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有哪些古代名人的遺骸現代人還有幸得見?

2021-03-11旅行

我也來貢獻一個不能算古代名人,但是非常有意思的。同時,我們也看看專業現代考古是怎樣剝絲抽繭,慢慢接近歷史真相的。

大家知道甗(yǎn)是古代的一種炊具,它的下半部份是鬲(lì),用於放水,上半部是甑(zèng),用來放置食物。二者之間有篦子,透過水蒸氣可以將甑內的食物煮熟。簡單地說,類似於我們今天的蒸鍋。

1984年,殷墟考古隊發現了一個甗。稀奇的並不是甗,稀奇的是甗裏有一顆人頭。雖說這可能是被蒸過的人頭,但是孤證不立,它也有可能是恰巧掉進去的呢,所以這件事就這麽放下了。轉眼到了1999年,鐺鐺鐺,第二個人頭甗出現了。

兩相一對比,事情不簡單。他(她)是誰?他(她)有沒有被蒸煮?他(她)為什麽被蒸煮?專業現代考古就此閃亮上線。

首先甗內的頭骨和墓道中常見的頭骨顏色、斷口是明顯不同的,也就是比較簡單的判斷就可以確定,甗內的人頭確實是被蒸過的。同時,經過非常有經驗的體質人類學家的辨認,這是一位年齡大約在15-16歲的少女。但是她是誰,她又為什麽被蒸煮,還是無從下手。就這樣,這事又這麽放下了。

轉眼到了2003年,專家了解到一種用鍶同位素做人體來源的研究方法。它的原理是這樣的,由於飲食和新陳代謝,人體骨骼內的鍶元素含量會逐漸與當地環境中的鍶元素含量趨同。但是人牙齒最外層的牙釉質由於含有致密的無機鹽,鍶元素會被鎖死。也就是說十歲換牙以後,如果一個人生於A地長於A地,則其牙齒和骨骼裏的鍶元素含量會保持一致。反之,如果A生於A地,但是換牙之後遷往了B地,由於發育和新陳代謝,牙齒中和骨骼中的鍶元素含量就會呈現明顯的不同了。透過對比少女和安陽本地人的鍶元素含量,專家發現這個女孩並不是本地人。

大家看上圖的線,差異還是很明顯的。

專家又對少女牙齒內的氧同位素含量進行了測量,發現她的含量比本地人偏高。通常具備這一特點的人群居住地更靠近海洋。

因為人頭甗出現的頻率很低,現在發現的僅這麽兩例,所以這名少女身份應該很顯赫,推測與當時對外征戰的敵方有關。人頭甗屬於商代末期,而符合商代末期、靠海的對方就是當時的人方。所以少女很可能來自人方,也就是今天安徽六安一帶。至於她的身份,更大的可能是人方首領或者他的家人。

無聲的頭骨,訴說三千年前血淋淋的你死我活,是不是讓人唏噓不已呢?還是我們的時代好。今天的故事主要參考洛陽鏟下的商王朝2,B站就有,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

二更

這一篇發出去以後大家還挺喜歡的,那麽就再更一篇相關的:「不會說話的頭顱」,還是殷墟考古系列的故事。

90年代後期殷墟西部要修一條路,沿著這條路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的商代平民墓葬。其中有一座墓葬格外引入註目,它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故事主角,以下我就稱他為小猛吧。

小猛,男性,身高大約1.75米。在男性平均身高大約是1.64米的當時,小猛必然是高大威猛的。他死的時候大約25-30歲,以當時的視角看,也算人至中年。那這樣的一員猛將,他是怎麽死的呢?

根據出土的骨骼來看,小猛的後腦勺、眉骨、顱骨左側各有一刀,他的軀幹和胳膊也各有一刀。可見這是一名戰士,傷痕累累。

說到這裏已經很精彩了,不過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骨骼出土時仍有一個戈頭殘留在他的頭骨裏。

也就是說,敵人用戈刺穿了他的頭顱。或許是因為他拼命掙紮,或許是因為青銅戈韌性不夠,戈頭斷了,就這樣永久的留在了那裏。

寫到這裏故事仍然沒有結束,雖然多處重傷,但是小猛並沒有立刻死去。因為他左側顱骨的刀傷有愈合的痕跡,同時他是在家族的墓地裏被發現的,可見他最後確實活著回到了家鄉。

三千年過去了,小猛經歷過什麽,我們已經無從知道了,我們不妨暗戳戳分析一下。六處砍傷,有三處明確在正面,這說明他非常勇敢,正面迎敵。我想也一定是因為他正面給了對方很大壓力,才有了這樣殘酷的結果。

他的砍傷有一處在後腦勺,這裏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同一個人砍得,可見他正面重傷後對方仍然沒有放過他。還有一種是不同人砍的,這說明他的背後還有人,寡不敵眾就是必須的。

小猛還有兩處砍傷在軀幹和胳膊,正面還是反面專家沒有講,我也無從得知了。不過從砍傷都在上半身,結合小猛的身高來看,對方的實力不容小覷。

小猛是幸運的,他回到了家鄉,見到了親人。小猛又是不幸的,身受重傷而身不死,在沒有有效止痛方法的彼時,他是怎樣捱到最後的呢…

勇敢的戰士殺敵重傷卻離奇歸來,頭部殘戈深深煎熬至人生終點,這樣的一個人,這樣的一件事,即使我們不知道他是誰,即使我們不知道他經歷過什麽,是不是也應該稱他為勇士呢?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我想這就是三千年的小猛想要告訴我們的吧!

好了,今天的故事主要參考洛陽鏟下的商王朝3,B站就有,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

看博物館裏最珍貴的文物,說它們背後最靠譜的歷史故事,歡迎大家關註我、我的公號和我的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