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怎樣把平淡的故事寫成一個好劇本?

2016-03-30影視

「劇本醫生」是個什麽樣的職業?聽說過各種各樣與電影有關的職業,導演、編劇、制片、演員……卻唯獨沒有聽過這「劇本醫生」。其實劇本醫生——script doctor,在好萊塢是一個十分普遍的職業,對於這項職業的工作職責也並不難理解,顧名思義,醫生的工作就是診斷病情然後開出治療方案,劇本醫生也是如此,它所指就是診斷劇本並給出治療方案的醫生。

對於這個職業的初步了解,還是在日本編劇、電影導演三宅隆太所著的【編劇解憂相談室:初診篇】中讀到的。三宅隆太除了兼具編劇與導演的身份之外,同時還是劇本醫生和心理咨詢師,並且以劇本醫生的身份參與過很多的電影專案,為前來「求醫問藥」的劇本做出了診斷,更是成為很多知名作家爭相「問診」的物件。

「劇本醫生」的說法雖然是以「劇本」為定語,其實它的受眾範圍遠不止於此,各種與文字創作相關的工作都可以透過這樣的「診斷」來尋找自己在創作過程中的「病因」所在。與此同時,三宅隆太的心理咨詢師的經歷可以讓他所作的這些「診斷」工作更容易貼近讀者的心理,引起共鳴。

那麽作為「劇本醫生」的三宅隆太具體是怎樣診斷劇本?怎樣「對癥下藥」地開出治療方案?又是如何將「診斷劇本」滲透到「如何生活」的層面呢?答案就在這本【編劇解憂相談室:初診篇】裏。

平衡感和謙遜的態度竟然是劇本中的阻礙?跟著三宅隆太一起「破殼」吧!

你一定想象不到,在日常生活中,被認為是好事的平衡感和謙遜的態度,卻會成為劇本創作中的一個阻礙,因為這種人人互相尊重,不去評判他人,也不被他人評判的態度,會讓寫出來的劇本過於平淡,落入俗套,沒有什麽吸引觀眾的看點,這就是三宅隆太在【編劇解憂相談室:初診篇】中提到的「窗外系」創作。

也許你會問了,平平淡淡才是真啊,謙遜平糊一點不好嗎?當然好,但那時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的好,並不能等同於創作需求中的好,因為在這樣的劇本當中,「主人公的內心糾葛沒有被烘托凸顯出來」。

好的劇本中,人物不一定要魅力四射,但一定有著獨特的感染力,劇情不一定非要波瀾壯闊、跌宕起伏,但一定要有那麽一個「破殼」的瞬間。

沒錯,就是破殼!三宅隆太在【編劇解憂相談室:初診篇】中的這個說法簡直太形象了!

破殼是需要勇氣的,不僅是對於故事中的主人公來說是如此,對於創作劇本的人更是如此。

首先,就故事中的主人公而言,破殼就意味著轉折,前後的狀況可能會大相徑庭,故事從此走到了一個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方向上去。但就是因為有著這樣的轉折存在,劇本才會更加充滿戲劇張力。

三宅隆太在這裏詳細地分析了電影【藍霹靂】中的主人公法蘭·墨菲是如何完成「破殼的瞬間」的,他從隱藏真實的自我,到內心開始動搖,到最後重新敞開心扉——一直逃避的未結清的過去,終於重見天日。

電影中墨菲在破殼之時曾猶豫、曾迷茫,這也讓那一瞬間更加震撼人心。

那麽對於現實生活中的人們來說,也同樣需要這樣一種「破殼的瞬間」,三宅隆太談起自己在作為另一種身份——心理咨詢師時曾遇到的一種情形。

C是他在教書時遇到的一個立誌成為編劇的男學生,性格看起來完美無缺,劇本寫出來卻是無聊至極。三宅隆太在為C診斷劇本的同時,也是在幫他參詳人生,他找到了C隱藏在社會面具下的真實自我,那個裝作「好孩子」,卻無法正視未結清的過去的情緒困境。

其實無論是創作劇本,還是自己真實的人生,我們都需要建立起「破殼」勇氣,正如三宅隆太在書中所說:

「不要溺愛主人公」。他們會迷茫,會做出決斷,會投身行動,為了讓他們走上這樣的行動軌跡,務必要向他們施加壓力,將他們逼著極限。

是時候還聊一聊「劇本醫生」了

說回劇本醫生,這仍然是這本書的主題,正如書名中的「解憂」一詞,三宅隆太身兼心理咨詢師和劇本醫生兩個職責,從生活和創作兩個方面都開出了良方,穿透外在表面去深入、敏銳地探尋實際創作中必要的「內觀」過程,為創作解憂,亦是為人生解憂。

解憂過後正是體會破殼瞬間的快感的時候,打破陳規,正視未結清的過去,將負面情緒轉化為驅動力,才可以重獲自由,迎來高潮。

對於狀態不佳的劇本也是如此,好的劇本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反反復復的修改,經過一次次修改的劇本就像經歷過幾次手術的病患,它的狀態又怎麽能好呢?

這個時候就需要劇本醫生出馬了,他們所要做的就是:

從「外部的視點」客觀分析這些狀態不佳的劇本的問題點,給出能夠打破僵局的建議或者幫助,有時還會直接「實施治療」(修改)。

說白了,就是要對癥下藥!

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做到正確的傾聽,讓目光不要朝向自己,而要投向對方,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感受到對方的真實想法,也可以讓對方更容易接納自己,然後尋找共鳴,挖掘出心中蟄伏的「惡意」來,讓劇本的創作不受所謂的「技巧」的束縛,勇敢的破殼而出。

這甚至是一個重塑世界觀的過程:

如果放任不必要的世界觀自行發展,甚至可能成為自我設限的根源,過去的記憶和體驗也許會將內心的時間停止在過去,但是人不必永遠束縛在靜止的時光裏。舍棄、打破不必要的世界觀,心才會重獲自由,才能重塑新的世界觀。

如果說這本書最大的意義是什麽,我想不僅僅在於它可以幫助喜歡創作和想要創作的人們,如何從「卡殼」走向「破殼」,更在於它所蘊含的人生道理,自己我們該如何去約會正視未結清的過去,完成自我的治愈。

「你最強大的武器便是你自己。」

人生如戲,並不是說人生是戲劇性的,而是指人生是走向戲劇化的,重塑起新的世界觀,去勇敢地破殼而出吧,也許收獲的不只是對於劇本的診斷,還有治愈自我的良方。

————————————————————————

接上!

三宅隆太又來開「藥方」啦!作為【編劇解憂相談室:初診篇】的進階模式,這本【編劇解憂相談室:復診篇】要來的更加細致、全面。從「初診」中的引導、啟發,到「復診」中的分解、詳談,三宅隆太開出的「藥方」越來越深入,從搭建故事梗概、捕捉瞬間靈感到主要情節和次要情節設定和昇華,三宅隆太一步一步細化講解,堪稱手把手教學了。

在【編劇解憂相談室:復診篇】中問診的病例不再是缺少破殼瞬間的「窗邊系」,而是主要面向「情感細膩但欠缺謀篇布局能力」的寫手,也就是「業余軟故事派」。

這一類寫手在寫作上其實已經具備相當的經驗和能力了,他們明白創作一個故事的基本
「流程」,但卻總是難以寫出完整性的、跌宕起伏的故事,也就不可避免地跳進了三段步驟的業余寫手行列,想要進階到專業編劇,似乎總差了那麽一點。

那麽問題又是出在哪裏呢?答案就在這本【編劇解憂相談室:復診篇】裏了。

擴寬自己的視野吧,不要讓思維「近視化」

三宅隆太總是那麽的一語中的!很多「病因」和「診方」被他賦予了非常形象化的名詞,經他那麽一解釋,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就像「初診篇」中的「破殼的瞬間」一樣,在「復診篇」中,三宅隆太依然妙語連珠,譬如被他用來形容思維僵化、視野受限的這個詞——近視化。

什麽是近視化?顧名思義,就是看得太「近」了!

當然這裏的「近」並非指實際意義上的視力範圍,而是在思維和創意上的視野的廣度。

那麽為什麽在故事創作的過程中會出現「近視化」的現象呢?三宅隆太在書中給了這樣一種解答:

人的自我意識一旦凸顯,思考的流向就會「近視化」。除了近處的事物,其他都變得對不上焦。簡單來說就是視野變窄了

這並不是要求我們在創作中摒棄自我意識,而是告訴我們,要時刻註意不要讓自我意識占據了上風,因為一旦得了創作「近視眼」,那麽我們很有可能只能看到近處的素材,而難以產生思維的類推,進而使得大腦失去了飛躍性的巧思,這樣的結果是不可小覷的,它很有可能讓那寶貴的靈光一閃、吉光片羽,就這樣離我們而去了。

這就需要我們建立起一種「利他」的思考方式,在聽從內心真實自己的情況下,也必須要去顧慮到自我領域之外的他者,甚至要給予他們更多的「特別關註」,你會發現,從利他的思考方式而得來的巧思,與自我意識不僅不會相悖,反而會相得益彰。

善於利用「故事靈感發掘表」來制造思維火花吧

靈感很珍貴,而且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很多寫手遲遲無法動筆,又或者雖然已經開始創作了,卻總是缺少一些了靈光一閃的感覺。

可能你會說,哪會有那麽多靈感呢?能夠創作出一個完整故事已經很不容易了,還要什麽「單車」啊!

靈光一閃真的那麽難嗎?真的「天選之子」才可以得到的「天授之物」?

當然不是!

正如三宅隆太在【編劇解憂相談室:復診篇】中所說,「 它只是某個本來就存在的東西與其他本來就存在的東西進行組合後的產物。這就是它的本質。因此,不論任何人,都是可以獲得奇思妙想的。

這並不是誇誇其談,既然巧思是那樣的可遇而不可求,那麽我們不如來嘗試著自己去制造靈感!三宅隆太在書中介紹了一個非常好用的「靈感制造機」,它就是「故事靈感發掘表」。

「故事靈感發掘表」和我們所熟悉的「卡片寫作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將主人公的年齡、身份、故事導火索、場景等編號序號,然後隨機組合出一個新的點子,自己動手制造機會來與靈感巧遇。

「故事靈感發掘表」

但一定要註意的是,「故事靈感發掘表」雖然好用,但千萬不要孤獨依賴,被它限制住了自己的思維。三宅隆太形容「故事靈感發掘表」是用來制造火花的,這也就是說,當自己遭遇創作瓶頸,可以嘗試著透過這種方式來獲得偶然性帶來的外部刺激,但一定不要被執念、偏信、妄斷等限制住你的聯想。

那麽,如果「故事靈感發掘表」制造的偶然與自己原本的預設出現了偏差,又該怎麽辦呢?譬如透過隨機組合得來的人物年齡偏低,而自己故事中的這個人物卻是一位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那麽一定要生搬硬套嗎?當然不是!要知道,肉體的年齡與精神的年齡是無法畫上等號的,三宅隆太在這裏以電影【寅次郎的故事】為例進行了實操分析。

在電影【寅次郎的故事】中,主人公雖然是一個「中年生意人」,但實際上,他是一個非常純真的人,他的精神年齡遠比肉體年齡要小,在這之間形成的「反差」,恰恰是人物的魅力所在。

合理利用起「故事靈感發掘表」,去與奇思妙想來個偶遇吧,相信一定會收獲更大的驚喜!

「梗概」「劇情」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有過故事創作經驗的寫手一定都知道,在創作之前往往需要先構建出一個故事大綱,其實這也就是書中所說的這個故事梗概,故事梗概順了,腳踏實地地繼續下去,那麽一般不會出現太大意外。

但是我們要知道,一個故事精彩不精彩,不僅要看人設、文筆以及故事走向,精彩的劇情也是至關重要的。

當我們捋順了故事梗概之後,故事線也就自然而然地清晰起來,可這時候問題又出現了,按照「套路」走,不會太過於平淡了嗎?一眼看到了頭,是不是少了幾分新穎?

能想到這一定,就是看到了一個絕佳的提升劇本的機會,就像三宅隆太所說:

有這種質疑的眼光是很重要的。因為這可是個好機會,讓我們可以開始進一步考慮:「能再制造一個高潮,並在此之上加進點別出心裁的創意嗎?」
劇本的展開必須要有意外性,因為按觀眾的預想發展顯然會讓他們厭倦。

所以下一個「療程」就是如何不迷失方向的前提下,讓情節更多一些亮點,三宅隆太在這裏介紹了一種方法,就是人為地為劇本制造一些「意外」,他以【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為例,進行了一次非常有意思的假設。

麥克斯作為電影的主人公,可以讓他在高潮部份死去嗎?這並非不可行,當不死喬所囚禁的五位妻子和他屬下的女戰士弗瑞奧薩出逃的時候,麥克斯為她們的亡命之旅提供幫助卻不得已犧牲了自己,那麽後續劇情就會發展成弗瑞奧薩和不死喬的五位妻子和不死喬熟悉搏鬥,為麥克斯報仇,這看起來是不是也很帶勁?

如果麥克斯不死,弗瑞奧薩在故事高潮部份死掉可不可以呢?不如我們來試想一下,弗瑞奧薩死了的話,麥克斯也一定會去找不死喬復仇,然後不死喬的五位妻子就繼承著弗瑞奧薩的意誌好好地活下去,是不是也是可以接受的?

再換一種情況,讓兩個主要人物都在高潮部份被殺害,五位妻子也再次失去自由,那麽會怎麽樣呢?怕是觀眾就不會買單了,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情緒好像突然被玩弄了。

所以,制造「意外」,甚至讓主要任務死掉都不是不行,但一定要註意不要偏離故事的相關命題、故事發展、創作意圖和表達內容,「不可預測卻又不出格的點子」並不可取,因為:

要讓「意外性」之所以成為「意外性」,就必須要有使人對其感到意外的「前提」。也就是說,必須事先將某種「固定觀念」或「先入之見」植入觀眾的意識之中。

除了劇本的「問診」之外,三宅隆太還在書中介紹了一些平時練習可以用到的小技巧,以故事梗概為例,不用刻意騰出大把時間去構思,每天利用飯後睡前的空檔擲一下骰子,根據「故事靈感發掘表」來寫一則故事梗概,那麽一周就是7則,一個月就是30則,一年能創作出365個選題方案來,等真正需要用的時候還愁不缺好點子嗎?

【編劇解憂相談室】系列是不是為喜愛創作的你解了憂呢?不如開始操練起來,試著走出創作的困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