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有哪些演員讓你覺得不紅實在太可惜了?

2019-08-17娛樂

2021年的時候,還沒爆火的張頌文接受過一次采訪。

說到中國的演員99.5%都收入極低,4個月收入幾千塊,還被不停地壓榨,無人關註。

這句話看起來有誇大的成分。

但如果你真的了解演藝圈,便會知道,這其實是一個無奈的事實。

是的。

今天我們決定不聊那0.5%的光鮮。

而來說一個 「零流量的影帝」

電影學院畢業,出道27年,演過火爆全網的作品,演過人人熟知的角色,拿過多次影帝,甚至最近還因為一段幾分鐘的戲份被人拿來和張譯對比。

可至今大多時候他仍然會拿著幾千塊的片酬,做著些可有可無的配角。

沒有幾個人知道他的名字。

人們一旦提起他,往往也只會對號入座那些經典的角色——

比如兒時記憶【寶蓮燈】裏的哮天犬。

或者豆瓣9.5的【福貴】裏的福貴。

但。

這兩年,他卻靠著【唐朝詭事錄】裏的費雞師,【長相思】裏的老木,【三大隊】裏的「受害者父親」一次又一次地闖入我們的視野。

哪怕是正在播出的網劇【19層】裏,我們也能看到,雖然他的戲份不多。

卻一直散發著光彩。

今天,筆者想正式介紹——

他是演員陳創。

在他的身上。

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奮鬥的故事。

更能看到這個演藝圈裏,荒誕而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01

為什麽要聊陳創?當然是因為他的戲好,好過了市面上大多數主角。

甚至我們在回看陳創的經歷時。

會直覺地感受到他其實總是在做著同一件事: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怎麽說?

比如說,有沒有人能把一只狗演出神采來?

聽起來很可笑。

但陳創就能。

他曾飾演過一個既好演又難演的角色:【寶蓮燈】裏的哮天犬。

好演是在於,這樣的喜劇角色其實不需要多少演技,只需要按部就班地照著狗的行為方式去演就行了。

就像劇中。

陳創的演繹在行為動作上,嗅東西時聳聳鼻子,被主人撫摸時一臉享受,抓住了狗狗行為的精髓。

這是大部份成熟的演員都能做到的。

但如果僅僅如此。

這個角色恐怕不會在我們的記憶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畢竟,這部劇裏哮天犬只是一個極小的配角。

按今天的話說,番位前十不入。

於是陳創所抓住的一點是,在這樣的喜劇角色身上,凸顯出它的悲劇感。

它囂張的外衣下,其實是有著「忠」字的打底,這種「忠」,不是你對我好我才跟隨你,而是我相信你做的一切決定都是正確的。

也正是如此,我們可以看到二郎神與哮天犬有大量的日常互動,直到多年後還不斷被人翻出來。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互動。

所以在二郎神被圍攻一幕,當哮天犬一改往日「囂張跋扈」的作風,下跪在眾人面前,並英勇替主人赴死時,不少人還是忍不住會為其心疼。

而對於陳創來說,最「把不可能變可能」的角色其實還是電視劇【福貴】。

眾所周知。

張藝謀的電影版【活著】啟用的男主角是葛優,而這部電影不但備受好評,在豆瓣上取得了9.3的高分,甚至還讓葛優拿到了康城影帝。

珠玉在前,電視劇怎麽比?

沒人能想到,片方最終啟用了名不見經傳的陳創來擔綱主角。

直接與葛優「對壘」。

結果呢?

如果你看了劇就會知道,雖然這個角色的年齡跨度異常的大,從20歲到60歲,復雜性也異常大,從萬千寵愛的地主少爺到孤苦無依地看著一個個親人離去,但時年30歲的陳創還是很出人意料地展現了相當高的完成度。

尤其是兒子去世的一幕。

富貴一路狂奔,跌跌撞撞,從不相信到不願相信,從著急到憤怒,情緒之濃烈,讓人忍不住落淚。

後來陳創說。

這段戲,如果導演不喊cut,他可能就會喘不過氣,命喪當場了。

正是因為這樣的努力。

使得陳創的福貴呈現出了與葛優的福貴相當不同的氣質,不但提名了上海電視節最佳男演員,電視劇最終豆瓣評分9.5。

還得到了原作者余華的高度肯定。

但可惜。

即便有了這樣兩個角色,把人們認為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可陳創依然接不到什麽好角色。

除了【孔二皮進城記】等小制作(本片甚至讓他拿了影帝)。

幾乎全是各種各樣的小配角。

例如【魔幻手機】賊眉鼠眼的黃眉大王。

【人生大事】裏愛著小文但進退兩難的武舅舅。

【唐朝詭事錄】裏的江湖醫師費雞師。

【倚天屠龍記】裏的韋一笑。

為什麽?

有人覺得是形象「問題」。

陳創並不是常規意義上的帥哥,在逐漸看臉的時代,能找到他的也就大多是喜劇配角。

但筆者倒是覺得。

形象或許在其次(畢竟有太多例子了)。

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戲好」,其實並不是這個演藝圈的「剛需」。

02

如果要說陳創和當下那些混得好的演員有什麽不同,筆者會覺得,他其實很傳統。

一直遵循著「舊有」的規範。

這很好。

但與當下的潮流,卻格格不入。

比如說——

他相信「戲好」是一個演員的首要任務。

其他都不重要。

一個例子,陳創曾經受邀做一部電影的執行導演,當時電影的場記在工作結束後,跟他在天橋聊喜歡的電影導演。


場記說我喜歡庫布歷克,陳創說我喜歡德尼羅。

兩人天南地北聊得很是投機。

後來我們知道,這個場記做了導演,甚至拍出了【瘋狂的石頭】等票房佳作,紅極一時。

他叫寧浩。

可即便如此,陳創依舊沒有和寧浩攀關系。

他知道寧浩的電影是個看戲而不看臉的世界,也知道很多角色對他來說也能完成得很好,可是他依然堅持認為,選擇角色的標準應該是「演技」,而非「關系」。

社交,不能成為演員的必選項。

同樣——

他也相信「戲好」的前提是文化,是積澱。

這和他的成長經歷分不開。

陳創出生於戲曲世家,父親曾經擔任過市采茶劇團的團長,母親原本也是戲曲家,後來轉行做了老師。

在北京電影學院讀大專時。

陳創不僅風雨無阻地拿了全勤,成績的綜合排名也是第一,成為那時極少數的專升本的成功案例。

而即便現在。

你也可以看到像老派的文人一樣,會在微博用文言文抒懷,拍影片唱戲。

他會隨身會攜帶一支簫。

不起眼,但代表了一種氣節。

有用嗎?

看起來這樣的堅持並沒有什麽用。

但有時候,對一個角色的理解往往會需要我們更廣闊的思維,更寬闊的眼界。

而這些。

只有文化與積澱才能帶來。

也是因此——

陳創這一路一直在堅持。

不曾放棄。

拿了影帝後,他除了在【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等劇中出演主角後,接到的角色都是配角,二流的三流的四流的,來者不拒。

不是說他沒有擺段位的資格。

而是他覺得,相對於很多戲比他好的演員來說,他能有戲演已經很幸運了。

正如他自己所說:

「從進入這個圈子開始,我每天都在努力,從沒有停止過。我的片酬從一千到一千五,兩千、兩千五,三千、五千、六千這樣一點點往上漲,我一步捷徑都沒有走。」

這可以說是熱愛。

同樣。

更多的,其實是無奈。

就像有人說他把小人物演活了。

他也會笑笑說,「其實我就是在夾縫裏求生存」。

傳統嗎?

傳統。

我們都知道中國是個人情社會,都知道這個時代話題為王,也是因此,只要你進入娛樂圈,免不了會嘗試各種「成功」的路徑。

可是陳創卻一直堅持「演戲就是演戲」這件事。

這讓他成為稀有動物。

在一個大染缸裏,也要努力地保持著本色。

03

當然,筆者也不會因為陳創的稀有而誇大他的演技天賦,總的來說,他其實是個努力型的演員。

但在陳創的經歷中。

我們卻能看到這個演藝圈這些年來的某些荒誕。

2022年的時候,陳創說過一個故事。

那是一個拍攝現場。

拍的是一個群戲,一些配角圍坐在餐桌旁,主角過來打鬧,站在一邊,說了一通台詞。

陳創覺得。

會不會主角走動起來更好看?會不會鏡頭有移動更好看?是不是可以有點場面排程?

導演說,「是啊是啊。」

可主演呢?

發出了靈魂質疑:「真的要嗎?」

結果當然是沒有改變,因為當下對一部作品來說,演員之間互相提醒的慣例早已消失了,劇組也早已分成了三六九等,主演有著絕對的話語權。

哪怕,他只會說話,不會演戲。

而這樣的事情遇多了,陳創們也只好越來越低調,直至「噤若寒蟬」了。

荒誕嗎?

荒誕之處其實還在於,明明這些主角並不尊重別人的意見,但偏偏還擺出一副「尊重老戲骨」的姿態。

還記得前段時間【繁花】熱播,一堆人誇贊遊本昌的事嗎?

事實上這幾年遊本昌也有許多作品問世。

比如【謝謝你醫生】【少年歌行】等等,作品的熱度也不算低,可在這些作品播出的時候,很少有人聊遊本昌重出江湖這件事。

為什麽?

說到底,是因為爺叔這個角色出圈了,有熱度了。

筆者不是說他們不真心。

而是在大多數的時候,所謂尊重老戲骨,往往也只是尊重有名的,有曝光度的老戲骨。

而一旦這位老戲骨沒有名氣。

那就只能如陳創遇到的那樣,得到這樣的回答了:

他的表情他的潛台詞都告訴你

我的事你不用管

我是主演

你都是一個小配角

你還要來說我嗎

說到底。

這就是流量作祟,在一個以流量為導向的時代,我們往往只會看數量(數據),而不會看質素。

就像前些天。

馬化騰說到騰訊的爆劇時只說了三部,【漫長的季節】【三體】【繁花】,一群流量粉絲不樂意了:憑什麽說我們數據特別爆的仙俠劇不是爆劇?

他們不理解「質素」這個維度。

覺得似乎和「演技」一樣,隨便買幾個熱搜就可以「擁有」了。

但幸好。

這樣的狀況逐漸有了改變。

就拿陳創來說,這兩年,他也逐漸被大家註意到了。

比如【三大隊】,明明只是幾分鐘的戲份,卻被很多人拿出來誇贊,甚至與張譯做比較。

一個正常的環境就該是這樣的。

不會因角色的大小,名氣的大小而區別對待。

或者說提意見這事。

曾經陳創吃過不少主角們的白眼,可近來,他甚至提到在【唐朝詭事錄之西行】的開機飯上,楊旭文的經紀人專門跑到他旁邊,希望他指出楊旭文的表演問題。

事情似乎在步入「正軌」。

這是他一步一個腳印,讓自己被看見的結果。

可同時。

我們也知道,這個世界其實還有著更多的陳創。

他們淹沒在那95%的數據裏。

只要這個行業的規則不變,也許一輩子,他們也不可能有什麽「被看見」的機會。

怎麽辦?

筆者不知道。

說到這裏,想起了陳創的一段經歷來。

那是他拿了影帝的當晚,記者們問完常規問題後,回到在采訪間裏,突然集體沈默了。

他們覺得 「這個人沒什麽好采的」

你看。

即便是影帝,只要沒話題,沒人氣,依舊無人在意。

可他的想法呢?

看到這樣情況,索性說,「那咱走吧」。

他是看得很開嗎?

未必。

或許,這不過是在無法改變的環境下,被迫去習慣這些罷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