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Nature子刊:香港中文大學黃秀娟團隊揭示自閉癥與腸道微生物變化有關

2024-07-17科學

編輯丨王多魚

題圖丨Pixabay

腸道微生物組

自閉癥

(ASD)的關系一直在被研究,但這些研究關註的是自閉癥患者腸道菌群組成相比神經正常個體的變化。而我們並不清楚腸道微生物組的其他組成是否發生了變化,例如古菌、真菌及病毒,以及腸道微生物組功能(或存在的基因)。

2024年7月8日,香港中文大學

黃秀娟

(Siew C. Ng)團隊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Microbiology

期刊發表了題為:Multikingdom and functional gut microbiota markers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顯示,腸道微生物組的特異性細菌和非細菌成分以及它們的功能或影響了自閉癥,這些成分的特定組合或能指導未來的診斷和機制研究。

在這項研究中,

黃秀娟

團隊從中國5個佇列中選取了1627名年齡在1-13歲之間的有自閉癥或沒有自閉癥的男童和女童(24.4%),並對他們的糞便樣本進行了宏基因組測序。

研究團隊將這些樣本與關於飲食、用藥和共病等額外因素的數據共同分析。在控制這些混雜因素後,他們發現,有14種古菌、51種細菌、7種真菌、18種病毒、27種微生物基因和12個代謝通路在自閉癥兒童中發生了改變。

自閉癥與糞便微生物組成之間的關系

利用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技術,黃秀娟團隊根據31種微生物和功能建立了一個模型,該模型在發現男性和女性自閉癥患者方面的診斷準確率高於使用來自單一界(例如細菌界或古菌界)的腸道微生物標誌物的組合。

研究團隊指出,由於這31種標誌物在多個佇列具有復現性,它們可能還有臨床診斷潛力。這些發現或許還能推動今後對腸道菌群與ASD的假說驅動的機制研究。

開放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