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還是專案周期太短,催得太急。
我畢業後的幾年在美國工作,而很多美國公司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專門派新來的中國人去錢少活多的中國專案組裏熬天熬地,而留著美國人歐洲人印度人在錢多肉肥的專案裏天馬行空甚至得空摸魚。原因很簡單啊,因為中國學生普遍勤勞肯幹,而且也普遍受到語言和面子的牽絆不好意思維權鬧事唄。
我剛入職的時候也是直接被default模式派去做中國地產專案,一天到晚被催進度,而且時差緣故還要三天兩頭大晚上的跟國內甲方開會。哪有時間一輪一輪推敲草圖模型啊,只能是對著意向圖可勁吹,再東拼西湊找案例往上套。你跟我談創意?拉倒吧畫完就是勝利!
後來因為我偶然參與其他專案,又偶然和另外兩個不是中國人的senior很對脾氣,其中一個還去幫我跟領導據理力爭,表示沒有道理讓所有中國人都只能做中國專案,這下我才終於轉換了賽道,進到更多其他國家的專案裏。
你問我調過來以後就變輕松了嗎?說實話並沒有。我還是照常加班,因為我好像骨子裏就不願意偷懶,而且哪個設計師還沒點兒完美主義呢。可是畢竟專案周期拉長了啊,所以團隊裏上上下下也都有了精雕細琢迴圈往復的耐性。一個很有趣的不同就是,我在節奏超快的中國專案組裏時,大家往往是生怕哪一點兒進展做了卻沒被甲方看到,所以匯報的時候也一向毫無保留。而在其他節奏放緩的專案組裏時,大家卻時常會有點「藏著掖著」,甚至即使是有了仿佛更明確的圖紙,也會刻意倒推一步呈現不那麽確鑿的diagram或者free hand drawing,只為了顯得不那麽武斷,給甲乙雙方都留有更大的想象和改進空間。
所以說,你以為創意是晴天霹靂還是靈光乍現?都不是的啊。除了極少的天才,99.9%的創意都要靠小火慢燉才能新鮮出爐的。至於能一拍腦袋就秒殺眾人的天才,不是中國人裏缺,而是全世界都缺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