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老實話,黃鶴樓真的就剩一個名,你要說旅遊價值,大概也就剩這個名。
其實新建、重建不可怕,很多著名的古建築其實也是新建重建的,最有名的比如北京天安門、天壇祈年殿等。
重建前後的祈年殿對比,可見雖然很像,但是仔細看就能看出很大不同。
其實古建築重建,大概分為幾種:
第一就是修復性翻建,地方不變,外形不變,工藝不變,保留部份或大部份原有的建築構件,只更換損壞無法修復的構件。日本和歐美很多建築都是這樣,拆解的時候每塊構件都編號,修復完成再原樣按回去。這樣的古建築一般修復不影響它的價值,甚至還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是反過來,某個古建築歷史過於悠久,修復次數過多,就會有一個忒修斯之船的問題,就是雖然每次都只更換一點破損構件,但是更換次數太多,最早的構件已經所剩無幾了,那麽這還是最早那個古建築嗎?
第二種就是原建築已經完全損毀無法修復,那麽就在原址復建,復建過程中可能使用部份新工藝,但是基本還是使用舊工藝和材料。
比如老說頤和園地位沒有看起來那麽高,就是因為頤和園是復建的。如頤和園標誌性建築佛香閣,毀於1880年,復建於1892年,老說慈禧挪用北洋水師軍費怎麽來的?就這麽來的。
再說一個著名的,大阪城。
大阪城早已損毀,現在屬於原址重建,但是老大阪城的地基,部份護城河(另一部份早幾百年就填了)還是原有的。
其實國內還有一個這樣的著名景點就是雷峰塔。輪雷峰塔的倒掉都看過吧,沒錯老雷峰塔塌了,不修不合適,完全重修也不合適。幹脆在原址修個新塔,把老雷峰塔的殘存部份包進去,即保護了老塔,又新建了景觀,一舉兩得。
第三種就是原址重建,但是虛有其表。
淺草寺雷門早就毀於戰火,現在這個看著還不錯,其實是鋼筋水泥的,就是個樣子貨。這樣的樣子貨北京也有一個。
當然這第三種也還好,最少也是原址重建,多少是個傳承,而黃鶴樓就是第四種,什麽都不是。
現在的黃鶴樓距離老黃鶴樓一公裏,因為修建武漢長江大橋等原因,已經不可能原址重建了。至於工藝外形,自己看。這些咱們都不說,就說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這樣的景色,在新黃鶴樓上看得見嗎?
PS:有人說國內古建築修復修繕工程問題,其實怎麽可能不修繕?
比如北海公園西天梵境裏的大慈真如寶殿,最近剛剛完成修繕,預算金額2800萬,這個招標公告還可以找到。其實仔細想想,建於金代,又是全木結構,還是在北京這種不太適合保管木器的地區,沒有大力度的修繕的話早碎成一地火柴棍了。
但是呢,國內講究修舊如舊,不但外形最好不變,工業都最後是古的。我親眼見過一次古牌樓的修繕,那個費勁啊,費工費錢就不說了,只有兩三個人在幹活,剩下全是打下手的。為什麽?就這兩三個人有這個手藝,其他人,一邊看一邊學吧。
這其實就是問題所在,國內古建築數量多,工藝差別大,還有很多產權不明晰,級別低優先度低,財政困難等因素,所以重要建築和經濟發達地區的古建築,可以得到比較好的修繕,至於排名靠後的真得慢慢排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