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你認為人類是否應該探索外太空?為什麽?

2023-03-14旅行

很簡單,人類在地球上,面對地球生態圈和地質圈。甚至活不過50萬年。

為了生存,就是得探索外太空。

目前氣溫是在第四紀冰期末,後面哪怕人類啥也不做,氣溫也會升高,升到全年無冬,升到最高50,對地球來說,稀松平常,司空見慣。地震,火山爆發,海嘯,隕石,對地球也是平常事情。氧氣/二氧化碳濃度變化多一些,對植物/地球來說也很正常,比如二氧化碳濃度提升至20%,氧氣濃度不變,氮氣比重下降。人類受得了嘛?

人類受得了嘛?

受不了不跑,等啥呢?

除了生存,發展航天也有很多好處,拿登月舉栗子,美國為什麽現在還要載人登月?載人登月作為一個超級大專案,有很多價值。
1、作為提振國民信心的招牌,先進文明的代表
這一條是最好理解的。畢竟這是人類能做到的,讓常人可以理解的,很牛的事情中的一個。畢竟,你看歐洲先進不,你看他做不到。美國行不行?你看他不是很久沒。。。。簡直就是一般人心理中的人類科技燈塔的展現形式之一。
2、提高航天工業發展,引領科技產業革新
「載人航天是當今世界技術最復雜、難度最大的航天工程。」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說,這個領域,代表了一個國家在科技和經濟領域的實力。
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近年來的1000多種新材料中,80%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制完成的,有2000多項空間技術成果已移植到國民經濟各部門。
這是一份充滿風險的偉大事業。「上天」是這個世界上最困難的挑戰之一。載人航天,融匯了諸多現代尖端科技,運載火箭、載人飛船、太空穿梭機的結構復雜,零部件多達數萬個,一個零部件不合格或發生故障,就可能造成事故。
在一般人眼裏,載人航天很高大上,但實際上,它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其所套用的許多技術早已走進尋常百姓家。 比如航天員在太空骨遺失問題比較嚴重,相關研究可惠及老年人骨遺失治療;比如即食麵調料中的幹菜葉本是航天食品中的脫水菜,現在卻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普通食品;比如現代醫學界大量套用的重癥監護病房,就是源自「阿波羅」登月計劃對航天員進行健康檢測而誕生的。
載人航天雖然投資巨大,但回報同樣不菲。根據美國、歐洲多家研究機構采用不同模型和方法得出的評估結果,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錢,將會產生7元至12元的回報。這是由於載人航天是一項系統工程,集中體現了現代科技和工業多個領域的成就。投資載人航天,一定意義上就是同時對多個領域進行投資,其回報也體現在諸多方面。 例如,航天育種是航天技術、生物技術與農業育種技術相結合的育種新途徑:利用航天器搭載生物材料在宇宙高能粒子輻射、微重力等空間環境因素的復合作用下,空間誘變產生基因組水平上的變異,返回地面後經過至少4代地面選育,篩選出攜帶新性狀的新材料、新種質,最終培育出遺傳穩定、品質優良的新品系、新品種。 自神舟一號飛船開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歷次飛行試驗中,利用神舟飛船、空間實驗室及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等飛行器的資源余量,組織開展了一系列作物種子和植物材料的空間搭載誘變實驗,經過多年的地面選育和科學研究,截至目前,共有超過200種航天育種新品種透過國家及省部級評審。據估算,航天育種創造直接經濟規模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
從世界其他國家看,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在執行的頭10年裏發現了10個稀有金屬礦和117個油脈,其價值遠遠超過空間站的全部研制和維護費用。 更具意義的回報,則不是能夠用金錢衡量的。 載人航天事業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復雜的系統工程之一,涉及眾多高新技術領域,包括近代力學、天文學、地球科學、航天醫學、空間科學等學科,以及系統工程、自動控制、電腦、推進技術、通訊、遙感、新能源、新材料、微電子、光電子等。這些領域與學科,對推動一個國家科技進步有重大意義。
開展載人航天工程,無疑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帶動基礎科學研究和材料、電子、機械、化工等方面技術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近年來的1000多種新材料中,80%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制完成的,有2000多項空間技術成果已移植到國民經濟各部門。
1970年,非洲的窮苦國家贊比亞的一名修女給NASA寫信,因為她無法理解,地球上還有很多孩子需要忍受饑餓的煎熬,為什麽美國還要耗費巨大嘗試把人送到太空上去呢?NASA科學家恩斯特·史都林格在回信中談到:「實施阿波羅登月計劃中掌握的科學知識,同樣也可以用於研發在地球上使用的技術,太空探索計劃每年都能孕育出大概1000項技術革新,所以說那些反對把錢花在太空探索上的人只能勸他們不要把眼光放在鼻尖前面這兩厘米的地方。因為沒有科技的進步,沒有太空的探索,又拿什麽來改善民生呢?」 事實證明,雖然「阿波羅」計劃投資數百億美元,但也直接催生並壯大了美國的液體燃料火箭、微波雷達、無線電制導、合成材料、電腦、無線通訊等一大批高科技工業群體。後來,更是透過將該計劃取得的4000余件專利轉為民用,帶動了美國科技的發展與工業繁榮。
「如今,中國也面臨著同樣的機遇。」楊宏表示,航天產業包羅眾多前沿技術,已經成為一國高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份,不僅服務國防,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得到廣泛套用,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經濟效益。 2022年前後,中國空間站將正式完成在軌建造任務。屆時,中國將在空間站上部署航天醫學、空間生命和生物、材料、微重力燃燒和流體、物理、天文等領域的高水平實驗器材,科學家可在空間站開展大量空間科學前沿領域的研究工作。
對於其價值,有業內專家指出,在人類歷史上,很多重要的科學研究都是在很多年以後才顯示出它巨大的價值,短時間內誰也無法做出準確的評估。但是如果現在有這個條件而不去做,將來就會在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中陷入被動狀態。 從更長遠的歷史維度看,不管是古代人類從非洲向高緯度地區的擴散,還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不管是人類的足跡由陸地走向海洋,還是飛向天空,每次人類突破自己的生存疆域,都必然會帶來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質素的提高和經濟的飛躍。作為將人類活動空間從陸地、海洋拓展到宇宙空間的載人航天工程,同樣不會例外。
資訊來源:【瞭望】

3、給競爭對手壓力
星際大戰的陽謀之舉,大家津津樂道。其實對於競爭的國家,搞航天事業,其實也是一種施壓。比如德國的火箭就給英國造成很大壓力。日本的火箭發射,也讓南韓很不安。因為這個東西,展現的是一種工業能力的綜合壓力,而且有一定可能武器化。
4、吸引全世界人才聚集
這個其實很容易被忽視,但能搞航天的就這些國家。沒有航天工業的國家多的是,但不代表著其他國家沒有航天人才,這些人要想發揮生平所學,,還不是得去有航天技術的國家發光發熱。上下遊的各種產業也是如此。


所以,航天工業的高速發展,代表著科學到工程實用的快速發展,代表著人類整體科技的提升。

血肉苦弱,宇宙面前,人類太渺小了。科技是人類武裝和延續的保障,宇航是人類榮耀延續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