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如何評價【羋月傳】?

2015-12-14影視

感謝各位知友的支持。萬分抱歉,答者已決定不再更新,一來工作繁忙,二來後面的劇情已經沒有對比的必要性了。


之所以將原著與劇對比,是出於編劇之爭中王某的所做所為。從現有的劇集看,王某將原著肢解,導致劇情邏輯混亂、人物塑造模糊;並原創大量低幼宮鬥、拙劣台詞;東挪西湊甄嬛傳,低俗價值導向等等。是「顛覆性覆寫」還是毀劇,仁者見仁。


而王某代表的片方,在播出的幾日裏也沒有閑著,媒體軟文、水軍、貼吧刪帖、空降吧主、網播註水,豆瓣刷分等掩耳盜鈴行為令人好笑。好與壞,觀眾心如明鏡,刪帖刪不掉劇爛的事實;爭總編劇、大罵原著差,也沒法掩蓋自身水平的低劣。


由此可見,王總編劇,既無才能,亦無德行,胸無點墨,誇誇其談。言無常信,行無常貞,唯利所在,無所不傾。見其文如見其人,其筆下人物猶擅誹怨妒嫉,汙言陷害,矯揉造作;其字句狗屁不通,惡俗下作;其見識限於村口婦人鬥嘴、鼓噪喧嘩,吵嚷不休。鬼不成鬼,賊不成賊,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真是盜名不如盜貨啊!

——————————————————————————————————————————

開播更新,小說與劇集情節比對(已更新第七集)

此貼原意是為了回應王大總編「原著太爛,導致其六易其稿」的說法,所以答主將原著與小說進行對比,並附上自己的看法。如有錯漏,請各位朋友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商君被捉拿、並五馬分屍

商君死在小說中是一個歷史事件,其死亡過程未被小說具體描述。

2、唐昧發現霸星

唐昧發現霸星為小說情節,原文套用

「此乃霸星!臣觀此星初生於禦女星之南方,正對應我楚國,主後宮有孕者,當生霸主。」

「四輔變,六甲亂,當主天下大變」。

原著用一句話交代了後文 「楚王當即下令,遍查六宮,何人有孕。卻正在此時,後宮得寵的夫人莒姬便來告知,她的媵侍向氏有孕。」

這裏做了一個改編: 本來是正在發現霸星的時刻莒姬來報向氏懷孕,改成了永巷令來報向氏懷孕已有六個月。 這個改編不知有何用意,我們接下來再看

3、楚威後召女醫

此處原文套用「 爾稱女醫,從何學得醫術?習得何書?」 「小醫師從秦越人習帶下醫,所修之書為【內經】【醫經】【五十二病方】【胎產書】等,至今已治婦人病一百三十有二,助產胎兒四十又七」,( 改編將【醫經】【五十二病方】的名字換成了【靈樞】【素問】其余為原文 。)

「爾既助產胎兒四十有七,可知以百人計懷娠後滑產幾人,難產幾人,出生後死胎幾個?」原文

「懷娠至險,滑產者十有二三,難產者又如此數,死胎又如此數」原文, (改編將如此數改成半)

「然宮中不比民間,椒室諸事皆備,疾醫侍娠。。。」原文

「女醫但放心耳,若有差池,必不罪爾」

「小醫學的是救人之術,並非殺人之術。。」原文

這裏的改編情節將威後的威脅具體化到要將女醫的兒子接進宮做內監。

這裏有一個很大的改編點,就是更改了女醫的選擇。原著中女醫一直不忍心下手,而劇中女醫就直接在藥裏下毒,而且被莒姬當場識破。劇中王後和女醫在向氏生產時欲動手,莒姬闖大殿並召喚大王的情節也未在書中出現。

生下公主,楚威王驚怒。 臨盆時女祝徹夜跳巫祭祝為原著情節。但是改編竟然將屈原幾十年後被流放時寫的【九歌 東皇太一】用在此處,此節為明顯歷史錯誤

5、楚王斥唐昧,威後害公主

這一情節原文套用 「臣只據星象而言,不問男女」

「難道你想說霸星會是女子?」

「臣實不知這是福是禍」

「陰陽相淆,殺氣沖天。霸星若為男子是國之幸,霸星若為女子,福禍難料」

「大王,天象已顯,非人力可更改,若是逆天而行,必受其禍。」

「天與之,豈有不受?」( 小說中楚威王接受了霸星為女子這一事實,故出此語。劇中則是唐昧為自己辯白的台詞)

小說中楚威王接受了霸星是女子這個事實 ,並顯示了王者的氣度:「霸星降於我大楚,不管男女,都是我楚國之天命。」,並解釋了楚威王為什麽能接受:「如楚威王這樣自負的君王,對於星象之說只是將信將疑:若是全憑星象,那古往今來的帝王都坐等星象顯靈好了。」 劇中的楚威王則震怒,並且怒斥唐昧「欺君」,並且挖掉唐昧雙眼,發配邊疆。 這裏的改編答主覺得很不妥,過分相信星象已屬不妥,事實不符合內心想象就要挖人眼泄憤。。實在不像一代雄主所為。 「可惜那些癡迷星象的人通常不是明君英主,而是亡國昏君。」(借用一下小說原文), 小說中唐昧認為此事令他聲名受損,於是自請去西北鎮守避風頭。

小說中是楚威後打聽了楚威王對唐昧的處置後,覺得做掉孩子不會有任何風險,才放手去偷走公主並放入河中。劇中楚威後向楚威王提議,讓孩子自生自滅。這個改編答主依然覺得不妥, 一個王後,因為幾句天象之說就要求大王做掉自己的親生孩子。。。而且大王竟然當面預設了。。。答主不明白這樣改編的目的何在? 少司命雕像擋住了小公主,楚威王給公主賜名「月」。原文套用 「少司命顯靈」「今晚月光皎潔,便取名為「月」吧。」

6、羋月四歲遇威王,求威王去看向氏

這裏全是改編內容,無原著內容。其中小羋月說的一句「老虎的屁股摸不得」這個梗出自毛澤東 【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你老虎屁股真是摸不得嗎?偏要摸!」。再者,楚國崇鳳,虎這個圖騰在楚國並不受待見,荊州博物館有「虎座鳥架鼓」其中虎座矮小低伏,被鳥踩在腳下。荊州博物館還有一匹織物,圖案是一鳳踏四虎。所以,比喻楚王是虎,這樣的改編不妥。

————————————————————————————————————-——————

第二集

這一集幾乎大多是改編內容,但是邏輯硬傷和歷史錯誤不少,劇情大面積崩壞,待答主一一細說。

答主忍不住吐個槽,這個連環屁是不是真的「太粗鄙」太無聊了?且劇中羋月說她母親從來沒說過什麽「得體」,硬生生讓一個公主失去起碼的教養,羋月的母親向氏雖然是媵,但向氏也是宋國君桓的子孫,向國雖小,也是一國公主,怎可能不知禮數,不教育子女呢?雖然王某希望塑造一個不拘禮法膽大率直的公主,也不能無視人物的身份吧。

1、賜居章華台,楚威王出征(改編)

楚威王賜向氏章華台。。這個有點太雷了,章華台為楚國傾舉國之力營造的宮殿,「台高十丈,基廣十五丈」,曲欄拾級而上,中途得休息三次才能到達頂點,故又稱「三休台」。這座宮殿方圓四十裏,屈原在九歌中寫道「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在湖北潛江發現的章華台遺址中就鋪有貝殼路。且楚國國都在郢(湖北荊州),如何能將龐大遙遠的章華台賜居於一個媵女。

2、趕走向氏(改編)

楚威王去討伐齊魏,楚威後竟然將剛剛封妃,賜居章華台、並且育有公子公主的向氏趕出宮了。

將向氏趕出宮對王後沒有任何好處啊,公主(霸星)公子(威脅儲位)莒姬(寵妃)這幾個對她威脅最大的人她不除去,反而將一個無害無權的向氏趕出去,甘冒大王回來治罪的風險。王後智商為負改編智商為負。

3、羋黃初遇(改編)

然後就是黃歇羋月初遇。原著中羋月喜歡研究戰爭,初遇黃歇與他互贈美玉,談論軍事、互答詩經等等情節被改編成羋月爬樹、在廚房偷點心吃,說「宮裏的東西都是大王的東西,大王是我的父王,父王會把東西賜給誰呢?當然是賜給我了,所以宮裏的東西也就是我的東西」,爬樹很好,說明公主身體不錯,「偷點心」和後面那段「宮裏的東西就是我的東西」則一副市井無賴嘴臉,吃相太難看。羋月對羋姝說來而不往非禮也,讓羋姝給她跪下磕頭,對黃歇卻說「月兒賜你一塊糕」拜托王某筆下的羋月不是不分階級的嗎?這裏怎麽對宮外的黃歇就擺起公主的譜了。

4、拜屈子為師(改編)

這裏和原著也有很大不同,原著中屈原一開始拒絕為羋月做老師「 公主,你還小,你的一生不能就這樣被決定。臣能教太子帝王之術,但臣不能教你。天地分陰陽,人分男女。知其雄,守其雌,遵守天道而事事順暢,逆天而行則一生困頓。。。。 」原著這裏非常精彩,屈子與羋月的思辨也很有意思。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書看看。

後來因為羋月失去了母親,父王過世,在楚威後的威脅下步步維艱,屈子才同意作羋月的老師「 當日臣不收公主為徒,是因為懼智者憂而能者勞,不欲公主憂勞。可是如今公主已失庇佑,難避憂勞,就不能沒有智與能護身了。」

3 投壺與羋茵沖突(改編)

因為羋茵耍賴說羋月是「沒有娘的野孩子」,於是羋月用石子打了羋茵,還罵羋茵的母親是野狗。看到這裏真是三觀盡毀啊,其實羋茵說的反而是句實話吧,向氏確實是生了臟病被趕出宮,羋月在劇中也確實是野孩子。反觀羋月不但打人,而且還像市井潑婦般大罵公主的娘「齊國公主」是野狗,羋茵是小野狗。

用一下原著的話「 雖然這種孩子裝大人的禮儀更像是遊戲,但貴族的禮儀,便是在這種遊戲似的行為裏得到加強,所以在那個時代,貴族從生到死,「禮「字滲透著方方面面,就算不是奴仆成群華服錦衣,到淪落荒野時,仍然可以自舉手投足中看出一個人的出身貴賤來」。

4找向氏(改編)

這個也很奇怪,向氏出宮了三年,突然有一天羋月想起她娘來了,這個女官就瞬間找到了她的娘。威後就任由女官帶著公主出宮去找向氏?而且既然把向氏送出宮還讓他們輕易找到?心得有多大?智商有多低?後宮管理得多混亂?原著中楚威王死後,楚威後在後宮作威為福,羋月和莒姬、向族費盡周折才找到向氏。

5 威王回宮(改編)

威王是去打仗,還是要回來的。回來了以後果然就被羋月告狀了:我娘被趕出去還被人糟踐了三年!

——————————————————————————————————————————

第三集

這一集基本上也全是改編內容,答主緩緩更來

又見章華台。。。

威後智商終於靠了點邊

1、向氏之死

王某曾經在微博狠狠吐槽原著中向氏的死亡,說向氏被懷王奸汙自盡的情節「雷翻了所有人」。答主不以為然。原著中的向氏是一位逆來順受的女性,權力面前絕對的弱者。楚威王也並不在意她,只是因為她貌美柔順而寵幸。在權力的暴力、男性的暴力(被魏甲強占、被懷王強暴)之下,她毫無反抗能力,最後不堪承受而自盡。目睹母親的死亡對少女羋月來說,不僅僅是對驕傲童年的淪陷,也是對「女性」「弱者」身份反抗的開始。這一事件非常重要,它意味著一位被父王庇護的驕傲公主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弱肉強食的殘酷世界,開始面對權力並與之周旋,開始承擔作為姐姐的責任,開始掌握命運的自強之路。

說一下改編,向氏回宮後用服毒自盡的方式誣陷報復王後,常規宮鬥橋段,其中王後與向氏的對話、王後與玳瑁的對話有點似曾相識,這些台詞在甄嬛傳中都能一一找到。

改編劇情中加入了大量宮鬥情節,這些情節往往生搬硬套甄嬛傳台詞,且計謀設定也相當混亂,簡單粗暴,為了宮鬥而宮鬥,人物內心刻畫幾乎沒有、鬥爭邏輯不足。劇中「女性」的身份和價值僅僅體現在「爭權」「爭寵」「撕逼」上,並沒有看到原著中女性的智慧、手段與堅韌,也沒有看到原著中女主與命運抗爭的精神。王在微博中寫道 「可實質上,羋月卻是我筆下曾寫過的女人當中靈魂最幹凈的一個。她有大智慧,但沒有大野心。她忠誠愛情,決不用性做交換。她對權力漠然,但權力卻選擇了她。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淪陷給人看。羋月成為了太後,她的心是天下女人最苦的。」

原著中著力描述貴族權力對弱者的淪陷和踐踏,羋月爭的,她的野心,不是後宮的權力,而是「讓天下人獲得在權力下生存的機會」「讓權貴的天下變成有能者的天下」。這也符合戰國大爭之世、秦國改革的歷史背景。相比之下,王的格局仍在局限在宮廷內,她所理解的權力畢竟還是太窄了。

2、廢立太子

這個改編腦洞有點不可思議,就算楚王為了一個媵女向妃廢了王後,羋戎就能成為太子?這個邏輯沒看懂。一、太子已成年,羋戎才三歲,宗室大臣不可能同意。二、大王無數公子,為何偏偏是一個剛出宮嫁給魏甲的向氏的兒子?若羋戎為儲君,王室尊嚴掃地。三、為何莒姬說這是他們應得呢?立長立嫡立賢,羋戎都不沾邊吧。

莒姬說「你爬樹、挖蚯蚓。以後你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再也不會有人叫你野孩子,他們巴結奉承還來不及呢!。」這言外之意是「 有了權力,你沒有教養也好、胡作非為也好,誰都只能巴結奉承。 」看到這裏終於明白羋月在劇中為什麽那麽粗鄙了。

王的這段改編對話,也折射出了她的意識形態,她不也是裹挾權力外衣而無所不至之人麽?可惜,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3、威王之死
羋商!羋商!!這個劇的歷史顧問不是拿薪金的——楚王一律稱氏,也就是熊商!

「羋是楚王族的通姓,凡是楚王族的後裔(例如屈原、白公勝、子蘭等等)皆以羋為姓;熊是楚王的氏,只有在其當了楚王以後,才能以熊為氏。當然,楚王在以熊為氏的同時,還在以羋為姓。」

楚國王族雖然以羋為姓,但在先秦時代,對於男子則稱其氏而不言其姓。所以人們稱楚王為熊*或熊**,或幹脆去掉其氏「熊」而直呼其名。

另外,改編中一代雄主楚威王竟然因為後宮那點常規勾心鬥角喝酒抑郁而死!且死時竟然沒有留下只字片語,大約是編劇為了構成後面讓公子公主殉葬而刻意讓楚王死得倉促。

原文套用「 公元前329年,楚王商去世,其謚號為「威」。在楚威王任內,楚國國力達到頂峰,領土最廣,武力最強」

4、殉葬

原著是這樣的:「楚威王明確下旨意,不設人殉。然而以「慕先王恩德,自願殉死」的名義在後宮悄悄弄死幾個女子,又有誰會為她出頭?因此莒姬不僅日日出現在靈堂,更是一手牽著羋月羋戎,以孤弱無依姿態,向宮內外表明她尚有兒女要照顧,絕不可能扔下這一對兒女去殉死。一方面則請托令伊昭陽,以及她預伏在新王槐身邊的姬人,勸說新王顧全先王心意,勿讓母後行失德之事。

劇中的設定是楚威王死後,無人能制衡威後,威後不僅橫行於後宮,權力大得甚至能說服滿朝臣下宗室讓幼小的公子公主去殉葬。況且因周室衰微,諸侯征戰死者無數,田野荒蕪無人耕種,春秋末年起,已興起以俑殉代人殉的風俗。時到故事裏戰國末期,這樣的命令竟然無人勸諫。

———————————————————————————————————————————

第四集

這個暫時不評論,待有識之士普及一下「在王的大殿上上吊是什麽體驗。」

穿越千年而來的信紙

1、羋黃對話(情節取自原著)

原文套用「這【天官冢宰】篇,我帶來了,你上次那卷可會背了?」

「只可惜你們居於離宮,禮樂書數禦射這六藝,除了書與數,其余的都只學的皮毛」

「誰說的,我騎馬跑得很快,何況我現在已經開始學三禮了。。。」
「你那些不過是皮毛,都算不得正式的六藝,禮不是書,不是會背就能了解的。居移氣,養移體。只有經過各種各種朝賀祭禮,才能知道禮是什麽。樂更是要用耳朵來聽。莒夫人雖然能教你歌舞,但似‘雲門、大鹹、大韶、大夏、大濩、大武這六樂,需數百上千人的祭舞,非親身經歷,用竹簡是學不到的。

「你聞到什麽味道沒有」問了三遍,我都以為自己到了bilibili,在看鬼畜頻道。

原文套用莒姬羋月對話「你和子戎,是先王子嗣,是帝王血胤,不能一生躲在角落裏,像庶民一樣無聲無息,像庶民一樣野生野長,詩書禮樂全然沒有機會學習,公卿大夫全然沒有機會結交,若是這樣,將來你們怎麽走到人前去?怎麽能夠獲得獨立生存的能力?這樣活著和死了有什麽區別?人家不用殺死我們,我們自己就殺死自己了」

改編將這番話安在羋姝頭上,是很突兀的,羋姝羋月一般大,怎麽她就像個長輩一般敦敦教誨?還這般深謀遠慮?況且劇中羋月羋姝自小並不是一起長大,就見過幾次面,羋姝的母親還害死了向氏莒姬差點逼羋戎殉葬,這樣還能做親密無間的姐妹答主很不解。

因為劇中莒姬莫名其妙的死掉了,所以羋月的教養問題就由這個女葵替代了。哎,書中莒姬好歹是莒國公主,受的是主母教育,她的修養、看問題的高度和一個侍女不可同日而語,對羋月的影響也相當深遠。她教會了羋月宮廷的生存手段,如何自保、如何在夾縫中左右逢源。

———————————————————————————————————————————

第五集

這一集裏大量改編情節,卻保留了原著中「慕少艾」泮宮大比和三公主跳少司命祭舞的劇情。

1、威後讓羋月打掃宮殿,做粗話

楚國灰姑娘,相當低幼的劇情,不予置評。要表示羋月在楚宮的步履維艱有幾萬種方式,改編選擇了最無聊的一種。

2、 三公主習練少司命祭舞,原著劇情

原文套用:

「九公主的不及在於用心不夠,七公主的不及,卻在於用心太過」
「女師此言差矣。在課業上多加用心,難道反而錯了不成」
「諸位貴人皆是天生尊貴,生而在錦繡堆中,自幼便得甘旨相奉,及長,便有俸祿采邑,既不似奴婢之輩勞碌奔走,又不如士子上陣殺敵,或立於朝綱,何以還要延請女師,學習才藝?」

「貴人們學習琴棋書畫、禮樂騎射,乃至於女紅廚藝當家理政,是為了陶冶情操,增廣見識,不至於五谷不分、四體不勤、雅俗不辨、遇事不知,原意在於廣,而不在於精,若論廚藝,吾不如庖人、若論女紅,吾不及縫人、若論歌舞,更是怎麽也精不過那些坊十歌女舞伎。但是學了這些,吾可以鑒賞,可以評點,偶爾展露才藝,那也是錦上添花,增加趣味」

「若是過於醉心這些末道,未免買櫝還珠」

「鄭聲衛樂,原也不是君子所好」

3、泮宮大比,諸女評點士子,原著劇情

原文套用:「這幾日泮宮大比,優勝之人便都要到陽靈台來拜見大王,在大王面前當場辯文,由大王裁定名次。

「便是那個寫【章台賦】的唐勒啊,聽說他和宋玉、景差三人,被稱為屈子之後年青一代的青年才子呢」

「景差,莫不是寫【大招】之辭的景差?」

這句話本來是羋月羋姝之間的對話,卻被用在楚懷王與鄭袖之間,其意味大變。

原文套用 「 羋月便羞羞臉道「阿姊春心動矣」

羋姝大大方方承認道「知好色而慕少艾,男女皆有,無分彼此」

羋茵道「對啊,食色性也,有什麽可害羞的」
羋月道「既見君子,雲胡不喜?就是不知道哪個才是諸位阿姊心中的君子?

原著中幾位少女之間的對話坦蕩大方。先秦男女本就開放,對情竇初開這件事,少女們非常可愛的承認了自己對美少年的向往。

而改編竟然將這段話塞給楚懷王和鄭袖,讓人眼鏡大跌。看過前幾集的朋友都知道,劇中加入大量楚懷王與鄭袖調情的情節,又將這幾句光風霽月的台詞硬生生塞在這裏,將少女懷春的美好變成楚懷王與鄭袖性暗示,惡俗!


詩言誌,歌詠言。詩歌如此,小說劇本亦如此。人心不正,奈何文章亦齷蹉不堪!

4、羋黃相約采藥(改編)

此劇中羋月真是神農附體,借此點白蓮花內容++++

同樣是羋黃感情發展劇情,原著裏,羋黃與屈子登放鷹台,辯論申包胥與伍子胥之舊事。借此典故,也註解了黃歇成為申包胥那樣的救國名臣、羋月如伍子胥復仇滅楚的人物命運。

申包胥與伍子胥,成為少年黃歇與羋月的唯一一次大的爭論,也奠定和預告了兩人最終走上不同的道路。而改編卻並未采用這段劇情,使人物失去了光彩與靈魂。

5、懷王與威後討論羋姝婚事(改編)

這段原著裏是黃歇和羋月分析六國結盟事宜,改編裏是威後與楚王討論羋姝婚事。

原文套用:

「若論其余六國,燕國的太子噲,魏國的太子勑、趙國的趙侯雍皆在適婚年紀」

「燕國太遠且暗弱,魏國盛極而衰,而且求婚的是太子,皆不如直接嫁給諸侯國有利,那看起來最適合的人選應該是趙侯雍。我聽說趙侯雍十五歲繼位,如今也才二十多歲,且趙國國都邯鄲又是出名的繁華綺麗。」

———————————————————————————————————————————

第六集

1、秦王懷念王後(改編)

這段改編可以看出,秦王又對亡後感情至深。哎,菀菀莞莞這個梗難道又要出現麽?

2、 羋月救張儀(原著情節) 舌頭還在不在? 」這個梗,出自【史記 張儀列傳】,原著中有此情節。

改編「竊銖者盜,竊國者侯,同為偷盜,卻有大小與禮數之分」這句話簡直莫名其妙。按照王的說法,竊銖是小,竊國是大,竊銖沒有「禮數」,竊國卻有「禮數」嗎?但怎麽看都與莊子胠篋的原意相距甚遠。

改編「世人都是先敬羅衣後敬人」這句甄嬛初見安陵容的台詞在此出現,只不過物件換成了張儀。後面的劇情中也圍繞著這個觀點有一系列的表現。「想不到一件衣服難死了張儀」,史記中「 張儀問其妻「觀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 ,可見張儀對自身才華非常自信,就算投靠蘇秦受辱後,依然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立馬投秦而去,這樣的張儀怎可能被一件衣服給「難死」了,呵呵,真是村婦之見,換句台詞真是難死了王大總編啊。

原著中張儀說 「我若沒有舌頭,這條命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至於腿嘛,孫臏斷了腿照樣成就功業。」羋月勸張儀投靠屈子,張儀回答「屈子是君子,君子如玉,只能用來犧牲或者供奉。而我張儀要的是揚名天下,爭勝列國。大爭之世心如戰場,要如鐵的刀劍才適合我。我和他,不是一路人。」

劇中羋月神技能,無論哪個村鎮公園隨意拔根草就能濟世救人。

3、羋月羋姝被秦王所救(原著劇情)

原文套用「 越人性情強悍,先王雖伐越殺了越王無疆,但其遺民四散,越人向來最是記仇,這些年來時時在我楚國滋事,實是令人頭痛。」

「羋月走向秦王駟,行了一禮道「這位長者,多謝你出手相助,我阿姊請你過去當面道謝」」

4、秦王剃須(原著情節)

原文套用 「華而不實!依寡人看,楚國的男子都沒有血性了。不以肥壯為美,卻以瘦削為美,不以弓馬為榮,卻以詩賦為榮,不以軍功為尊,卻以親族為尊,將來秦楚開戰,楚國必輸無疑!」

「靳尚此人,是典型的小人之才材。他向來眼高手低,氣量狹小而睚疵必報,有著與其才華不相稱的勃勃野心。」
——————————————————————————————————————————

第七集

蒸餾酒穿越大法好

原著裏也是個掐尖要強,滿肚子小算計的女子,卻也沒有像劇中一般往直接黃歇懷裏靠。

2、秦王見胖廚娘(改編)

廚娘出來後,其實並非醜陋只是胖而已。秦王等人用大段台詞調侃廚娘,且不說這是不是歧視,就說一點,楚懷王再怎麽無知,也不至於讓親妹子(名義上)供人(還是敵人)在朝堂之上評頭論足、玩笑取樂吧。

秦王如牲口販子似的上前對廚娘點評「飽得、餓得、熱得、冷得」「再看這手,粗壯、紅潤、有力」,甚至還貼近廚娘去聞味道「油煙柴薪之清香」 ,這段情節,「胖」被演繹為愚蠢、笨拙、滑稽,改編以女性身體特征為噱頭逗笑觀眾, 看似是顯示秦王的睿智,實則是編劇的下作。

3、秦王延攬屈子(改編)

在原著中秦王是延攬的黃歇不是屈子,屈子當時官居楚國左徒,地位僅次於最高的「令尹」。

原文套用 「看來秦王對我楚國內宮,所知不少啊」
「公子歇甘心在此庸君手下做一個庸臣?男兒生於天地之間,自當縱橫天下,若是能一舉動諸侯,一言能平天下,豈不快哉?」


改編中羋月為羋姝試探秦王的意思,表明羋姝對秦王有意。在政治上,羋月這一舉動無疑是促成秦楚聯姻。這樣一違背了老師屈子合縱連橫對付秦國的主張,二是兩人沒有基本的政治敏感度。為後來羋月當上太後感到捉急。
——————————————————————————————————————————

第七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