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請自來,多圖預警。
兒童桌遊實在不少,但學齡前兒童就能玩而且能稱得上經典的桌遊就沒那麽多了。
本文介紹了 十四款 我認為非常適合學齡前兒童的桌遊,有點長,可以先馬再看~
一、兔寶寶魔術箱
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個講,是因為我特別喜歡,而我特別喜歡的原因如下:
- 將電子遊戲現實化 ,讓娃享受電子遊戲樂趣的同時,又能遠離螢幕
- 道具和遊戲設計都非常簡單,但是卻組合設計出了豐富的關卡, 可玩性極高
- 真的能夠鍛煉寶寶的顏色認知和形狀辨識,開發寶寶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等能力。可以說是 真正的益智玩具
- 2歲就可以玩 ,2歲就可以玩,2歲就可以玩
- 能夠輕松 調動家長的興趣 ,讓家長參與到親子遊戲中
1. 將電子遊戲現實化
玩具是玩具,遊戲是遊戲。相比較玩具,寶寶更愛玩遊戲,因為遊戲的互動性更強(這也是手機和iPad相比玩具更吸引寶寶的原因)。『兔寶寶魔術箱』這一類玩具,在分類上被稱為遊戲玩具,講究的就是多人參與,一起玩樂。
具體怎麽玩呢?很簡單,比如這是第23關的關卡說明:
寶寶看到關卡之後就要想,到底怎麽組合三個魔術箱和兔寶寶:
才能擺出第23關關卡上的平面圖呢:
不知道你知不知道osmo的七巧板。,其實和『兔寶寶魔術箱』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osmo七巧板是和iPad結合的,具體它的玩法是,iPad會顯示關卡圖,然後寶寶用七巧板拼搭出關卡上的形狀(iPad透過外接器材能感受到寶寶拼搭的每一步):
相比較osmo的七巧板,我更喜歡『兔寶寶魔術箱』,因為它徹底擺脫了螢幕,讓娃覺得現實中有很多比iPad更有意思的玩具。而且,兔寶寶更多了一層空間、立體與平面關系的概念,在難度上也比七巧板更有挑戰。
2. 可玩性極高
『兔寶寶魔術箱』的道具很簡單,就是三個魔術箱、一個兔寶寶,然後還有一沓紙卡關卡、一張關卡解密折紙:
這幾個簡單的道具,在遊戲規則的串聯之下,組成了60個關卡,這就讓玩具的可玩性非常之高了。
這個就是關卡,共30張,正反面都有設計:
我當時的第一個評測物件是小侄女,3.5周歲。
剛開始她自己搞不懂怎麽玩,在我引導之後,逐漸愛上了這款玩具,從下午4點一直玩到晚上11點半(唉,這姑娘睡覺極其不規律),中間吃晚飯的時候,也是一直要拿著小兔子。
當時的第二個評測物件是屁桃,26個月:
屁桃娘的原話是:
這是玩具帶回家之後,屁桃第一天玩得最久的玩具。除了卡片上的玩法外,屁桃還自己開發出許多玩法。比如他會自己編故事,把兔子放進盒子說兔子在動物園,蓋上蓋子說下雨了要回家。還會把其他的小動物拿過來一起跟兔寶寶做遊戲。3. 真正的益智玩具
說『兔寶寶魔術箱』是真正的益智玩具,是因為它在益智和玩具這兩個點的融合上,做得非常棒——市面上太多所謂的「益智玩具」基本都是噱頭。還有一些,在設計之初光顧考慮益智,早就把玩的樂趣給忘記了。
先來說顏色。
玩具的本身,就是透過寶寶組合道具,來呈現不同顏色的平面圖:
基本上, 每遇到一個新關卡,我家小侄女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先把圖中的顏色找齊,然後再去嘗試搭配組合——這就不僅是辨識顏色了,更讓她有了一個做事情的邏輯——碰見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我應該先做什麽,然後再做什麽 。所以說,這款玩具對邏輯思維的養成,也有非常大的幫助。
另外,小侄女最近對紫色特敏感,剛開始看關卡的時候,就一張張的找,問我這張是不是紫色(背景),然後把所有紫色背景的關卡全部挑出來,再把其他背景色的關卡挑出來分門別類。玩的時候也不讓我按照數碼出示關卡,而是按照她自己喜歡的顏色來出示關卡。
我在玩的過程中, 能快速而又切實地感受到,這款玩具對小侄女在事物觀察、形狀辨識、空間想象、邏輯思維這四個層面的提升 。
提升具體表現在她的語言前進演化上。比如,剛開始面對這款玩具,她的詞匯量特別少,只有「 這個黃色的、這個紅色的、這個藍色的」 ,慢慢就變成了「 藍色的大箱子、黃色的圓洞磚、紅色的小木橋」 。後面還有 「圖片上這兩個是滿的,但我這個是缺個洞的,這個是不對的吧」 、 「他們騙人的,小兔子對的是擺在後面的,他們騙我是在上面的」 ,甚至在面對這關的時候:
她會說出這樣的話: 這個是星星剪出來的耳朵吧?是不是呀,是星星套在小兔子上面擋住然後剪出來的耳朵吧?我一看就知道。
4.2歲就可以玩
玩之前,我還擔心過於復雜,怕小侄女玩不了。結果沒想到現在小孩太聰明了,只稍微引導了一下她就秒懂。而且我家侄女對難易度的理解,和大人不一樣,有時候我感覺很難的關卡,她玩得特別溜,有時候很簡單的關卡,她則會在那裏卡個半天。
屁桃又和我家小侄女不一樣,屁桃在玩的時候,前面的關卡玩起來很簡單很開心,到後面大人認為難的關卡,屁桃也覺得難。這時候他就會自己開發講故事的玩法。
總之一句話,寶寶只要滿2歲,就可以嘗試這款玩具了。如果你經常研究玩具就會知道, 市面上的遊戲類玩具,大都是3歲或者6歲以上才能玩的,專為低幼寶寶設計的遊戲類玩具,非常非常非常之少。 同時,這款玩具的適玩年齡跨度也可以很長,2-7歲都可以玩。
5. 家長易參與
許多玩具,家長很難參與到寶寶的玩樂中,是因為實在沒興趣,沒興趣的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家長會覺得幼稚。
兔寶寶不幼稚,而且大人在玩的時候也需要懂一些腦子。比如下圖右側的第36關:
我剛開始玩的時候,覺得實在是太容易了,輕輕松松就搭出來了:
結果在陪小侄女玩的時候,慘遭實力打臉,她搭出來的正確答案,羞得我無地自容:
二、SMARTMAX磁力圖騰搭搭樂
這款玩具包含了8塊形狀不同的磁力積木,包裝背面把零部件的種類、有幾個面、是否有響聲、尺寸標了出來:
先來說說磁力的事,和她們家其他的積木塊一樣,暖色的積木兩頭磁極都是S,冷色積木的兩頭都是N,所以,暖色和冷色的積木才能吸在一起:
而同為暖色或冷色會互斥:
球相當於一個連結器,它和所有的積木塊都能吸在一起:
再講一下這款遊戲的幾種玩法。首先是抓握搖鈴玩具,比如:短柱、半球、小兔耳朵,這個大小很適合小寶寶的抓握,放在成年人的手掌裏是這個樣子的:
還有兩塊積木能夠發出清晰的響聲,可以當做搖鈴玩具~為什麽說它是款觸感積木,比如藍色小老鼠的耳朵是軟膠的,觸感很好:
重頭戲來了,除了上面說的一般玩法之外,12張雙面題卡的加入讓它即刻化身桌遊,而且是超低齡的桌遊。24個關卡,由易到難:
娃要拼搭出和題卡一模一樣的造型,才算闖關成功:
根據緊挨底座的積木形狀來選擇是橘色朝上還是藍色朝上:
想要順利闖關的關鍵在於把握細節,比如娃拼搭出來造型積木上小動物的表情朝向和題卡上的是否一樣,畢竟頭像積木是有兩幅面孔呢:
再比如:
除此之外,綠色的青蛙也不一樣,接線從青蛙臉上經過的方向是不一樣,你發現了嗎:
這樣的拼搭不僅能鍛煉孩子的觀察力還能有效地培養他的空間感知能力。最後還要說一下這款積木的整體顏值,顏色鮮艷且造型可愛,它應該會是娃們的心頭好吧:
總體來說,這套玩具的值得我們為之買單的地方主要在它的設計和可玩性上。但歸根究底它還是一套低幼玩具,而低幼寶寶在玩具上的喜好還是非常捉摸不定的。
很有可能出現的一種情況就是,千好萬好的一款桌遊,帶回家以後還是被娃拿來過家家或者扔扔樂……
並且,所有桌遊類玩具剛開始入門肯定都需要家長的引導,如果家長本身就對桌遊不太感冒,很有可能娃也感受不到這款玩具的魅力。
另外就是,這款玩具相對於兔寶寶來說,這款玩具的題卡數量就少多了,所以相對來說可玩度就低了一檔。最後就是價格還稍微貴了那麽一丟丟,要能再便宜點,就完美了。
三、兔子大豐收
兔子大豐收 是一款雙人低幼競爭類桌遊,它規則簡單,小娃容易上手,玩的過程就像在上演一個有趣的故事:玩家輪流抽取遊戲卡,根據抽取到的遊戲卡來決定是否在遊戲板上種植豌豆或胡蘿蔔,又或者是將小兔子趕回家或菜園,先把菜地種滿或者讓兔子全部趕到菜園的一方獲勝。
這是一個雙人遊戲,在遊戲開始之前,可以先給兩個陣營的小兔子起隊名,比如甜甜隊和暖暖隊:
然後是「洗牌」,洗得越亂玩起來越有意思:
準備工作完成,現在開始遊戲:
兩個玩家一人選擇一個隊伍,年紀小的先翻牌,這時會出現下邊幾種情形~
①翻到豌豆圖案的遊戲板,則在自家菜地種上一顆豌豆:
②翻到胡蘿蔔,就種一顆胡蘿蔔:
③翻到兔子抱著豌豆時,如果菜地裏已經種了一顆豌豆,那麽可以拿一只兔子放到菜園中間:
如果沒有種豌豆,這張牌作廢,直接輪到下一個小朋友翻牌:
④翻到兔子抱著胡蘿蔔的情況和上邊一樣,如果菜地裏已經有了胡蘿蔔,一只兔子就可以跳進菜園美餐一頓:
⑤翻到狐貍,可以把對手菜園裏的一只兔子趕回家:
如果對手沒有兔子進菜園,就什麽都不用做。
誰先把菜地種滿,並且讓兔子全部進到菜園中間,誰就獲勝:
玩下來只需要10分鐘左右,對於「怎麽也定不住」的小娃來說很友好~
兔子大豐收 的最大特點就是將故事背景和遊戲規則緊密結合:故事背景是兔子家族分為兩個陣營——垂耳兔和豎耳兔。它們常常比賽,看誰先把自己的菜地種滿並跳進菜地中間享受美食,誰就獲勝。這個有意思的故事,讓規則變得更加生動,也更容易吸引娃的興趣。
這款桌遊的另一個優點就是狐貍卡片的設定增加了遊戲結果的隨機性,可以引導娃發現,遊戲勝負不僅僅是能力、智力和年齡的差距,而就是很隨機,可以教育娃用平常心對待勝負。
四、 冰川冒險
這款
冰川冒險
也是適合低幼兒童的桌遊,它和
兔子大豐收
最本質的不同就在於,它不是競爭類的,而是強調團隊合作,所以可以多人參與。遊戲規則也是非常簡單:透過擲骰子的方式來讓小動物從釣魚點移動到橋上和冰屋裏,在橋柱全部融化之前所有動物都到達冰屋,遊戲結束,所有玩家獲勝,否則全部失敗。
在開始之前,我們要把冰橋搭在中間。釣魚點和冰屋分別放置在冰橋前面的左邊和右邊:
遊戲開始了,年齡最小的玩家先擲骰子:
不同的骰子代表不同的意思,擲到橋,可以把任意一個小動物挪到橋上:
擲到冰屋,就可以讓一個小動物從橋去到冰屋板上:
如果擲到冰塊呢,則說明浮冰正在融化,需要拿走一根積木橋柱:
如果在所有的橋柱被拿走之前,小動物們都能達到冰屋,遊戲就結束了,玩家就算獲勝,否則所有玩家都失敗:
玩一局下來也是10分鐘左右,相對於 兔子大豐收 來說雖然規則更簡單,但是卻可以發揮娃的創造性思維來對它進行改造。
比如將北極狐和北極熊組成「獵人隊」,北極兔和小企鵝組成「獵物隊」分別在橋的兩邊,獵人先將獵物捕獲則勝利,遊戲的合作性又轉變成了競爭性,而且也變得更加刺激:
相對於前面那款小兔子來說,這個發生在冰雪之地的遊戲的規則具有更大的變化性和靈活性,讓娃不僅可以成為規則的遵守者,也可以成為規則的制定者,發現更多創意玩法。
五. 德國HABA的烏鴉小果園(First Orchard)
烏鴉小果園的對戰雙方不是你和孩子,恰恰相反,你要和孩子一起,齊心協力對抗偷吃水果的烏鴉。
遊戲玩法:
(1)玩家輪流擲骰子,並按照骰子提示來摘水果或者移動烏鴉。
(2)如擲到紅色,就摘取紅色的水果,並放進果籃,其他顏色則摘取相應色的水果;如擲到果籃,可隨意摘取任意樹上的水果;如果擲到烏鴉標誌,很不幸,烏鴉便可沿著小路移動一步。
(3)如果水果全部采摘完畢,而烏鴉尚未走到終點,那麽你和孩子獲勝,遊戲結束;如果烏鴉走到了終點,而你和孩子的水果尚未摘完,那麽烏鴉就會把水果全部吃完,遊戲結束。
這款桌遊官方建議的年齡是2歲+,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但如果孩子之前從來沒有玩過骰子類別遊戲的話,你得耐心教會他骰子的規則,以及讓他搞懂為什麽必須輪流擲骰子。
六、美國Think fun的roll and play
roll and play的骰子是沒有圖案的,六個面都是顏色,毛絨絨的很可愛:
除了毛絨大色子之外,還有分了六種顏色的48張卡,規則很簡單,玩家輪流擲骰子,擲到什麽顏色,就抽取什麽顏色的卡,然後執行卡上的動作。
重點是卡的設計,6種顏色代表6個分類,這6個分類涉及到顏色辨識、身體部位辨識、數碼學習、情緒管理、動物扮演和身體大動作:
官方建議是一歲半就可以玩了,但我覺得,還是從2歲玩會好一點。
有朋友說,比起遊戲本身,她們家寶寶對骰子更感興趣,大概男孩都是這樣吧:
七、美國MindWare的seek a boo
seek a boo是典型的「配對、記憶」遊戲,官方建議年齡是1.5歲,就我的觀感來看,有些寶寶確實一歲半就可以玩。
有時候不得不感嘆中國人民對某一事物的命名,像seek a boo這款遊戲,直譯的話,根本搞不懂是什麽意思,但其實就是低幼版的「翻牌連連看」:
遊戲共有36張「see me」的小卡,然後還有36張「find me」的大卡。每一輪玩的時候,可以只放6張卡(同色同系列),讓寶寶找。比如,先給寶寶看1張蘿蔔小卡,然後寶寶在大卡裏把大蘿蔔翻出來,把大蘿蔔「消掉」:
接著再找其他的物件:
由易到難,寶寶年齡小的話,可以先從三張玩起,然後逐步累加卡。長大之後,還可以跟別的小朋友一起PK速度。
這款遊戲的材料比較簡單,如果你動手能力強的話,甚至可以DIY。不過我的建議是,如果寶寶3歲以下的話,還是買現成的好,超過3歲之後,再玩你DIY的才OK,因為有圖案的DIY,要考慮打印用的油墨是否安全。
(備註:圖片來源於台灣的一位網友媽媽)
八、 德國HABA的動物疊疊樂
記憶配對是低幼桌遊中的一個大類,堆疊類的平衡遊戲緊跟其後。和記憶配對類相比,堆疊類的娛樂性更強,且疊成高塔再推倒這一行為,本身就是寶寶很喜歡的玩法。
HABA的動物疊疊樂有兩款,一款是今天主介紹的,2歲+即可玩,另外一種是3歲+的。
2歲+的款跟最開始介紹的烏鴉果園一樣,同屬於Hape的「my first games」系列,玩具共有有9個動物塊、1個帶符號的骰子、1個四葉草草地、1個花園、2個灌木叢、9 個太陽。9個太陽背後有跟動物塊相匹配的動物圖案,這就讓遊戲本身可以有多種玩法。
比如最簡單的,可以輪流疊高收集太陽,疊上去就拿太陽,掉下來的話不拿,最後誰的太陽多誰就獲勝。這種玩法中不會用到骰子,純粹考驗手眼協調。
而如果要用骰子的話,在堆疊時可以根據骰子的投擲結果來選擇相應的動物去堆疊,這就考驗到寶寶的觀察能力了,玩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寶寶思考,比如哪種動物疊在小豬上會更合適,哪種動物是最容易掉下來的等等。
除此之外,還可以把太陽卡當做小路,把整個遊戲轉變成烏鴉果園類似的模式。
3歲+款的動物的數量更多,可玩性也更豐富:
十、德國HABA的企鵝向前沖
前面說了,低幼桌遊一般不鼓勵競爭,HABA的這款企鵝向前沖是個特例,哪個玩家操縱的企鵝最先到達終點吃到小魚,就會獲得勝利。我並不是很贊同HABA的這個競爭設計,好在他們家的道具非常可愛,某種程度能夠弱化競爭:
十一、 德國睿思的蝸牛爬爬賽(Snails Pace Race)
沒錯,睿思不僅做立體拼圖,同時還有桌遊類產品。這款遊戲的官方建議年齡是3歲+,但是2.5歲就可以玩了。
如果從大人的視角來看,這款遊戲應該是「每人一個蝸牛、透過骰子的點數來決定行進速度、誰先到達終點誰贏的遊戲」。事實上,低幼桌遊不鼓勵玩家之間的競爭(低幼寶寶還沒有正確的勝負心,需要花時間去培養),即使沒有6個玩家,這款遊戲的所有蝸牛也都會參加比賽,因為骰子上的圖案不是點數,而是蝸牛的顏色,寶寶擲出什麽顏色,就要向前移動相應顏色的蝸牛:
準確點來說,這是一款融入桌遊規則的場景式過家家遊戲。
十二、 Orchard Toys的購物清單(Shopping list)
這款遊戲共有4張購物清單、32個商品卡、2張購物車卡,2張購物籃卡:
規則很簡單,也有一點「翻牌連連看」的設計理念,玩家把商品卡扣在桌面上,然後根據購物清單找到自己的商品,最先買完商品的玩家勝出:
如果一整個流程下來的話,3歲以下的孩子還真吃不消,其實這款遊戲的最佳配合是跟超市收銀玩具一起玩,所以2歲半後就可以玩了。
十三、PlanToys的動物備忘錄(Animal Memo)
如果說MindWare家的seek a boo和翻牌連連看還是有點區別的話,那PlanToys的動物備忘錄就是妥妥的「翻牌連連看」現實版了:
這一類的遊戲看多了,會讓你有一種感覺:家裏的撲克、象棋都可以拿來當做類似的桌遊玩啊。沒錯,撲克和象棋本身就是桌面遊戲,只要寶寶能區分出想起上的字和撲克牌的花紋,你完全可以DIY。
然後,官方建議年齡是3歲+,但從認知的角度而言,這款玩具1.5歲就可以入了,早入有早入的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