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遊戲

如何評價正面連線的文章【電子競技不相信女性】?阻礙女性電子競技的原因到底是什麽?

2023-10-12遊戲

這篇文章正在我的朋友圈刷屏。

非常棒的一篇文章,之前有非常多談女性電競的文章,大多數都流於表面,我在知乎常年跟無腦打拳的電競新聞鬥,太有經驗了。但這篇算是第一次見到有作者深入到女性職業選手的第一線,去挖掘、探討女性電競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所以這篇就不反駁了,順著隨便聊聊吧。

絕多數人對女性選手的認知是「菜」,是「打不過男性玩家」,是「如果女性玩家夠強、分數夠高,自然能進入職業隊伍」。

這篇文章說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對,有一個女性玩家夠強、分數夠高,但職業隊伍就是不要她」

第二個:「對,有一個女性玩家夠強、分數夠高,也進入了職業隊伍,但是在職業隊伍裏受到的培養以及成長環境問題」。

可能有的人沒讀文章,我先節選出來,文章女主最起碼在青訓階段,成績是絕對合格的。

2022年春季選秀大會結束,蔣雨珂拿到中單第三名。

文章提到的兩個問題,其實是絕大多數人所無法了解、也不會去討論的領域。因為在大家腦測裏,你夠強,肯定是有隊伍願意要你的,為什麽不要呢?你都進職業隊了,肯定該打訓練賽打訓練賽、該復盤復盤、該上場上場,怎麽可能在這個環節掉鏈子呢?

關於第一個問題,最直觀的限制是住宿。就我自己了解的情況,除了一線頭牌戰隊以外(指LPL、KPL裏的頭牌),多數隊伍的基地都是別墅式,隊伍有錢就在場館附近租、沒錢就在郊區租,教練、分析師、選手甚至經理,大家都住在一棟別墅裏。一般是經理教練一間,選手2-3間,在客廳或者找個大房間擺桌子作訓練室。

OK,現在來個女生,住哪?

和男選手住一起?不可能。在別墅裏找個小單間?但這樣女選手的洗漱問題也要解決,和男選手共用衛生間會非常麻煩。自己單住?成本誰負擔?戰隊在已經租賃一整棟別墅的情況下,不會願意額外每月再付錢給一個女生找單間租。

以商業邏輯的角度來看就很明了,「戰隊」這類企業通常包吃包住、且絕大多數務工人員是男性。這種情況下如果要聘用單獨一位女性工人,用工成本會比聘用一位男性工人上升非常多。

所以除非該女性工人能為企業帶來更高收益,否則企業都會避免僱用她。

那麽,怎麽帶來更高收益呢?

最普遍的方式:以女性作為噱頭,為俱樂部做宣傳,說是選手,其實是主播。

這就是第二個問題。

來到MD的第一周,教授給蔣雨珂專門配了一台電腦。王者榮耀是手機遊戲,訓練室裏通常只有一台教練的電腦用來復盤。教練給蔣雨珂的電腦是用來直播的:「隨便播什麽,直播你在俱樂部打王者就行。」這和自己在家做主播有什麽區別?她把這解讀為老板的好意,「前期想多扶持我」,但還是拒絕了。

青訓大會第三名的中單,買過來先給他一台電腦,哈哈哈。

蔣雨珂來到MD的第三周,我在深圳見到了她。她比在女隊時更瘦,細框眼鏡下可以看見發青的眼圈。幾天前她剛結束宣傳片的拍攝。拍攝是聯盟的任務,K甲每支參賽隊都要派出一名選手,MD指名要她參加。蔣雨珂拍了兩天,十點起床去現場,淩晨才回。好不容易調整的作息徹底紊亂了。她不喜歡拍攝,也不喜歡浪費時間化妝。

隊伍指名要她參加宣傳片拍攝。

「會讓你上的,你是今年的宣發選手,要保證出鏡率。」比賽前兩天,俱樂部經理告訴她。但上場有一個前提。男選手贏下第一天的比賽,第二天才輪得到她;第二天的第一小局贏了,第二小局才該她上場。

女主在開賽前已經只能和二隊打訓練賽了,但一隊還是要讓她上,因為她是隊伍的宣發選手。

蔣雨珂從K甲下場後,#甜甜珂K甲首秀#的話題立刻在微博上場。她想起自己剛來MD時教授要她在訓練時間做直播。還有一次,教授要她在自己的個人微博上多提提俱樂部,實在不行,公開罵罵俱樂部也行——蔣雨珂的微博粉絲數是12萬,MD電子競技俱樂部是3萬。

說實話,大多數隊伍不願意買女選手,少部份願意買,也就是奔著名氣去的。

矛盾最終爆發是在三個月後。2022年7月,MD不讓蔣雨珂上場K甲,派她去打直播平台主辦的雷霆杯全明星賽。這是一個線上商業賽,參賽選手都來自K甲或KPL知名戰隊。蔣雨珂參加了一場,她是全隊MVP,但隊伍輸了。十月,雷霆杯進行第二輪比賽,MD又讓她參加。比賽前一天晚上淩晨一兩點,蔣雨珂收到教授發來的微信。他告訴她明天不用上場了,會有一個男選手用她的ID參加。她的名字會為俱樂部帶來人氣,線上比賽,不會有人發現。

小隊伍,是這樣的。

其實這是普遍情況,大多數女選手被招進去都是做噱頭,LOL這邊也差不多。Mayumi、Sylchasie都是成名後以隊伍簽約主播的身份開展活動,為隊伍打名氣。最近幾年,唯一真正在打LOL職業的,我所知可能就只有日本的大友美有,她在打完一場LJL後,作為FL二隊的正選輔助打了整個LJL發展聯賽。

可能有人會杠,認為女選手淪落為吉祥物根源是菜,但文章的時間線很清楚地展現出,在女主剛進隊的時候,隊伍就已經給她配電腦、讓她做直播,哪怕她是選秀大會的第三名,也並不重要。

當然, 還有另外一個途徑,那就是女性選手實力非常強,同位置隊伍找不到比她性價比更高的男性選手,那麽為了隊伍的成績,戰隊將能且只能選擇該女選手。這也是存在的,爐石的vklioon、守望的Geguri,星際也有類似案例。

但是,這種「強過基準線」的女選手真的過於鳳毛麟角,而 文章的女主就屬於「達到職業準入門檻,但沒有強過基準線 」,她的遭遇確實很值得同情。如果要求女選手必須在強過男選手的情況下才能被僱用,這就是沒道理的。

那麽,誰對此負責?

可能很多朋友會把它歸咎到性別對立上,女生可能會覺得男生在歧視自己,而男生很可能會覺得這是女生在蠻不講理「打不過就開始用性別說事兒」。你們想打拳自然是隨意的,但把問題歸咎到性別對立上,無助於解決這一切。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結構性的問題。

為什麽這麽說呢? 從電競這項運動在國內開展,到現在,絕大多數選手都是男性。這就導致,這個行業對選手的僱用、培養、回饋機制,完全沒有考慮到女性的存在。 而在所謂的「女子聯賽」興起後,相當一部份女性選手和執教女子隊伍的從業者,並不把自己當做「職業選手」。

文章裏有提到一些,比方說:

她晚上躺在宿舍裏,看自己的比賽錄像到兩點,蒙在被子裏想到底該往左還是往右。教練就住在隔壁,但她從來不會私下找他。「下班時間還去打擾別人多不好啊,」蔣雨珂的眼睛看著地板。我問她如果是個女教練呢?「那肯定天天敲啊,每天去把門敲破。」

這裏,既不是女選手歧視男教練,也不是男教練歧視女選手,只是單純的考慮到性別有別的相處問題。那為什麽沒有女教練呢,因為教練是從選手過來的,而大多數選手都是男性。甚至到了今天,女性教練也是稀缺品,只有極少數專案有女性的戰隊教練。

這種情況下,女性選手在戰隊裏,培養機制就是會不健全。

在女隊,教練指導幾乎不存在。2021年第一屆女子賽前,女隊沒有官方賽事,也沒有獎金。沒有錢就招不到教練,借來的男教練待不了三個月就想走。
今年女子賽的冠軍aGirl女隊的中單選手李九嫣(ID名)2018年就開始打職業,那時她才15歲。她在三年內輾轉過6支女隊,沒有一支給過她真正的訓練。約不到訓練賽,只能自己像普通玩家一樣在遊戲裏排位。打完沒有復盤,因為低水平的比賽復盤也沒意義

這也是常態,男教練不願意去帶女隊,因為大多數女隊水平確實不夠,只能約一些大學生隊伍或者網吧隊伍,很難約到職業聯賽二隊(更別說一隊了)。自己菜、對手也菜,很多時候都沒必要復盤,因為問題不在營運而在操作。

像文章裏那樣一心拼命想打職業的女生並不多,早年間,很多女生來這就是鍍金的,她們自己也願意來化個好看的妝、打幾場比賽然後簽直播,我不點名。這種情況直到近幾年才好一點,湧現了一些真心想打、也願意拼命的女生,但大環境已經壞了。

不止他一個教練這麽想。不到一個月,蔣雨珂和教練的矛盾幾乎不可調和。和我想象的不一樣,這種矛盾的表現形式不是爭吵,也不是沖突。教練回應她的方式是——笑。所有的事情都一笑而過。她跟教練頂嘴,語氣很沖,說往右邊才對。教練不說話,笑了一下,「好像在說女的啊,果然就是無理取鬧」。她問教練為什麽往左邊比往右邊好,教練又笑了一下,「好像在說女的啊,果然就是聽不懂」。
蔣雨珂忘不掉那個笑容。「當然這都是我惡意的猜測,」她試圖從客觀公平的視角重新理解這件事,「是不是我想多了,或者我太敏感了?」

這一段其實我都能告訴她原因,因為教練普遍覺得男選手耐艹,可以隨便打隨便罵,打完喝頓酒什麽都好了。但女選手,教練們不知道她們能不能打、能不能罵,打的狠了怎麽辦,罵的過分怎麽辦,教練不知道。

問題還是一致的,沒有女子選手的培養機制、成長環境。

那麽要如何解決呢,很難。

因為電競是商業聯賽,商業邏輯貫穿了電競的始終。

傳統體育分男性賽事和女性賽事,盡管女性賽事的觀看量不高,但中國還是會大力扶持女性賽事,因為這背後是榮譽邏輯。國家不在乎女排、女足這些有沒有人看,國家在乎的是這些隊伍能不能拿到國際賽事的金牌。

所以她們有強力的資金保障和體系保障,但電競不同,電競只在乎有沒有人看。

電競是不會正式分男女組的,不會說搞個男子S賽、女子S賽,因為女性玩家能達到男子水平的確實少,文中女主已經是相當鳳毛麟角了。搞女子賽事,投入大、回報低,自然就沒人搞。早些年間大家的想法是主打女性的顏值優勢,但後來發現願意為此買單的男性非常少。

那麽,如果不分男女組呢?

簡單來說,最好的辦法是擴大女選手的土壤,如果一款遊戲有更多的女性玩家,其中湧現成百上千個有實力進入職業的女性選手,水平糊文章女主這種參與選秀大會有名次的差不多,這種情況下才可能倒逼成長環境和培養機制。

以英雄聯盟來說,如果一支女子戰隊能戰勝LPL隊伍,或者在LDL打出成績,那麽在商業邏輯下,大家自然會願意更多地搞女子隊伍、招募女選手、完善針對女選手的培養機制。放在王者或者其他任何賽事都是如此。

問題就在於,目前只有零零散散的強力女選手湧現。比如爐石的vklioon,再比如守望的Geguri,這種強過基準線的,極少極少。和文章女主一樣,不至於強到逆天、正常青訓水準進隊,這種也是鳳毛麟角。

但都很少,所以以上兩類女生只能去強迫自己適應男性的培養機制和成長環境。

在我的稿子寫完之前,女經理從MD離職了。臨走前她和蔣雨珂吃了頓飯。她對這個女孩說了掏心窩子的話:「你必須要融入他們,要融入這個全是男生的圈子你就要把自己當成男的。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性別優勢。」她是真心為她好。
「我嘗試去理解她說的這個事情,」蔣雨珂說,「但我覺得挺離譜的啊。不應該是要把自己當成男的吧,應該是在那個平等的尊重當中,你尊重我,我也尊重你啊。」

女經理對女選手說要把自己當男的,這就是實際情況,很無奈,但也沒辦法。

在女選手得不到訓練時,在蔣雨珂自我懷疑時,男選手們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打好遊戲。所有人都相信他們只需要努力就能獲得回報,因而他們自己也相信。這是一份和女選手截然不同的禮物:他們的天賦,是他們被相信擁有天賦。

男選手被相信有天賦,是早年間無數人所走出來的路,大批次的男選手在電競行業發光,才有後來這些年輕人的被相信。如果能有大批次女選手打出來,那麽後來人也會相信年輕的女生有潛力、有天賦。但現在沒有大批次,只有極少數,那麽這些極少數的女生只能碰壁,除非強到逆天。

這就是商業聯賽的問題,或者說,這就是資本的問題。

以及,我沒有數據,但是基數是否在事實上存在差距,也是個重要問題。

女性玩家和男性玩家, 或許在數量上沒有區別,但是在深度玩家這一塊的性別占比如何呢?以LOL為例,峽谷+韓服上千個王者,絕大多數都是男性,在這麽多高分路人裏再篩出一批青訓選手,再從中篩出職業選手。

男性選手在電競行業的統治占比,源自更大的基數。但女性在深度玩家領域,真的太少了,王者不清楚,LOL能到韓服宗師的女生也就兩手之數,這其中有幾個能進青訓?再經過青訓的篩選後,有幾個能登場? 男王者都是百裏挑一,女王者在數量上有沒有被百裏挑一的量級?

這一點目前沒有準確數據,但這其實是更加根源的問題,如果拼命上分的女玩家本身數量就少,那麽就更難在職業賽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但這文章還是很好的,因為它切實觸及到了第一線。

只是因為作者並不是電競從業,所以無法往再深處寫。比方說,00年代有沒有女性電競選手,星際、War3時代的女子電競是什麽情況,這背後的社會問題有哪些?現時代有失敗的女子電競選手,也有成功的,比如vklioon和Geguri,那她們進入行業的軌跡對後來的女選手有沒有借鑒意義?

當然,我提出的這些問題,理應是電競自己的記者來寫、來挖掘、來報道,不能奢求一個行業外的記者做到這麽深。但電競這一行沒有獨立媒體,因為媒體賺不到錢,只能靠賽事方的單子存活。大家感覺電競媒體每天就發微博沖kpi,因為他們拿的錢就只匹配這份活。這一行的深度記者服務於賽事主辦方,為選手造星服務,主辦方願意為此付費,沒有人會去調查女性是否可能存在困境,因為這拿不到錢,要餓肚子。

我和幾個電競寫作者交流了關於這篇文章的看法,他們有的認同,有的反對,但大家都很羨慕,羨慕行業外的寫作者可以在這個選題上做到這麽深。我非常歡迎行業外的深度媒體們多來做電競選題,如果需要咨詢或者幫助,也可以來私信我。

以上。

看完今天的比賽,多更一段。

要反駁這文章,角度是很多的,就像我前面所說,作者並不是電競從業,甚至從字裏行間都能看出來,作者並不懂遊戲、也鮮少觀看電競賽事。所以文章裏有很多段落,反而會暴露出女主的一些問題。

比方說輸一局把她換下去那段,輸一局做輪換本就是非常合理的事情==你不寫都還好,寫了反而會覺得女生太敏感,反而會讓大家覺得,女性來做職業選手,就是不好搞。

我沒有像往常反駁一些樂色文章一樣,反駁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它無懈可擊、也不是因為它說的正確,而是因為它是少有的觸碰到第一線、觸碰到深入環境討論的文章。

像這種樂色文章,作者一點功課都沒做直接來打拳,那肯定直接給它幹碎。

我下午和朋友交流,他做過王者賽訓,他就很明顯不太認同這文章的看法。但無論認同與否,大家本質上都接觸到了「女性選手的成長與培養」問題,這個問題之前真的很少會有涉及,這也是文章的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