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今天上午剛開完組會,就看到這個題目,難得有點兒時間來答。
這個題目還算是挺大的,估計需要較多時間才能答得比較全面。
畢竟對這塊兒的了解還不太夠,大家湊合看哈。
對於TL;NR使用者,我建議大家可以看看未來天氣預報(中國天氣網-專業天氣預報、氣象服務門戶),然後再看看今天環保部公布的數據如何(http:// 113.108.142.147:20035/e mcpublish/ ),就很可以進行一次非常主觀的空氣汙染預報啦。
最近12月初江浙滬的大規模PM2.5汙染,也就是霧霾事件又一次給大家敲響了警鐘。街上帶上3M牌兒N95的口罩似乎逐漸成為一種潮流,連南京的模特走秀也不忘帶上——實際上,在空氣汙染的範疇中,除了PM2.5,還有臭氧,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揮發性有機物等各種汙染成分。這些成分會對人體健康產生或直接或間接,或顯著或潛在的威脅,嚴重情況下甚至會造成人員的死亡。在這樣的背景下,及時對空氣汙染進行預報預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同時這裏要註意,空氣汙染是對多個成分進行的預報,而這些成分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
我們是如此迫切地需要知道我們到底何時能夠擺脫霧霾困擾,而何時下一次這漫天寂靜嶺般的場景又將出現……這預報,又該怎麽做?我想大家對於氣象局環保局每次面對霾都說「冷空氣即將到來,汙染狀況將得到好轉」已經開始厭煩了吧?可惜的是,若是想迅速解決這大氣中的顆粒物,還真只能靠上天恩賜的大風或者降雨。 因此,大家可以想象到,對於汙染的預報,很大程度上會與氣象預報有關。實際上在現有的汙染預報中,大多采取現有汙染觀測加上對未來氣象條件的預測相結合的方法。 這個方法大多是透過數值模式去實作的。直白一點說,就是我知道我們這個地兒未來幾天的風往哪兒吹,溫度幾何,濕度多少,太陽輻射怎麽樣,然後我看看今天的汙染物濃度是怎麽樣的,那麽輸送情況我估計能預計了;其中的化學過程,也會放到模式中去進行模擬,有多少氮氧化物轉化成硝酸鹽,有多少二氧化硫轉化成硫酸鹽……這一切的一切,都會利用數值模擬的方式求解,然後可以得到未來幾天汙染物的趨勢乃至空間分布等。我們知道現在的情況,利用已有的知識便可以知道未來變化的規律了!
謔謔,聽上去實在厲害,頗有幾分胸中包含宇宙,未出房一步便已知天下幾何的氣概呀。不過可惜的是,由於大氣科學中各種方程式難以求解,我們只能不斷用近似的方法去進行運算……當然,天氣預報的數值預報結果已經較為準確了,但是到了汙染預報裏面,需要考慮的東西實在太多。比如這化學物質反應,稍微好一點的化學箱體模式模型裏面會有數萬個方程式!而我們現在常用用的結合了汙染物的模型,比如CMAQ以及WRF-CHEM等,實際上包含的化學都非常簡單,遠遠未能完全考慮大氣中的實際情況。
那麽是不是說這模型就不能用了呢?當然不會的,因為不管實際情況怎麽樣,生成汙染物的最主要的途徑畢竟就那幾個,不管怎麽樣,模式模擬的結果都代表現有的我們對汙染的理解所得到的結果。如果結果不對,那麽就是這個模式(代表general的概念)可能哪兒出錯了。影響這些的因素很多,比如大模式裏面不可能加入特別精細的地形,比如排放的預測是未知的,指不定哪天就有工廠偷排或者某處偷偷燒稭稈,又比如有可能汙染物的觀測本身就是錯的!
因此在數值模擬的基礎上,非常有必要加入我們對過去汙染的統計以及經驗性的調整。各類因素,比如原生的汙染排放是什麽類別,在過去的汙染事件中,是如何變化的,什麽樣的天氣型下容易出現哪一類別的汙染,這些都對預報有著極大的輔助作用。(插一個個人感受:這些東西說實在的,真不算什麽science,但是在研究的過程中,容易有很多科學發現。比如我們燒稭稈,會造成影響城市的嚴重汙染,大量的顆粒物會影響太陽輻射,進而影響邊界層結構,導致大氣更穩定,導致實際氣溫比預報有較大的降幅,乃至將本來在當地下的降雨給「推」到外面了。我說的這個就是去年6月10日在南京發生的一個個例,啊,扯遠了……)
汙染預報是一個需要一定時間的研究作為基礎才能初步建立,然後再進行努力不斷改進的事情。這方面,我們還剛剛起步,預報結果可以說是很糟糕的。舉個例子,對於大氣汙染的預測,我們需要的觀測資料,除了各個氣象站的常規氣象參數,大氣化學成分的觀測等,還需要衛星的監測資料,各個地區的汙染排放資料等等……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我前兩天看新聞,說南京或迎7級大風,空氣質素或達優——結果當天上午風沒那麽大,汙染後來繼續加重了——接下來一天新聞又說未來擴散條件較差,汙染情況不容樂觀——結果那天晚上剛好又來了風,吹散了霧霾……你也許會說:「這也太不靠譜了吧!我酷炫的完全防護口罩完全就錯過了閃亮登場的時間啊!」不過說實在的,這預報大體上也不算錯,就是發報道的給公眾的傳達的概念並不與公眾的預期相符,或者說時機不太對。那這不就正好比妹子生病你不去陪一樣麽,她需要的時候你不在,那補救起來就很難了。這方面,已開發國家走在我們前面太多了——例如【
AIRNow】這個美國政府網站,它是由美國EPA聯合NOAA,NASA等眾多重量級機構,以及各個地方的環保氣象部門共同聯合協作來進行的,經過了非常長時間的發展才逐步達到今天的規模以及質素。與之相比,我們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啊!不過我相信,這些都只是時間問題。
最後發一下感慨,大家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氛圍啊!之前南京有人釋出訊息說12月初的PM2.5濃度值是網上公布的兩倍之多,引起了大範圍的轉載。而其唯一的證據就是一個所謂的便攜儀器的照片。雖然預報可能還不太準,但是網上公布的觀測數據基本上是觀測儀器直接聯網上傳的,誰費那功夫去調?調來幹啥子?咋不直接調個空氣質素優咧?
好啦,環保之路漫長,與君共勉!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