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美國工程院院士李凱:從科研創新角度來說,「863計劃」是失敗的

2024-08-23科學

科技創新,國家強大的基礎

談起科技在一個國家的地位,那可謂是舉足輕重、極其重要的,尤其是對於我們中國這個擁有著14億人民的大國來說。

從新中國建立起,我們國家在重重困難與國際封鎖下,自力更生完成兩彈一星的研制和國防建設的巨大成就,再到如今美國不惜發動貿易戰,封殺Tik Tok,舉全國之力打壓如華為這樣的中國的眾多高科技企業。

由此可見科技意味著新產業與新技術,也意味著人類未來可以預見的一場爆發的新資訊科技革命。所以世界各國也把科技看作是本國發展經濟,增強國力的基礎,也就不難奇怪如今美國為何要對中國的華為實施封殺,以及打壓眾多的在科技領域有所建樹的中國企業。

在21世紀這個時代,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將本國的大部份資金投入到科技領域的建設和發展之中,希望能趕上時代發展的快車,趕上時代進步的潮流,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

但是我們都知道,任何發展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中間必然會出錯,會走很多的路,也必然會經歷過很多的坎坷與挫折,這是不可避免的。為此我們國家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制定了中國科技領域發展的「863計劃」,時至今日,「863計劃」的實施情況如何,成就進展如何呢?

成就的輝煌,也必然會有我們看不到的不足

時間進入到了2020年,我們國家如今取得的成就相信是很多中國人都非常驕傲與自豪的,北鬥導航系統的開啟,中國第一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的成功發射等等,無不顯示著我們國家科技實力的高速發展。不過美國工程院院士華人科學家李凱,對「863計劃」的實施提出了自己客觀的看法。李凱認為,「863計劃」雖然在一時的成就上取得了成功,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以及科研創新的角度來說,「863計劃」在未來的實際實踐中還有著許多地方要及時改進。

對於李凱來說,他認為科研創新有著三大標準:能否在某些領域內產生極具顛覆性的技術;研究成果是否能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主導性的地位;能否透過自己的科研成果來為這一行業創造較高的毛利。而如果以「863計劃」的內容和實施過程來看的話,顯然是不符合李凱院士自己的評判標準的,因為裏面很大一部份的研究學者都是透過國家投入的科研經費來做出研究成果,並行表相關的學術論文的。

也就是說,雖然這些東西理論都非常的豐富,但是能夠轉化為實際投入研發並用於實際生活的顯得寥寥無幾。李凱的說法其實就表明雖然中國的論文發表數量已經居於世界首位,但是能真正地與現實所結合的只不過是空中樓閣,中看不中用。

何為科研與創新,切勿混淆二者

在李凱看來,只有將金錢轉化為知識,轉化為實際的科學套用才能被稱為真正的科研,「863計劃」的實施雖然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科學技術人才,但實際上中國的科技領域的研究與投入離已開發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過重於知識理論的研究,卻缺少了實際的套用,才是我們國家科技發展的癥結所在。

李凱認為,造成這樣的癥結主要原因,就在於我們將科研與創新的概念混淆,這樣做是不利於中國的科技領域的發展的。為此李凱書寫了一篇題名為【促進中國高科技科研創新的想法】的文章,這篇文章中李凱著重的強調科研和創新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科研的目的是為了將我們投入的金錢轉化為知識,而創新恰恰相反,它是把我們所學習的知識轉化為實際的金錢。

如果把二者混為一談的話,那麽就會讓很多的人只學會將金錢變成知識,卻恰恰忽略了知識轉化成金錢,這樣一來許多高校就會把發表的論文數量和研究經費投入的多少當做是衡量一個高校教學水平的標準。

這樣的情況在李凱存取國內高校時屢見不鮮,那時李凱每到一個高校,院長們總喜歡拿科研經費的投入數量來炫耀自己的科研成就,他們覺得科研經費的投入應該越多越好,實際上這種想法是悖離了實際準則,也是不符合國家科技發展的實際需求的。

李凱認為,很多人往往只想用最小的投入來賺取巨大的收益,單純地把科研經費當作評判的標準實在是不負責任,而如果把論文的發表數量當作是一種成就的話顯然會滋生一系列的學術腐敗等問題。加上時代的變遷,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與條件也是越來越嚴苛,很難不出現一些科研畸形的現象發生。

競爭是關鍵,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所以對於中國科技未來的發展,李凱教授倒是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認為不應該過於僵化科技發展的相關設定條例與標準,要充分地給予科研團隊更多的成長的空間與時間,畢竟科研可是個時間活,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夠有所突破的。只做科研團隊最為堅實的後盾,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與支持,而不是過多地參與其中,對他們的科研方向產生不利、消極的影響。

在863計劃實施的這幾十年間,我們既要肯定我們國家已經在科技領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與突破,同時也要看到所存在的一系列的弊端與不足之處,也要知道科技創新不是搶時間就能做到的,而是在日積月累中積澱才能出成就。我們也不能對此佛系,而要抓住時代給予的機遇,不斷地在新的領域內開拓創新,去顛覆我們已有的認知。

溫室裏的花朵終究還是要經歷暴風雨的摧殘,在國際上的實際競爭總比躺在電腦裏的數據庫要好得多也更有實際意義。對於李凱教授的建議,最好的方式就是認真、耐心地傾聽,積極地吸取優秀的精華,去改變我們自身存在的問題與困境,固步自封顯然是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只有躋身於世界與時代之中,在不斷地交流中與改進創新中,我們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成就,才能實作科研與創新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