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太慘了!一博士發過10+篇SCI,大論文盲審卻被弊掉了…

2024-05-12科學

本文作者:叮了當(筆名)

211博士,已發表8篇SCI。近6年擔任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等十余本SCI期刊獨立審稿人。

之前我在某乎看到貼文讓我印象深刻:

博士一名,SCI 論文 10 篇以上,大論文盲審被斃

,為什麽這樣的事都能被我趕上?

博士期間能發SCI論文10篇以上,想必工作量不在話下了。暫且不提這些論文的質素,已經發了這麽多篇SCI,大論文盲審還是被斃了,說明

論文中應該是出現了一些非常容易被忽略的問題

。失落過後,應該盡快調整狀態,好好修改稿子,再努力再出發!

一直以來,我跟大家分享的,其實也是一些論文中容易被忽略,但審稿人會特別註意的部份。在第二期中,我跟各位分享了統計方法、論證邏輯和參考文獻3方面問題,並對可供參考的方法進行了討論。今天,我將在這篇文章中跟大家分享最後2個問題——

論文不足之處與結果圖片問題

1.無法引匯出論文的不足之處

科學問題具有不斷延伸的內容。

一篇論文不可能完整地解決所有科學問題。對於一些

仍未解決的次要問題

有必要在討論中交代

,並概述後續可從哪些方面,采用何種技術深入研究。這樣投擲待解決的科學研究很有必要,既突出論文的科學性,也為後續工作提供可能的研究突破口。

例如,在細胞或動物暴露某毒物之後,某功能蛋白表達下調,隨即作者研究了

該功能蛋白對下遊通路分子的調控以及對細胞衰老表型的研究

。但在這個時候,審稿人可能會有個想法——為何該毒物會介導該功能蛋白的下調呢?盡管作者沒有把這個問題作為核心內容在該論文中進行研究,但是這個疑問的確是一個值得關註的問題。因此,

作者需要在討論中對這個現象進行分析

。例如,尋找文獻是否有證據支撐哪些轉錄後或轉譯後修飾相關分子參與該蛋白的調控,以此推測該毒物可能透過影響這些轉錄後或轉譯後修飾相關分子,進而調控下遊通路以及細胞衰老。

此外,近年來,有不少論文研究

某天然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例如,有作者探究某新分離的植物源性化合物對巨噬細胞炎性反應的影響,在文章前言作者大量討論了NF-kappaB通路在介導炎性反應中的重要作用,在研究內容上直接觀察該化合物對該蛋白的磷酸化和下遊蛋白的表達變化。

然而,作者卻並未關註為何該化合物會影響NF-kappaB,是直接結合發揮作用?還是作用於NF-kappaB更加上遊的分子,再間接影響NF-kappaB?此時,作者要麽采用分子對接技術闡明該化合物和NF-kappaB是否直接作用,要麽在討論中表述目前還未解決該問題,有待後續深入探究。

如果作者在論文中僅基於體外細胞模型研究某藥物的藥理功能,盡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沒有動物實驗研究進行驗證,

審稿人也會覺得證據不夠充分,尤其有關抗腫瘤的研究

。此時,作者可以在討論中描述未開展在體研究這一局限性。

2.結果圖片明顯不當

相信大家對近些年

被舉報涉嫌學術不端的生物醫藥類SCI論文的高發原因

有不少的了解。由於這些學術不端的文獻常涉及

蛋白免疫墨點條帶圖、細胞或組織病理圖和流式細胞圖

等,

這些結果也尤其受到編輯和審稿人的關註

當然,有些期刊的投稿系統有圖片查重功能,可以為圖片重復篩查提供參考。但是由於

一些圖片並不是單純的重復問題

,而是其他形式的問題。如,蛋白免疫墨點圖片顯然不是來源於同一張膜,我發現這個問題發生特別多。

如果同一個泳道的墨點條帶帶型肉眼可見不同,尤其是目的蛋白與目的蛋白或內參蛋白之間的泳道間距相差太大,

審稿人第一反應便是這些蛋白墨點不是來源於同一張膜

。由於不是同一張膜來源的條帶

具有被認定造假的風險

,所以目前不少期刊已經不會接受這種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審稿人一般會提出提供原始條帶圖片。

另外,形態圖片除整張或局部重復外,還可能存在

比例尺缺失、圖片未在固定橫縱比的基礎上被拉伸等問題

。如果論文涉及了高通量測序研究,務必要將源數據以補充材料的形式上傳投稿系統,以供其他讀者對數據進行重現或再利用。

解決這些結果圖片問題最為簡單的是

在日常實驗完成後及時整理數據,做到一對一的數據歸檔

。盡管有些作者是數據量過大因無心之失導致呈現出來的圖片存在問題,但盡量避免這些問題,總歸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內容校對:北鬥

版面編輯:淩雲

版面校對: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