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如何評價黃渤?

2013-02-16影視

上個月在網上無意中看到康熙來了痞子英雄那一期,感覺黃渤的表現讓人很舒服,於是又去搜了其他的綜藝來看,台灣和內地的都有,時間跨度從2008~2012。 總體看下來之後的感覺:他是個情商和智商都很高的人。其實情商也是智商的一種,姑且把情商算是軟實力,智商算是硬實力。

情商高:

他知道對方需要的是什麽,然後給對方所需: 綜藝節目的主持風格各有不同,形式也各異,康熙來了比較活潑搞笑,小燕之夜喜歡寓教於樂,沈春華lifeshow註重與現場觀眾互動,楊瀾訪談錄重視深度挖掘,魯豫有約傾向情感環節,天天向上則喜歡互相吐槽;從節目中可以看出黃渤對主持人的需求領會的很快,能根據對方要求給出反應。同樣是宣傳痞子英雄的電影,他在康熙來了對趙又廷是用調侃的姿態,在小燕之夜就是比較正經的稱贊。他知道上什麽山該唱什麽調。黃渤在這些節目中有時單獨上,有時是集體上,一個人上的時候能不冷場,一起上的時候不搶風頭,還能幫隊友圓場。所以金馬獎找他主持,除了他的人氣之外,也是看到他有排程場面的能力。這一點還表現在他對人際關系的維護上,比如他在北極拍戲時,從永凍層取冰融解成水,送給劉樺,因為知道劉樺講究這類生活品質。

他能非常得體的拒絕別人的要求; 印象比較深的是周星馳找他演【西遊降魔記】的孫悟空,開始他不想演,感覺周的至尊寶已經深入人心,自己再努力也只是事倍功半,話是這麽說的:「您這座山太高了,我翻不過去。」還有談到他排演【活著】的話劇,是否要借鑒葛優的表演。他表示葛優的電影版是珠玉在前,自己不可能在這種風格上突破,所以按自己路子走。

他做事知道適可而止: 分寸感真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拿捏不好,幽默很容易變成耍貧嘴。嘴皮子利索的人很容易有時候圖一時嘴上痛快,把話說大了或者玩笑開過了。但黃渤這一點非常註意,小燕之夜他表演跳舞之後,把話頭往趙又廷引,讓趙跳舞,張小燕替趙又廷解圍,他也就打住。在楊瀾訪談錄中提到他有一次經人介紹擔任一個配角,開拍前副導演不滿意,想撤換他,因為時間關系,勉強錄用,但抱怨不止。他深受刺激,用心的表演,導演非常滿意。這個梗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煽情,但在楊瀾說「副導演也是對工作負責,做法也可以理解。」黃渤直接用「是啊,不過當場還是非常難受的。」就結束這一段。

黃渤應該是非常註意不要交淺言深的,魯豫有約中提到他在電影學院中當班長,一次比較大的全班作業,一個女同學因為感情問題在考前跑外地 ,回來之後黃渤比較生氣,因為作業關系到大家,不是她一個人事情,說了她,但這個過程中,看到那個女孩不說話低頭撕褲腳,他立刻意識自己話過界了。在知乎上大家經常可以看到此類提問吧,但顯然黃渤(當時26左右)不需要上知乎來尋求解答。這應該是因為他多年在外跑碼頭,社會經驗比較豐富,明白看破不說破,還是好朋友,做人做事留有余地。

智商高:

學習能力強: 跟他合作的過的導演都提到他聰明,他在電影學院的老師也說,人家十天功夫才學會的東西,黃渤最多兩天就學會了。善於學習還體現在,他能吸取最有價值的東西:他獲得金馬獎之後,記者招待會上別人都是祝賀啊,問片酬打算怎麽漲價之類的,但他覺得最重要的話是侯孝賢對他說的,錢可以多掙一點,但是別把身上樸實丟了。他真的聽進去了,所以為了不讓自己脫離底層生活,就去坐地鐵,實行一段時間後,發現由於自身境遇改變,這樣做只是個形式。就改為去路邊觀察,多跟小人物聊天;跟黃秋生聊天,就學習如何解除安裝身上影帝的壓力:影帝又不是終身成就獎,只是對你在一部片子裏的評價。

主動性思維: 這一點@mikk已經說了,拍完【上車,走吧】之後能為了解決自己的疑問去上學。但這其中還有點曲折:【上車,走吧】之後,很多人覺得他比較有前途,想找他合作甚至當時有人圍繞他的情況寫了劇本。這時候管虎拍電視劇【黑洞】,角色讓他自己選。他選了個出場多,但沒多少事的角色(估計感覺這樣性價比高吧),表演也不上心,天天帶著人出去玩。這部劇播出之後,原來想找他合作的人覺得他在【上車,走吧】裏的表現可能是曇花一現,偶然碰上了,下面也就不談了。這對他觸動很大,意識到問題,然後選擇去上學。我覺得這是黃渤真正聰明的地方, 意識到問題(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就立即著手去解決(端正態度+增加技能)。 真是與拖延癥絕緣啊。這可以參照他當歌手時候的情況:他北漂階段,那時候還看不到出頭之日:他怎麽堅持下來呢:今天寫了首歌,不錯;今天把樣帶給人送去了,挺好。每天只要找出一件事,就覺得自己沒白過。這不正是針對拖延癥患者的任務分解,自我激勵嘛。黃渤的軟堅持,是建立在他比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上。

所以黃渤這個人,腦子活,會來事,加成屬效能吃苦(這個不多說,看他的角色就知道了。) 聰明人肯下笨功夫,又不用自己的標準要求旁人,自然是又成功,又招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