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粉絲控評的意義是什麽?為什麽世界在走向多元,飯圈卻在走向一言堂?

2020-12-13娛樂

我認為粉絲控評乃至飯圈極端化,是缺乏外部規範的條件下,目前以互聯網資本為核心的流量工業發展所必然走向的結局。

1、飯圈為什麽會成為現在的樣子——粉絲為什麽會開始控評

首先我們正生活在一個資本相對橫著走的時代,在資本的力量作用下,我們生活在一個購買力沒有生產力增長快的活躍經濟體中,這意味著,「商品出售」是資本增值所經歷的最困難的一環,「危險的跳躍」。所有產品的獲客成本都高企不下,導致在宣傳上爭先恐後地投入。

因此,在人人都是娛樂提供者,個體的曝光能力幾乎沒有理論上限的互聯網時代,盈利模式為【生產流量,並透過販賣流量向企業提供行銷服務】的流量明星產業應運而生。 [1] 且由於行銷的最終目的是獲客成單,發達的電商行業又使即時監控獲客量和獲客來源成為可能,這套模式發展後,結算方式也漸漸由參考更容易註水的流量數據,轉化為依據真金白銀的購買數據。 [2]

在這套邏輯下,一個流量明星想要生存發展,長期來看只有一個途徑:提高自己粉絲的購買力。手段無非是擴大基數、提高客單價。然而隨著互聯網增量時代的結束,流量明星的獲客難度也大幅提升,競爭必然會比增量時代更多地指向提高客單價,也就是深耕粉圈,提高粉絲黏性,從而減少流失並獲得更多購買力。至於利用粉絲獲取一些其他的資源或者擋下一些懲罰,都只是這一策略的副產品。

「深耕粉圈」這個行為,是流量明星的營運區別於傳統明星的地方,它讓流量明星的粉圈變得更加符合流量明星自己的利益,題主看到的「飯圈走向一言堂」或者很多人看到的「極端」「狂熱」「不許說一句不好」是符合流量明星利益的,是明星團隊主動或半主動培育出的「優良特質」(見下圖,出處 [3] )。控評表面上是為了流量明星的流量數據,但更深層的意義是占用粉絲的時間,提高粉絲註意力轉移的難度,讓個體粉絲產生「付出感」,從而使粉絲粘度得到提升,並在這些飯圈稱為「團建」的活動中,營造出「我是【某種流量明星的粉絲稱呼】,我要保護【流量明星】」的氣氛,最終提高粉絲的氪金意願。 [4]

學者對飯圈的論述

2、飯圈為什麽不改善自身——粉絲為什麽不停止控評

無論是流量明星還是理想飯圈的特點,都決定了他們的身份認同一定會或多或少地建立在打破圈層對外攻擊的基礎上。流量工業本身並不怎麽在意這個,因為損失不明顯,比如大眾通常討厭控評,但這種討厭幾乎不會對塑造飯圈的流量工業產生影響:

  1. 在控評是不同流量粉圈的普遍行為時,粉絲的控評甚至對粉圈外人士的零星暴力,不一定會導致大眾討厭這個明星,事實上由於很多人對流量明星經營粉圈行為缺乏了解,容易錯誤地將流量明星與粉圈的關系類比普通明星與粉圈的關系,從而認為「腦殘粉」是與生俱來而不是粉圈培養的,明星沒有能力管理粉絲,甚至因腦殘粉存在而對明星產生同情;
  2. 即使粉圈的不良行為導致一些人討厭這個明星,比如蔡徐坤,但這最多只是增加了一些這個明星進一步獲客的難度,在獲客難度本就極高的現在,這點損失無關痛癢,反而「哥哥只有我們了」的錯覺可以增加粉絲粘度,有利於提高客單價,也就是「虐粉」(比如2020年的肖戰事件中,肖戰的經紀人團隊成員就曾在微博發表「227也只是在幫肖戰虐粉」的觀點);
  3. 由於「做數據」、「控評」、「洗廣場」、「出警路人」等行為的存在,大眾/粉絲對明星的喜愛程度可透過數據量化(盡管有註水),但大眾對明星的厭惡,及商家最關心的「回避購買」,幾乎無法量化,很難作為選擇行銷合作的參考標準,也就無從影響流量明星收入;
  4. 同第二點類似,即使口碑較差的明星會造成粉圈外消費者回避購買,但在商品本身就不容易吸引理性消費者時,內建非理性、價格不敏感消費者的流量明星依然對商家有好處,比如開小竈和roseonly在2020年對某明星的堅持就體現了這點。
  5. 作為殺手鐧,流量明星公關團隊不乏針對粉圈惡性事件的處理手段。刪帖,炸號,暗示粉圈利用網絡社交平台「卡黑」,暗示粉圈「刷詞條」等方法封鎖訊息……這些方法雖然沒有減輕飯圈對外的傷害,甚至造成了二次傷害,但能最大程度避免流量明星的ip損失,成本低,一劍封喉。與飯圈內部的高組織性和明星的專業法務團隊相對,飯圈外部受到傷害的人通常沒有組織也沒有條件進行漫長的維權,只能忍氣吞聲。

關於飯圈帶來的種種問題,雖然來自政府的監管至今依然有待落實,但民間自發的抵制行為作為「外部規範」稍微拖慢了飯圈惡化的腳步。2020年,「粉圈風險」成為了擺在桌面上的重要參考標準。飯圈外的消費者透過公開宣告不消費肖戰相關的一切產品,透過對選擇肖戰的品牌加以嘲諷並宣布監督,震懾了逐利的商家,也切實打痛了流量明星。肉眼可見的,流量工業開始對飯圈進行更多約束性的引導。進步有限,但終歸可喜。

類似的「進步」,在南韓飯圈的發展中也有過體現,事實上,控評本身就已經是飯圈「發展成熟」的階段性成果了:

3、結語

飯圈控評網暴等「惡臭」行為是資本流量工業發展的必然,但可以透過外部規範的方式倒逼飯圈進行有限程度的自我改良。正由於這兩種力量的角力,很多時候飯圈行為表現為一種「守法的暴力」 [5] ,即,在(自己和偶像)不受到懲罰的底線內,追求傷害力的最大化,如人肉到「黑子」的地址,不上門去發生肢體沖突,而是「替她報警」;如嘗試舉報顏寧教授學術不端,即使不能成功也不會有什麽損失;如透過「團建卡黑」等方式讓對偶像不滿的人炸號,由於受害者維權困難且沒有證據,團建本身還增加了粉圈黏性,對偶像不僅無害,甚至有益。類似的思路指導的行為也會繼續隨著流量商業模式的發展而增加。

世上沒有完全不會被鉆空子的治理方式,因此要減少飯圈負面影響,唯一的辦法就是從外部更加加以規範,除了制度性的規範之外,還要達成社會性的共識,擠壓飯圈無代價作惡的空間。

參考

  1. ^ 流量明星和非流量明星的差異可參見本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5964623/answer/1337835261
  2. ^ 在汪海林「我與流量的戰爭」42'54''-44'44''曾涉及這個話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D4y1o7TS?from=search&seid=1898709933556840835
  3. ^ 王洪喆,李思閩,吳靖.從「迷妹」到「小粉紅」:新媒介商業文化環境下的國族身份生產和動員機制研究[J].國際新聞界,2016,38(11):33-53.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GJXW201611003&dbcode=CJFQ&dbname=CJFD2016&v=n1awTsMqGuVnVxWfdNmVdpSd3MmbGPSo%mmd2B98bPmEUmHn1G50jEVASdyogYa1h0Ji1
  4. ^ 在林品老師的研究中曾指出過這點 https://www.weibo.com/1710980844/J0JDy4kDO#comment
  5. ^ 余亮老師影片,14'55''起。這個影片似乎準備略顯不足,建議從14分左右看起即可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T4y1N7xS?p=1&share_medium=android&share_plat=android&share_source=SINA&share_tag=s_i&timestamp=1611046164&unique_k=pE8m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