以不認為能很好的總結。回頭再看這個問題,感覺可以補充一些,關於發燒一路來的歷程和心態的變化。

其實最開始入燒挺機緣巧合的。在初中的時候,那個還沒有蘋果爆殺的年代,用著第一台已經是非常奢侈和體驗愉快的手機:諾基亞N81。這個機型在當時意味著什麽經歷過的同學應該都懂。也是從這個手機開始,能夠在平時除了打電話發短訊的時候聽聽歌玩玩遊戲。那會兒風靡的艾薇兒,成了很多男孩心中的女神,在英文聽不懂幾句的年齡,手機或者mp3裏必然要有幾首她的歌,時常拿出來聽一聽,假裝自己也很complicated~同時發現了bandari、久石讓這些在同學之間非常小眾但是自己很喜歡的純音樂,從手機有聽歌功能變成了自己愛上聽歌。但是畢竟不是隨時都能公放,所以用起了耳機。最初的手機配塞已經完全足夠日常使用,某次在學校不小心遺失不自在了一整天之後,不得不沖到附近的電子城去尋找替代。說是替代,其實在奸商小販的忽悠下,花了重金80買了一副所謂的「絕版」鐵三角(完全沒有品牌概念但是人就說是日產大牌怎麽怎麽厲害),貼心的小販還給試聽,在戴上按下播放的那一刻,整個人都震驚了。低音非常震撼,同時高音和人聲還更加清晰(當然在多年後意識到了當時的音量很可能對聽感造成了很大的欺騙),對毫無經驗的我引起了強烈的購買沖動。也就是這副絕(盜)版鐵三角,讓我踏上了發燒的不歸路。

之所以後來發現是盜版,是因為逛論壇的時候了解得知,那個型號為EC7的有著「小塞皇」之稱的日產耳掛式耳塞,在當時就已經停產,被炒的價格不菲(最誇張的還是CM7),當然知道這些的時候也沒有足夠的經驗支撐讓我明白它為什麽能炒的起來。而我手裏的那副,品相不完美,配件細節也有所出入,只有單元外殼和原裝的沒啥出入,很大可能是剪線換單元或者報廢的殘次品再組裝起來的。而且緊接著800塊買到的全新EC707和CM707更加證實了這一點,聲音上可以說和之前的「絕版」EC7沒有任何共通之處,線的細節也是完全不一樣,多少有點心疼最初的80塊。也不是說不值,而是當年對這個品牌的好感有了點瑕疵。

這段入燒經歷可以說是很莫名其妙了,不像是常見的長輩熏陶,同學帶坑,而是因為自己喜歡聽歌然後誤打誤撞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但是認真分析當時的情況,現在爭論最多的,hifi存不存在,商家有沒有行銷,答案都是肯定的。甚至在10多年前,初中生都是有機會同時接觸到這些情況的。

當然這段經歷,相比之後的發燒歷程,我自己也更津津樂道一些。

正式開始之後的路程就簡述一下好了。

初三畢業前:鐵三角CM707

高一:舒爾se315+森海hd428

高二:鐵三角EC707

高三:索尼XB1000、JVC FXT90 ltd

大學:包括但不限於:鐵三角M50x、鐵三角ESW990H、Pioneer Monitor 5、Focal Elear、MrSpeakers Ether 2、Audio64 K10U、Noble Audio U10、Noble Audio Khan、Campfire Lyra 2、Campfire Solaris、AKG N90Q、AKG N5005、Westone UM50pro、飛利浦X2、飛利浦S2、索尼XBA-p、Denon C400、Denon D600、KEF M500、JVC FXT200se、JVC FX1100、JVC FW01、JVC SZ2000、JVC FXZ200、Fostex x Massdrop TR-X00、EMU Rosewood、ZMF Vibro MKII(T50RP mod)、達音科DN2000/DN2000J、水月雨Kxxs、UE 900、森海IE60、森海IE8i、森海 x Colorware HD800s、森海 x Massdrop PC37X、HifiMan x Massdrop HE4XX、HifiMan Sundara、Final D8000、Final Adagio 5、Final Heaven 6、NuForce HEM8、NuForce HEM2、Radius TWF41、Grado Gp、Grado Oreo、Grado SR80(扁平)、Koss PP Gold Edition、Koss KSC75、Koss x Massdrop KSC75X等等。

都是老圖了,糊炸

研究生(現在):Grado White、Grado Gp、Grado UN2000e、Grado RS1(方棍)、Grado HF2、Grado HF3、Grado Black Lable 1、Grado Hemp(是的,從那會兒開始變成歌德邪教了bushi)、索尼Z7m2、索尼M9、Koss KSC75(買了不止一副這玩意兒)、原道、Kbear KS1、JVC FW01、Westone W80 V2、飛利浦X3、Grado SR325x、3dio FS XLR、Verum One MKII、VMODA M100 Master、鐵三角WP900、鐵三角ESW11ltd、AKG K812。

還有一堆自己折騰的DIY,詳見這篇文章:

要說退燒,還遠遠算不上,見到好奇的東西還是會想要試試,但是好奇心已經沒有那麽重,或者能在衡量之後不會上頭而沖動消費了。因為看的越來越多,聽的越來越多,心態上其實是逐漸趨於退燒了。現在無論買什麽都會研究比較多以後結合各種實際情況再考慮下手,畢竟兩只耳朵不可能同時聽那麽多耳機音箱,取舍顯得尤為重要。

曾經會很上頭的相信換線如換機、會煲機一周(已經是我的極限,再久就忍不了了)、會折騰各種前端和播放器、會搬來線電和插板等等。但是從第一次換DAC發現調成習慣的音量聽不出太大區別以後,都是抱著邊上頭邊懷疑的心態,直到買了個2k+刀的解碼後體驗了可聞的聽感損失,才剎住了好奇心。當然這也是好事吧,至少真的有東西聽著不一樣,比如羚羊的解碼,幾乎都加了一個減低頻加高頻的filter,比如Wyred4Sound,SNR低到影響聽感。在知道一些相關的知識之後,發現前端的調音並不是什麽特別高級的技術,甚至很多時候並不值標榜的價格,可能電路板加「研發」的成本還不如CNC一個全鋁塊兒盒子然後電鍍或者噴漆的成本高,於是就漸漸對這些東西敬而遠之了。不是說所有的都不值錢,而是這個市場相關的很多東西,都附帶著聲音之外的價值,但是商家往往閉口不提,總說一切為了聲音,無論貴的還是便宜的,多少都對消費者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蒙蔽。況且有的商家,本身就對一些東西深信不疑,甚至話術久了自己都信了。

如果自己能看得清,知道自己在為什麽花錢,知道一些真相以後還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並保持熱愛,都是難能可貴的。對我來說,現在買耳機除了聽歌之外,也是研究和欣賞各家的設計和工藝,是一種更廣泛的愛好。等到將來有錢了,會考慮買一套外觀不錯、設計有檔次的前端放家裏,配一對自己喜歡的、認可聲音的箱子和家人共享,發揮功能性的同時也是好看的家具,就算是真的退燒了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