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你覺得李誕池子變了嗎?

2019-08-19娛樂

8月21日,脫口秀演員池子和笑果文化宣布和解,雙方近半年的矛盾終於告一段落。

但作為中國脫口秀界最有名的兄弟CP,有關池子和李誕的討論,卻一直沒有結束。

兩人曾經是同事,現在依舊是朋友和兄弟,但最終卻走上截然相反的道路。

一個向左,搞激進和理想主義;一個向右,搞妥協和現實主義。

01

李誕對池子有知遇之恩,但從一開始,他們就不是一路人。

這種差異,首先體現在野心和對金錢的看法上。李誕曾多次公開坦言: 「我沒那麽熱愛脫口秀,我更愛錢。」

事實證明,李誕就是一個極度現實的人,並善於用幽默來遮掩自己的野心。

追溯到2012年,他之所以從奧美跳槽到【今晚80後脫口秀】,原因很簡單,前者每月薪金才3000塊,而後者一個段子就能拿800塊。

進入公司之後,李誕更是不負眾望,沒日沒夜地寫段子,很快就月入過萬,在當時還不太賺錢的脫口秀行業,足以稱得上頭部。

但李誕並不滿足段子手的身份,2014年,他搭上節目制作人葉峰成立了笑果文化,成功蛻變成一家公司的小老板。

笑果文化是誕總發家致富的根據地,在成立公司後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在全國網羅頂尖的脫口秀演員,將其收入囊中。

雖然李誕對外一致口徑,這是在給【今晚80後脫口秀】找幕後段子手,但從之後種種跡象來看,他顯然在謀劃更大的一盤棋。

而池子,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挖掘,成功上了李誕和笑果的「賊船」。

當時在家待業兩年的池子,不過是因為看了幾段美式脫口秀影片,覺得這種表演形式好玩,才誤打誤撞進入這個行業。

遇到李誕之前,他還在北京線下講脫口秀,認識李誕4個月後,他來到上海,和李誕成為同事。

第二年,李誕、池子、建國、思文、程璐等人,從幕後走到台前,成為節目常駐卡司。

那時李誕和池子並無太多矛盾,只是一個愛錢,一個愛玩。

由於行業未被大眾認可,他們和其他脫口秀演員一樣,只能在小圈子裏抱團取暖。

02

【今晚80後脫口秀】被網友笑稱是中國脫口秀界的黃埔軍校,如今走在一線的脫口秀演員,大多出自這裏,或者都給節目寫過段子。

在這群脫口秀演員中,李誕也許不是最有才華的,但肯定最具商業頭腦。

手握脫口秀頂尖資源的他,一直在為自己,以及為這個行業謀劃將來。

所以當2017年,陪伴觀眾5年的【今晚80後脫口秀】停播,短短幾個月後,李誕就帶領原班人馬,以及全新節目【吐槽大會】殺了回來。

從來沒有這麽一檔節目,可以隨意吐槽明星,眾多明星在調侃中被拉下神壇的同時,觀眾也吹爆了這個節目,【吐槽大會】毫無意外地火了。

這檔節目,成功讓全國老百姓腦子裏有了「脫口秀」的概念,也讓他們記住了染著紅頭發的李誕,和戴著黑框眼鏡、綁著小辮的池子。

脫口秀火了,李誕和池子也火了,大批嗅覺靈敏的資本也蜂擁而至,首當其沖受益的自然是笑果文化。

在李誕苦心經營下,脫口秀成為一個被認可的行業,不再那麽窘迫,與此同時,他和池子之間的矛盾也慢慢顯現。

03

李誕和池子最大的分歧,在於對脫口秀的理解上。

池子當初因看美式脫口秀入行,他始終覺得,脫口秀就該像美國那樣,百無禁忌,敢於挑釁和冒犯,什麽都能拿來開涮。

覺得脫口秀不只是為了好笑,還要有自我表達,要諷刺、抵抗和憤怒,就像風靡九十年代的搖滾樂一樣。

眾所周知,李誕總喜歡用最幽默的方式,講最狠的話,對待池子時常表現出的理想主義,他也總是報以嘲笑。

在他看來,脫口秀就是個手藝活,重點是讓人笑,別的都不重要,不用負載什麽精神。

至少在中國如此。

李誕很早就醒悟,在美式脫口秀裏冒犯也許是種藝術,但在國內這行不通,為了逗笑觀眾,最保險的辦法就是自嘲。

另一位國內相聲大師郭德綱,也很早明白了這個道理,嘲諷的物件從此變成於謙的父親,王老爺子。

這些池子明白嗎?明白。

但他認嗎?不認。

李誕和池子不同的理念,造就了不同的行為模式,兩人的矛盾不斷累積,就等徹底爆發的一天。

04

池子一直給人暴躁的印象,他最出圈的一件事,莫過於手撕吳亦凡及其粉絲。他先是在【吐槽大會】上內涵吳亦凡。

然後又在微博上直接炮轟吳亦凡粉絲,說他們在蘋果iTunes排行榜給吳亦凡的歌刷榜。

言論一出,瞬間引起千層浪。

池子被大量吳亦凡粉絲圍攻,雙方大戰數個回合,最後還驚動了蘋果本部,吳亦凡的歌很快跌出榜單。

敢於正面挑釁頂流,這種膽子在娛樂圈也沒幾個人有,池子夠硬氣。

除了頂流,池子還揭發過汪蘇瀧在節目中假吹笛子。

池子在台上台下人格都是高度統一,嬉笑怒罵,盡情冒犯和挑釁一切看不過眼的事物。

即使他知道脫口秀表演在電視播出時,必須收緊尺度,但他還是盡量夾雜一些社會時事方面的內容。

比如大學師生之間的權力關系:

比如幼稚園的虐童事件:

池子的激進和理想主義,從他後來痛罵笑果文化那段話中,也盡顯無遺。

相比「憤青」池子,李誕顯得圓滑許多,而且隨著自己名氣增長,越來越謹慎。

李誕不喜歡挑釁和冒犯別人,節目中看似冒犯的話,都是經過反復拿捏,並征得當事人同意的。

節目外,他更是力求平安無事,最好不要觸犯任何人。

甚至他覺得,要成功就不要說太多真話。

池子想要做自己,李誕卻覺得永遠沒辦法做自己。

「我最害怕的人就是說,你做自己,你讓我做自己,你就見不找我了。」

李誕和池子性格迥異,追求不同,但在笑果文化卻能形成一種微妙的平衡。

每當池子不想發宣傳性的微博,嫌通稿太傻,或者拒絕拍廣告時,李誕總會拿錢鎮住他:

「這麽多錢,你拍不拍?」

這時池子才會松口:

「拍。」

在【僅三天可見】裏,池子對姜思達說,在公司他誰的話都不聽,只有李誕能管得住他。

但更多時候,就連李誕也對池子無可奈何,只能任由他去。

他們雖然都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卻一點都不一樣。

池子是真不在乎,李誕是非常在乎,但如果沒法控制,那就放棄。

而這也預示著,兩人分開是遲早的事。

05

雖然池子如此不服管教,但李誕總能抱以理解,也許這就是兩人不能做同事,但能繼續做朋友和兄弟的原因。

李誕在【十三邀】裏對許知遠說,自己曾經和池子一樣,也是個憤世嫉俗的叛逆青年,看什麽都不順眼,還總想著特立獨行,和所有人都不一樣。

但是後來,他變了。

當時他在南方報業實習,那裏曾是熱愛寫作的年輕人心中的理想國。可那年春節,他在編輯部電梯裏,卻聽到兩個記者討論如何利用關系,為自己搞到回家的火車票。

那一刻,李誕的理想主義轟然崩塌,從此變成一個現實的人。

不是因為那兩個記者,而是他設身處地想了想,假如自己有權力靠關系弄到春運火車票,他弄不弄?答案是會。

他恍然大悟,原來沒有人身在神壇,所有人都不過是蕓蕓眾生,包括曾經標榜理想主義的自己。

李誕做出這種醒悟和轉變時,差不多就是池子現在的年紀。

所以,李誕不是池子,但他懂池子,甚至每當看向池子,就像看到當年的自己。

06

李誕對池子一直持縱容態度,一邊為曾經的自己感慨,一邊引導和期待池子變得成熟。

池子鬧得最大一次,是奢侈品牌D&G因為設計師言論涉嫌辱華,當時所有人一邊倒聲討D&G。而池子呢,則反其道發了這麽一套微博:

很明顯,他這是在嘲笑國人反應太過敏感。

這還嫌不夠,很快他又發了這麽一條評論:

這一次的後果更加嚴重,無數人把「不愛國」的帽子扣他頭上。

隨著事態發展,網上出現很多讓他滾出娛樂圈的聲音。

這件事傳到李誕耳朵裏,他只是微微一笑:

「池子啊,還是太年輕,再大6歲就懂了。」

這句話耐人尋味之處在於,為什麽是大6歲就會懂呢?因為李誕正好比池子大6歲。

他以為池子再過6年,就會和他一樣,成為一個不再和社會規則鬥爭的人。

言外之意就是, 池子就是年輕時的李誕,李誕就是成熟的池子。

李誕曾經也是有道德潔癖、義憤填膺的文藝青年,只是後來,他選擇一步步隱藏自己,融入「烏合之眾」,學會接受這個世界的規則。

他的價值觀裏,不允許自我懷疑,所以他認為池子還很幼稚,有天一定會變得成熟。

只是不知道,李誕真這麽想,還是他抵禦外部世界傷害的一種方式。

也許某天,池子會在撞破南墻之後,突然理解李誕,也明白他對自己的期待,並成為和李誕一樣流於表面但快樂的人。

但至少現在,池子還是那個憤世嫉俗的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