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楊紫瓊奧斯卡封後以後,真的達到甚至超越了張曼玉,鞏俐的高度了嗎?

2023-03-13影視

先上結論:小金人加持的她,地位超過了鞏皇曼神。

雖然好萊塢現在妖風陣陣,地位上應該是女演員裏面第一了。

只說地位,在所有的演員裏面,除了成龍,也沒有人敢說一定超過她。

文化符號

但是中國電影需要奧斯卡獎嗎?

今年影視行業一個大的新聞是馬拉西亞華裔女演員楊紫瓊拿到了奧斯卡小金人,有不少人很開心,從007開始註意到楊紫瓊的我,對她本人多年努力,終於有收獲表示,挺好的。這引出一個問題,現階段的中國電影需要奧斯卡的肯定嗎,這應該是我們文化作品發展的方向嗎。

1.奧斯卡標準的演變

先從奧斯卡本身的角度,電影作為最重要的文化作品,在承擔什麽樣的職能,也許有思密達的粉絲表示,那肯定是批判社會的陰暗面,或者美利堅離岸養殖的寵物表示,那應該是我美利堅吊打外星人。從奧斯卡的歷史角度來看,以我所關註的接近三十年來看,也是分階段的。上世紀新千年交替的那段時間,奧斯卡的獲獎影片,充斥著一股浩然正氣,角鬥士,魔戒這樣的佳作得獎也是實至名歸。

自01年世貿雙塔的撞擊之後美國的文化作品也有輕微的轉向,但是美利堅正面形象,雖然略帶傷痕,還是通行世界的票房利器,也是各個電影獎項的寵兒。而從08年金融危機往後,由於美利堅文化自信到沖出銀河系,這一時期,連拆彈部隊這樣邏輯上明顯有問題的作品,也獲得奧斯卡的肯定,是影片質素嗎,學院的選票給出了答案,傳達的東西,比內容外殼重要。而這種對於傳達的實至性東西的強調,在這幾年也走到了另外一個極端,水形物語,月光男孩與前面提到的角鬥士,鐵達尼號是一個水準的作品嗎,相信觀眾自有答案。

魔戒

還記得被影迷群體津津樂道的94電影黃金年嗎,內在的原因是什麽?幾年前蘇聯解體了,美國文化空前自信,除了外星人,沒有對手。盛世才出文化作品,比如盛唐的詩歌,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在傳誦。由好萊塢外溢的自信,帶動全球的文化作品投資,由於自信,其作品的包容程度就高,成就文化盛事,形成好萊塢商業與藝術並重,歐洲和新興市場主攻文藝片的格局,不是很符合某電影大國的文化利益。

2.電影獎項演變的實至

電影是個商品,也是個藝術品,同時所有的文化作品,文學,音樂,影視都是現實意識形態的投射,理論上奧斯卡是代表英語文化的最高藝術成就的文化作品的集合,至於英語文化各個時期的隱含的意識也是一直在變的,從魔戒到水形物語,甚至到了寄生蟲,奧斯卡的變化不是很有趣嗎?

奧斯卡,金球,金棕櫚,金熊這些看似代表藝術成就的獎項的本質是什麽?一個令文青破防的事實:他們代表的是對符合美西方價值觀,也就是美西方實際利益的作品給予褒獎,引導其他區域的文化作品像類似方向去創作。而這幾年,在美利堅全面圍剿東方某大國的背景下,突然之間,南韓的影視作品也獲獎了,馬來西亞華裔也拿到了生涯的至高肯定,這一切都是巧合嗎?

曾經中國電影的追求

答案是否定的,這是一個召喚,國內文藝圈殖人遍地,這是文化統戰,向他們發出召喚,來吧,拍暗搓搓肢解自己母國歷史,詆毀自己歷史的電影,我們給你獎項肯定,這與歐洲主導的諾貝爾和平獎的選擇標準倒是不謀而合,這又是巧合嗎? 再放大視角,美利堅對國內傳媒領域輸出最有力的兩個武器,NBA和漫威,都出現莫立事件,奇異博士廣告箱,宋丹丹養女殖人面目顯露無疑的事情,這一件件都是無心插柳嗎?

楊紫瓊的獲獎只是這一趨勢的延續,當然我沒有對她個人努力的任何不敬,如果沒有文化統戰這面大旗,身為華裔的她能獲獎?要知道在好萊塢漫長的歷史上,正面的華裔形象只有一個半,李小龍正面,然後死的很早,成龍算半個,他的類別片只能由他主導,但他不是那種李小龍式的全正面華裔形象,更偏諧趣。好萊塢包裝的顏值與魅力並重的形象,演員只能出自英美加澳新這五個國家,即便是法國,德國的優秀演員,男演員做配,女演員可以獲得一些花瓶角色,這都是明顯的事實。

法國女演員天花板

3.反噬到來

為什麽漫威電影的票房膝蓋斬,可能是因為廣告箱放的還不夠多吧,NBA影響力一落千丈,可能是莫立類似事件的雙標還不夠明顯吧。 南韓電影有什麽值得我們借鑒的嗎 現在華爾街金融資本扶持南韓的影視是顯而易見的,當然南韓有一些不錯的類別片團隊也是事實,當然,一年只有8部電影回本的現實也在那裏,所謂的文化輸出是南韓的本土文化嗎?

顯然不是,南韓的影視作品,在有一定國別背景的設定下,是不是越來越有好萊塢的影子,其從業者是越來越分享到了所謂文化輸出的紅利,還是大部份人越來越窘迫,新人輩出還是靠十幾二十年前的老人撐場面,這都是簡單的例子。香港靠大陸市場在衰落之後又茍了十幾年,南韓靠哪裏,當然,這不是我們操心的事情。

4.大局

跳開電影行業,從更宏觀的角度,以三星為例,其發展紅利是大部份由南韓人分享,還是由華爾街的金融資本獲利,相信空前內卷的南韓人自有一把辛酸淚,哦,國內也很卷,所以我們要支持華為,讓國內企業也能開出更多的高薪崗位。 完全放開電影市場,任由好萊塢資本肆虐,大概就是南韓影視發展,賽博風光,老將撐門面,實質上底座已經塌掉的事實。

也許奈飛的韓影還可以繼續出一些不錯的作品,但是作為一個行業,前景是往上還是往下,這是顯而易見的。 實至今日,國內影視作品的話語權其實是失落的,豆瓣這個平台屁股是向著美帝的,其代表性評分標準是大力推薦南韓和灣灣的作品,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粉絲控評,這些粉絲比流量更虔誠,對心目中美麗國的思想鋼印,已經到了一定程度。看看下面這兩部,比球2還要高,這不是離譜嗎?

離譜
到家

5.中國電影的發展方向

19年我看完流浪地球從影院出來,那種震撼久久不能散去,作為一個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家,影視作品應該承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內容,代表先進文化的方向。星辰大海,厚重歷史就應該是這片土地上長大的人內心最認同的,今年碰巧有代表厚重歷史的滿江紅和代表星辰大海的球2同時獲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當然滿江紅的粉頭主導的宣發團隊的操作也讓人忍俊不禁,實事求是,像四字代表的流量粉絲運作模式,就是從南韓學過來的。這樣子的為賣點的作品是市場上肯定會有的,但是成為市場的主流,是不正常的現象,學南韓好不好,這裏似乎有一個不錯的例子。

粉頭宣發笑料百出

回答最後的問題,中國的電影也許敘事的表達水平永遠不能超過好萊塢,但是,我們不需要奧斯卡的肯定,尤其現階段,淪為文化打手的奧斯卡的選擇,如果給了一部國產片,那應該警醒,而不是高興。限制好萊塢電影的市場份額,給國產片留出最大的空間,這一切都是正確的路徑。在我們厚重的歷史中發掘優秀的故事,在我們星辰大海的目標中放飛未來,這就是正確的道路,雖然有流量明星這樣的奇葩現象,雖然有疫情的幹擾,最終市場會越來越回報用心的,尊重觀眾的作品。

而今年,暑期檔,國產片的全面崛起,從質素到票房,映襯了好萊塢在中國市場的大潰敗,這一切,都不是偶然,也是觀眾和從業者認識形成共識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