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如何評價李玉執導,馬思純、王俊凱主演的電影【斷·橋】?

2022-08-11娛樂

【斷橋】上映一天,票房破億,豆瓣評分卻只有6.3,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分數偏低了。

劇情在邏輯上的漏洞引來不滿,而另一方面,其寫實性、批判性之強,在一眾國產作品中,顯得非常珍貴。大部份人對這部電影的反映,更多是「居然能過審」的驚奇。

主動送人頭的降智情節

【斷橋】上熱搜,首先是因為「情節降智」——主角聞曉雨拿到關鍵證據後,不僅沒報警,還主動去殺父仇人家裏做客,直接導致自己差點被殺,害同伴被威脅。

【斷橋】講述了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黃雀大橋突然垮塌,內部埋藏著一副屍骨。屍骨的身份,是大橋的設計師聞亮。葬禮上,聞亮的女兒聞曉雨遇到一個叫孟超的男孩,他八年前在大橋的工地上打工,親眼看到聞曉雨的養父朱方正殺了聞亮。

朱方正是大橋工程的負責人,聞亮的殘骸裏,有一封舉報信——這封信,足以解釋朱方正的殺人動機。聞曉雨和孟超開始暗中調查朱方正,而他們的執念,把自己推向了險境。

面對大家關於「降智」的質疑,導演發文,稱「人性難測,不是非黑即白」。【斷橋】其實不是一部懸疑片,更不是爽片,只是一部關於人性的電影。人性的復雜,當然也包括瞻前顧後。

因此劇中「主動送人頭」的橋段,雖然看上去不高明、不痛快,但的確是一個符合聞曉雨這個人物的行為。聞曉雨不是什麽復仇精英,只是一個平凡的在校大學生。她面對的殺父仇人,是養了自己七年的人,她需要給自己過去的七年人生做一個交代。她的舉動,在情感上是合理的。

【斷橋】的目的不是讓觀眾感受復仇的爽,而是感受其壓抑之處。不論情節是否符合邏輯,這個故事的色彩都十分真實。能看出,片子有很多刪減的地方,導演在微博回復評論「且看且珍惜」,足以窺見背後的難處。

真實的貪官形象

範偉飾演的朱方正,是本片的靈魂所在。【斷橋】的批判性,主要來自這個無比真實、無比常見的官老爺形象。

電影開頭,大橋垮塌,死者家屬抗議。朱方正雙唇幹裂、語言懇切地向老百姓們喊話,聲稱自己行得正、坐得端,且一定為這件事負責到底。話術之熟練,仿佛他真的是一個鞠躬盡瘁、為民付出的父母官。

在養女聞曉雨面前,他是一個有德行的、儒雅的長輩。聞曉雨崩潰大哭,他及時扮演起父親的角色,生活中處處關心她,還時常引經據典,予以諄諄教導,爹味十足;在老友聞亮的葬禮上,他悲痛欲絕,含淚發表長篇演講,同時不忘向眾人宣傳自己替聞亮撫養女兒的善良和高尚。

在下屬面前,他趾高氣昂,指著他們的鼻子,痛罵其愚蠢無能;在上級面前,他瞬間低聲下氣,該點頭哈腰就點頭哈腰。

殺害聞亮的事實敗露後,他哭著求聞曉雨原諒,醜態盡顯。而在一番心理鬥爭之後,自私貪婪的本性占了上風,他決定殺了聞曉雨,行動得果斷、迅速。電影結尾,朱方正命喪黃泉時,他又留下一句「我怕見聞亮」,痛哭流涕。

朱方正可以使勁渾身解數,在日常生活中掩蓋心虛。而夜深人靜時,他看著鏡子裏的自己,恐懼慢慢爬上心頭,只能依賴一些玄學擺設,求得心安——越醜陋的人,越需要說服自己是個好人。

整部電影其實是用「朱方正殺人」來推進的,他共殺二人,一人未遂。朱方正與權力打了太久交道,以至於他認為自己可以用權力控制道德。他相信,權的力量,可以讓他把自己的衣食無憂,放在別人的生命之上。

但內心深處,他又知道自己對權力的信仰,是貪婪,不是真理。而他良心發現的表現,就是在家做艾灸,可笑地盼著自己能熏掉邪氣。可謂做多了虧心事,便害怕鬼敲門。

這個形象十分立體,展示出了一個大惡人的普通,也輕描淡寫地點出了他的「超常」。值得一提的是,朱方正殺聞曉雨時,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要拿他殺聞亮的證據,來換聞曉雨的命。在朱方正手裏攥著一條人命、馬上要送人歸西的時刻,他說話的語氣依然是平穩的官腔,臉上甚至帶著一絲微笑。

他的聲音,和大多數人印象中,官場上的問候聲、道喜聲、告別聲,無甚區別。這強烈的對比,讓人內心生寒。電影的批判性,也時時是透過這樣的對比達成的。

不合理但合情

「這種題材拍出這麽多,已經可以了。」「聞曉雨報警,全劇終。」

這兩種論調,在【斷橋】的評論區產生了微妙的矛盾感。聞曉雨拿到了朱方正殺聞亮的錄像,不去報警,而是去親自去找朱方正,拿著一把沒什麽殺傷力的小刀,捅進他的肚子。這個舉動,不符合復仇爽文的常理,但合乎情感。

而撇開情感,聞曉雨選擇不報警,真的是因為她懦弱、無能嗎?有觀眾說:「正是因為不報警,才體驗出人性」。這個所謂「降智」的選擇,同時也是很多觀眾認同、共情這部影片的來源——報警抓官,到底有多少可行性?

說實話,如果聞曉雨一拿到證據就選擇報警,這部片子可能從一開始就無法上映。而若是朱方正按正常程式被抓,電影就更具現實性嗎?朱方正能夠將自己殺人的罪行隱瞞八年,真的是因為他犯罪手法高明嗎?

片中,警察的查案過程已經揭示,朱方正是一個比較愚蠢和低階的犯罪者,留下一堆證據,輕易就可被查出。電影也透過他與上級的對話告訴我們,他能安然無恙,是因為他有靠山。

因此,【斷橋】直接略過聞曉雨是否該報警的討論,讓她直接去找朱方正「了斷」,恰恰是避過了創作和審查的雙重風險。朱方正最終葬身廢墟的結局,也讓電影在眾多走向中,選擇了一條更服從現實,也更遵從創作邏輯的結果。

在相信公權和迷信公權之間,有一條微妙的分界線。關於「聞曉雨到底該不該報警」的討論,實則點出了這個分界線的存在。公權的力量,是在社會新聞中被證實的,不是在文藝作品中被證實的。明星考編尚且被推上風口浪尖,聞曉雨報警,說不定會讓電影被罵得更慘。

【斷橋】涉及了現實陰影,卻沒有落在獻媚上。這在今天,的確會讓我們感到十足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