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為什麽香港電影沒落了?

2019-01-06影視

連發哥這種大佬都把這事兒往稽核上賴,可見香港影視圈到現在都沒明白自己得的是啥病。

香港電影和TVB電視劇都是一個問題:沒有和傳統戲劇的表演思路徹底脫鉤。

傳統戲劇發達的年代,人類還沒發明電,觀眾們稍微坐得遠點兒就看不清演員的臉聽不清演員的說話聲,為了能讓遠處觀眾也知道台上的人演的是啥,演員的唱詞和念白就必須字正腔圓聲音洪亮,動作振幅也要大,肢體語言要誇張。

而且這些唱念做打也必須標準化套路化,這樣觀眾才能在遠遠只看見個演員輪廓大概聽見一句唱詞的情況下把劇情的大致進展猜到個八九不離十。

並且可能是因為以前寫劇本不賺錢,新劇目產出速度太低,導致同一個劇種的大部份戲班都在唱差不多的那幾出戲,靠劇本情節碾壓同行幾乎不可能,於是這些戲班就只能在這些套路上互相卷,誰的套路演得更能體現表演者功力深厚誰就能卷得贏。

具體的前情提要前因後果我不了解,但從結果上來看,香港影視界確實把傳統戲劇這套思路繼承發揚得很透徹。

這幾年網上經常有人把香港的老戲骨拿出來diss流量明星,流量明星當然大部份都是廢物,香港老戲骨們也確實敬業,然而這些老戲骨的表演方式細想也確實套路得很。

我曾經就在咱乎上看過有人把四五部不同的香港影視劇裏面的感情戲截圖拿出來作對比,四五部情節人設各不相同的影視劇,男女主角在感情進入到糾結曖昧階段時,全都是倆人站在夜晚街頭,女主愁眉苦臉望著斜前方的虛空,男主則目光關切盯著女主後腦勺。

單獨看其中任意一張截圖,都能看出兩個演員確實是在認真演了,眉梢眼角都是戲,表情很鮮活,效果碾壓流量面癱們,但四五部戲演員都不一樣表情卻都是相同形態的鮮活,這就有問題了,這就是典型的模式化。

不單是談感情,吵架、槍戰、壞人制定大陰謀、兄弟情深、甚至搞基,在香港影視劇裏都分別有各自的樣版,香港的導演和老戲骨們把這些模版鉆研得極其精妙,論敬業那絕對沒得說。

然而他們鉆研的方向錯了,觀眾們看影視劇愛看的是精彩的視覺效果(這個也正在審美疲勞),是吸引人的有新鮮感的故事,是一個個像活人一樣的角色,沒幾個人想在這種能懟臉看清演員微表情的藝術載體上看套路。

影視人一旦把努力方向定在了如何鉆研模版上,就會越努力離這三個「觀眾愛看」越遠。

就拿最有香港特色的功夫片來說,李連杰在香港拍的所有電影,劇情基本都是同一套節奏,除了精武英雄和中南海保鏢這兩部有點兒變化之外,其他幾乎都像是黃飛鴻換皮,看多了之後只要看開頭的十分鐘就知道後面是啥流程了。

李連杰的武術水平當然無懈可擊,那時候的香港武指們也強得空前絕後,黃飛鴻、方世玉每一部的最後一場壓軸打戲,細看都能看出武指苦心孤詣的設計和演員十幾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打熬筋骨。

可是不練武不拍電影的也不是重度功夫電影迷的人裏面,有幾個會有心情細看這些沒有故事情節的場面?市場上剛有這種電影的時候大家確實都會因為有新鮮感沈迷一陣子,但視覺上的新鮮感消退得特別快,大家都覺得不新鮮了之後,電影裏如果沒有更能留住人的東西就自然會讓觀眾流失。

武戲一開始好歹還有個新鮮感,文戲如果前一個故事和後一個故事套路都一樣甚至台詞和演員的表情都似曾相識的話,那觀眾流失得只能更快。

說到底香港電影的沒落和好萊塢這兩年的不行一個原因,都是一直在這個需要推陳出新的行業裏搞路徑依賴,賴久了就不新鮮了,於是觀眾們就選擇了用腳投票,正常的優勝劣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