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如何評價卦者那啥子靈風的流量密碼?

2021-10-16娛樂

在此,且不論其主觀動機,顯然靈風的影片為其受眾提供了一種政治幻想,他所做的是將一種政治諷刺包裝於暗喻戲仿中。無疑,其影片存在一種指向性,但這種指向性又並不是 絕對明晰 的。在這種意義上,靈風的影片所展示的是一個敞開的結構,並且其邀請所有觀看者參與其中,以彈幕或評論的形式對其內容加以完成。

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作為靈風同時涉獵的方向,這類"政治戲諷"的受眾與"動物園二創"受眾有極高的重合度。而同時,"動物園二創"之源流又能追溯到"淫夢"、"惡俗"等迫害文化,其作為一種反權威、反審美、反傳統道德的亞文化,在某種意義上正是當代青年左翼政治諷刺創作的縮影。

綜上,我們不難理解為何靈風的"政治戲諷"影片在小圈子內的高熱度,因為其本身與靈風長久積累的受眾基礎就是擬合的。

接下來談其影片的"流量密碼"性。當我們談到"流量密碼"時,往往是想諷刺這樣一種模版化高速圈取流量的行為。的確,客觀上,我們不難發現他的一些影片在結構與所想傳達的意涵上的相似性,並且其同時也確實都得到了熱烈反響。對這種反響。其評價顯然是有褒有貶。正如在這個問題下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到,盛贊此類影片所表現的政治積極性者有,恐懼影片及其彈幕與評論表所現出來的狂熱態度者亦有。贊同者肯定他影片中存在的的政治發動性,認為這種批評是社會所必須的,而反對的人否定的一是其狂熱魔怔性,二是政治消費、政治投機性。

這種兩種觀點都不難理解。必須說明,筆者個人看來,此類影片作為一種文化制品無疑是優秀的。但若要作為其部份擁躉所認為的一種政治意義上,甚至說是嚴肅的,宣傳制品,顯然是存在很多問題的。

首先,我們必須要懷疑其政治發動性到底有多大意義。如上文所說,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靈風的"政治戲諷"影片展示為一種敞開結構,他沒有去 斷言 其作品中的政治指向。在這種意義上,他的作品是一個待完成的結構,是邀請受眾參與其中,並對其賦予政治權力(輿論權力)的藝術。他的影片並非是意向性地主動"傳達"了某種政治訴求——此時應該說他的影片"預期"了一種政治訴求。他的作品並不是一種純粹的觀點輸出,更是在邀請其影片的受眾進行觀點的輸出。這種結構讓其受眾在一種難以落到例項的空想批判中獲得一種政治參與感。而對於這些本就身處充斥著批判話語的資訊繭房內的觀眾來說,這類影片並不能作為一種審視政治立場的思考工具,更多的是一種政治立場的強化工具。再言進一步——這甚至只是維系社群交流的一種工具,讓參與者沈淪於一種共在而在對身份的狂熱中失卻落到實際的反思。

其次,不可忽視的是,這樣一種邀請受眾參與政治輸出的作品所提供的廉價參與感,在某種意義上會損害青年自身的文化輸出。如上文所說,這類影片的政治參與感是一種廉價的政治參與感,但是這種參與感又的確沖銷了其受眾部份文化壓力,發泄了部份政治欲望。在傳統西方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消費文化活動的批評中,不難發現存在這樣一種觀點——資本主義權威統攝下的藝術總是反動的,無論是小布爾喬亞的靡靡之音,還是振聾發聵的革命吶喊,甚至是對這種消費文化本身的解構嘲笑——只要藝術被展示在了公眾視域內,成為了能在台面上享用的"物",他在某種意義上其實就已經暗合了資本主義強權的文化規訓。前述的文化商品自不必說,對於革命口號,其偽造了一種進步景觀,讓激進者沈溺於一種虛幻的革命夢想中而罔顧社會現實——消解了本真的鬥爭性而提供了一種虛假的政治幻想。而至於對消費主義文化的嘲笑,在其解構消費主義的同時不可否認其本身對消費主義予以重視,這正是在反面上對其地位的承認。靈風的作品所遭遇的失落正是第二種,我所恐懼的是,這種政治幻想使真正的革命延宕。將批判性的尖銳消磨,最後剩下一潭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