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怎麽看待重慶主城都市區擴至21個區?

2020-05-11科學

今兒個不用加班,就來說說這個折磨了一批人的話題。 首先說總結論:「主城都市區」這個名字不新鮮,但它的提出是重慶都市圈建設從虛名走向實質建設這樣一個轉折階段的重要節點。這是重慶市委市政府落實中央關於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遵循都市圈發展客觀規律,進一步明晰的區域發展戰略。

這就涉及到幾個話題。

話題1: 重慶區域發展戰略的沿革。

為什麽說主城都市區這個名字不新鮮,重慶全市分區發展和分區治理的概念是由來已久的,主城都市區這個範圍分分合合,從98版總規就有「市域中心城市及其城鎮密集區」,不過那時候少了南川、涪陵。現在「一區兩群」的提法和06年的「一圈兩翼」範圍劃分其實基本是一致的。為什麽改名了呢?

「1小時經濟圈」改為「主城都市區」,其實本來雙城經濟圈出來前是叫主城都市圈的,是響應發改培育現代化都市圈的提法,要建設都市圈,然後1月份雙城經濟圈區一出,為了區分開來,改成了主城都市區。(PS,「都市圈」「都市區」這些概念太混亂,學術上經常混用,一定要配合這個改名進行界定的話,就當都市圈是可以跨行政區的吧,比如廣安都可以算到重慶都市圈裏,四川的知乎er如看到請內心diss就行。)

「兩翼」改為「兩群」,這個麽感覺是受到城市群提法的啟發,但渝東南、渝東北實在是談不上城市群,so城鎮群來了。這樣名字上就突出城鎮之間聯動協同發展,帶了發展導向,而原來的「兩翼」是單純的地理區位。

請勿COPY使用

話題2: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素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會議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在西部形成高質素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於推動高質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尊重客觀規律,發揮比較優勢,推進成渝地區統籌發展,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 強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 ,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質素發展。

「強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 這麽一句話,地方怎麽解讀,重慶中心城市是哪裏?重慶的答案是「主城都市區」。改變以前主城九區小馬拉大車的格局,而是將重慶主城都市區作為帶動成渝地區發展的大馬。

話題3:現代化都市圈建設

首先,希望能有一個認知,主城都市區不是一個城市,而是一個都市圈的概念,半徑都120公裏了。類比長三角,都從上海到無錫了。so,不要再提12區不覺得自己是主城的了,確實就不是一個城市,未來也不會是一個城市。

2019年2月份國家發改委發文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 發改規劃〔2019〕328號)。為什麽發這個文,這就涉及一個新型城鎮化的話題——「城市群」。17年10月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但是中國大部份地區還不具備建設城市群的條件,或者說還處於城市群建設的初級階段。

so,國家發改委是這樣說的「城市群是新型城鎮化主體形態,是支撐全國經濟增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重要平台。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近年來,都市圈建設呈現較快發展態勢,但城市間交通一體化水平不高、分工協作不夠、低水平同質化競爭嚴重、協同發展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依然突出。……培育發展一批現代化都市圈,形成區域競爭新優勢,為城市群高質素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國家城鎮化發展戰略更加聚焦「都市圈」,相對弱化城市群。本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提出也是隱含了這個意思的,16年發改委提的是成渝城市群,為什麽改名,就是因為成渝地區發展階段還沒到,瞄準近中期更應當重視的是「強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與強調都市圈發展是呼應的。

話題4:重慶都市圈發展

結論中提到的「重慶都市圈建設從虛名走向實質建設這樣一個轉折階段」,是要在這裏談談的。

前面也說了,主城都市區這個名其實是有歷史對照的,「1小時經濟圈」那個階段應該說都市圈的建設還止於名上,或者說在於打基礎上-交通設施建設,但經濟互動,產業擴散並沒有發生。但隨著主城區發展越來越成熟,營商成本和生活成本的提高,以及重慶政府隱形的政策引導和主動地搬遷企業,產業外溢在實實在在的發生。渝西地區尤其是璧山、江津等區的制造業發展應該是還是不錯的。10年以前,渝西12區在主城都市區的經濟人口占比都是下降的。但10年以後,渝西12區經濟占比開始回升,人口占比開始穩定,可以預見未來人口和經濟占比都將進一步提升。

渝西12區在主城都市區的GDP/人口占比

主城都市區的提出一定會有配套政策的,對於渝西12區來說肯定是政策利好,這些政策可能是平時很難感知的,但確確實實會影響地方發展。就拿上一輪的工業用地的配置來說吧,15年以後重慶工業用地指標是向渝西地區傾斜了的,配合了渝西地區制造業的發展。從土地出讓數據來看,15年的時候主城9區和渝西12區出讓工業用地差不多是1:1,但19年的時候大概1:5,這是政府土地出讓指標控制和市場選擇的共同結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