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非洲國家的首都都是什麽樣子?

2020-05-13旅行

我旅行去過兩個非洲國家的首都,還在另一個非洲國家的首都,工作生活過近一年的時間。

去一個地方旅行,同在一個地方旅居,不可同日而語。

先說旅居過的,再說旅行掠過的,感知與體驗的深度自然不同。

阿爾及利亞地處北非,北面是美麗的地中海,南部是浩瀚的撒哈拉。

這是一個把經濟建設放在首位的、世俗化的阿拉伯國家。

所以自打該國獨立以來,首都阿爾及爾街頭人們的著裝,與我們習慣的俗世世界,並無多大的差別。

網圖,阿爾及爾老照片

阿爾及利亞曾是法國百年的殖民地,所以走在阿爾及爾的老城區,感覺特別像法國的馬賽。

畢竟在非洲,法國的影響力很大;而歷史上法國對阿爾及利亞的管控與經營,都是獨一份的重點投入,以至於殖民時代的阿爾及利亞,曾被稱作是「法國的海外省」。

原創照片:阿爾及爾街頭

所以首都位置極佳的山頭,還保留著天主教的大教堂。

教堂下坐著閑散的阿拉伯老人,聽著從遠處清真寺的宣禮塔,傳出來的阿拉伯式的唱經聲。

這一幕,還是挺和諧的。

原創照片:教堂近景
網圖:教堂全景,藍色是地中海

阿爾及利亞同中國關系非常友好。

至於原因,我寫過,你也可以自行搜尋阿爾及利亞民族獨立時,為擺脫法國而進行的戰爭。

所以走在阿爾及爾的大街上,當地的大人孩子,總愛用漢語「你好」主動同我打招呼。

原創照片:當地孩子,讓我給他們拍合影

中國人習慣把一分鐘掰成兩瓣用,但搞笑的是,阿爾及爾人除了在大街上開車飛快以外,什麽都懶洋洋地快不起來。

完全不知道「效率」二字。

或者說,全都掌握了「躺平」的正確姿態。

這是阿爾及爾的富人區

首都阿爾及爾的陽光,總是很殷勤地想把你變個人種。

原因是地中海周邊的氣候,是這個星球上較為宜居的寵兒。

更何況與法國、意大利等國比起來,阿爾及利亞還處於地中海的南邊。

阿爾及爾大郵局
原創照片:大郵局內景,很漂亮

阿爾及爾的城市肌理,一邊就是彎彎曲曲的地中海岸;另一邊參差不齊地爬上背後交錯起伏的群山。

受山地影響,城市規劃比較亂;但從人視點角度,展示面更大,看上去反而更有味道。

原創照片
網圖,與我當年比起來,能看出發展速度

整個阿爾及爾,除了紀念革命成功的紀念碑三葉塔外,幾乎沒別的高大建築,也沒有很寬闊的街道。

但植被密度高,綠化面積大,空氣新鮮,陽光明媚。

偶爾從建築群中冒出一個高高聳立的尖塔,定然是阿拉伯人的清真寺。

三葉塔,相當於解放戰爭紀念碑

阿爾及爾的城市街道通常是狹窄的,兩邊是逼近的陡然而起的建築。

人行道很窄,街道的門面房也被細細劃定為小小的店鋪,幾乎沒有超級市場。

有意思的是,連一個一個小煙攤,也把香煙拆開來,一根一根地賣。

網圖:阿爾及爾典型的老街區

阿爾及爾的建築風格,主要兩種:法式和阿拉伯式。

在阿爾及爾市中心,密集著大量的歐式建築——主要是法式建築和西班牙式建築。

畢竟法國人在這裏經營了百年,一度將阿爾及利亞定義為自己的「海外省」。

原創照片:阿爾及爾的遊泳艇俱樂部

阿拉伯式的老建築,也是很漂亮的。

它們還固守著阿拉伯民族的根本氣質,固守著阿拉伯式的尖拱券,繁復多彩的面磚,修長且不甚規則的窗子。

其實從建築學角度,顏值也是很不錯的。

原創照片

法語和阿拉伯語同時主導著整個國家。

伊斯蘭的獨特味道,在阿爾及利亞經歷了百年殖民和政教分離後,緩慢衰減,守約在古舊的建築和老婦的面紗上。

阿爾及爾的年輕人,穿著入時,並沒有多少阿拉伯味道。

牛仔褲、長風衣和偶爾可見的一襲白袍、一巾面紗同樣和諧地飄舞在大街上。

市場裏,當地人也會將狩獵而來的野豬偷偷賣給中國人。

阿拉伯的老式咖啡屋裏,播放著歐美音樂。

別墅區家家都能收看法國電視台,包括成人頻道……

傳統與現代、信仰與時尚、古舊與流行、唱經與搖滾,在阿爾及爾都可以深深淺淺地磨合。

原創照片,旁邊被裁掉的,是我

我很喜歡阿爾及爾的夜晚,靜謐而柔緩。

若隱若現的雲端裏,飄飄忽忽的總是那些卓而不群的清真寺尖塔,以及間或從尖塔頂端的喇叭裏,傳出來的悠揚而古老的唱經聲。

只要在這個時候,整個阿爾及爾才是徹底的匍匐與歸真。

除了唱經聲,偶爾還會有高亢而歡快的「喉哨」,旋轉著從某處飛拔而出,攀升到雲霄。

這種「喉哨」是阿拉伯婦女的專利。

通常都是家族慶祝活動中,在某個開心的瞬間,女人們不約而同一起尖叫,把歡快的氣氛總結性地拔高出來。

如果是婚禮的夜宴,這種「喉哨」會更加頻繁,把發自內心的歡快直截了當地傳播開來,鋪滿整個阿爾及爾的天空。

網圖:北非女人

阿拉伯人的懶散,還會有濃郁的不在乎的味道。

這一點可以看看他們的車。

在阿爾及爾大街上,你幾乎看不到一輛完整的轎車。

觀後鏡掉了一個,阿拉伯人繼續飈車;車門被撞凹進去一塊、前後保險杠變成曲線型,繼續開;大燈碎了一個,晚上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繼續跑……

但是,法國隊曾經的中場靈魂施丹,在球場上並不懶散。

雖然他是阿爾及利亞裔。

網圖

最值得一提的,是阿爾及爾人們的微笑。

像阿爾及爾朗晴的陽光一樣溫暖、直接、真實。

這種陽光式的微笑,幾乎貫穿了我在阿爾及爾的生活。

順便說一句,北非的阿拉伯人,不是黑人。

我曾經問過阿爾及爾最大的保險公司老板:為什麽這裏人們的微笑,讓人感覺溫暖?

他一邊微笑,一邊指指正午的陽光:Because the sunshine。

我曾經問阿爾及爾大學一個素不相識的女大學生:為什麽這裏人們的微笑,總是柔和而從容?

她一邊微笑,一邊指指正午的陽光:Because the sunshine。

網圖

摩洛哥首都是哪座城市?

卡薩布蘭卡?

不,摩洛哥首都叫拉巴特。

名字有幾分陌生,看上去拉巴特真是一個低調的首都。

原創照片:摩洛哥首都拉巴特

拉巴特由緊連的拉巴特新城和薩勒舊城組成。

從旅行角度而言,新城乏善可陳,老城才是值得轉悠的所在。

原創照片:拉巴特老城

拉巴特老城街道幹凈,整個城區保留了中世紀的風格。

老城城門很不錯,海浪拍打著城墻的樣子也很酷。

沿著海邊走一段,就到了哈桑清真寺——它是拉巴特最古老的清真寺,也曾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是整個拉巴特的象征。

原創照片

哈桑清真寺建於1195年,長183米,寬139米,四周有16道門。

當年建造清真寺的芒蘇爾國王,想要建造一座極其宏偉的建築,可以容納數萬名穆斯林士兵同時祈禱,他甚至可以騎馬穿行其中。

但工程沒結束,他就離開了人世。

這座清真寺在幾世紀後毀於一場大地震,留下了300多根斷柱。

而哈桑塔也就是宣禮塔,卻完好無失真地保留了下來。

原創照片:哈桑清真寺
原創照片:哈桑清真寺

拉巴特與菲斯 、馬拉喀什、梅克內斯 並稱為摩洛哥四大皇城;拉巴特自1912年以來一直是摩洛哥的首都。

拉巴特古城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

緊鄰著哈桑清真寺,是穆罕默德五世墓。

這座建築非常漂亮,並對遊客開放。

原創照片
原創照片

旅行要看的,當然是風景——包括自然風景和人文風景。

正是各種不同吸引著我們,我們才願意千裏迢迢地來看。

原創照片
原創照片
原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