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6 月 9 日訊息,一項由中國公共衛生領域的科研人員進行的調查發現,所有參與者提供的精液樣本中都檢測到了微塑膠。
研究人員在濟南招募了 36 名健康成年男性,他們均未從事與塑膠相關的行業。研究人員檢測了參與者提供的精液樣本,旨在分析樣本中微塑膠的含量、類別以及與精子質素參數之間的關聯。
研究過程中,科研人員利用拉曼光譜技術鑒別、量化和分類了微塑膠聚合物。同時,他們還透過電腦輔助分析評估了精子活力,並采用 Diff-Quik 染色法評估了精子形態。
研究發現,所有精液樣本中都含有微塑膠,平均每份樣本中約有兩顆微塑膠顆粒(大小範圍為 0.72 至 7.02 微米)。檢測出的微塑膠包含八種不同的聚合物類別,其中聚苯乙烯 (31%) 含量最高。
研究人員指出,暴露於聚苯乙烯的精子顯示出比暴露於聚氯乙烯組更高的精子前向運動率。該研究稱,雖然觀察到精子形態異常,但它們與特定塑膠類別沒有顯著相關性。
這項研究的一個重要發現是,含有聚氯乙烯塑膠顆粒的樣本中精子活力較低。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全球範圍內生育率下降的原因。
從海洋深處到大氣層頂端,微塑膠幾乎無處不在。先前的研究表明,人們平均每周攝入的塑膠微粒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的重量。
研究人員表示,塑膠可以透過多種途徑進入人體,例如飲用塑膠瓶裝飲料、吸入空氣中的塑膠顆粒,或食用盛放在塑膠容器中的加熱食品。
研究人員進一步指出,如今人們幾乎無法避免攝入微塑膠。他們強調,由於不同類別的微塑膠聚合物會對精子前向運動能力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迫切需要開展進一步研究,以闡明普遍存在的微塑膠及其潛在生殖毒性如何影響男性生育能力。
IT之家註意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說法,與微塑膠相關的潛在危害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物理顆粒、化學物質以及生物膜內的微生物病原體。現有有限的證據表明,飲用水中微塑膠攜帶的化學物質和生物膜對人類健康的危害較低。
然而,對於塑膠顆粒的物理危害 (特別是納米級顆粒) 的毒性,目前尚缺乏足夠的資訊得出確切結論。世界衛生組織此前表示,吸收研究表明,大於 150 微米的微塑膠顆粒可能會直接透過糞便排出體外。預計較小顆粒的攝取量會有限,盡管非常小的微塑膠顆粒,包括納米塑膠的吸收和分布可能更高。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 【環境科學總論】 雜誌上。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連結(包括不限於超連結、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於傳遞更多資訊,節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