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電影眼睛派為何能促進蒙太奇的發展?

2016-11-07影視

1923年的時候,蘇聯電影藝術先鋒之一的吉加·維爾托夫(Dziga Vertov)發表了論文【電影眼睛人:一場革命】,這篇論文的發表標誌了「電影眼睛」理論的正式出場。

在這篇論文的第二部份,維爾托夫主要探討了「電影眼睛」所指向的「蒙太奇」——

我使觀眾 按照最適合於我展示這種或那種視覺現象的方式去觀看 。眼睛服從攝影機的意誌,並隨其追逐動作的連續瞬間,以最簡練最生動的方式, 把電影語言的詞組引向辨析的高度或深度。 [1]

我們不該把這呈現給觀眾。 一個連續運動的體系 要求我們拍攝舞蹈者或拳擊手時,遵循他們的動作順序,逐一攝下來, 迫使觀眾的眼睛轉移到那些不應該漏看的連續細節上來 [2]

電影攝影機以最有效的順序 ,把觀眾的眼睛從表演者的手臂轉向表演者的腿部,又從腿部移向他們的眼睛等等, 並將這些細節組織成一個有序的蒙太奇研究 [3]

透過這些論述可以看出, 吉加·維爾托夫提出的「電影眼睛」在呼籲「透過電影對世界進行感性的探索」的同時,在反對傳統的「戲劇式電影」的同時,吉加·維爾托夫並沒有拋棄或者說是拒絕「蒙太奇」,甚至是高度認可「蒙太奇」的作用。 所以,吉加·維爾托夫才會感慨道——

蒙太奇結構不尋常的柔韌性允許任何給定的主題——政治、經濟或其他——被引入電影的探討中。因此:
從現在起,電影中不再需要心理劇和偵探劇。
從現在起,電影不再需要戲劇式制作。
從現在起,不論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或是南·平克頓的小說都不再需要被改編為電影指令碼。
一切都可以收入到新聞電影的新觀念中。下面兩件東西堅決地闖入了雜亂的生活:
1.電影眼睛,它向肉眼對於世界的視覺再現提出了挑戰,並呈上了它的「我看」。
2.電影剪輯,它組織在電影眼睛方法下首次被發現的生活結構的瞬間。 [4]

等到了1929年發表的【從電影眼睛到無線電眼睛】,吉加·維爾托夫再次申明了「蒙太奇」的意義所在以及他心目中理想的「蒙太奇」是何模樣——

電影眼睛=電影視覺(我透過攝影機看)+電影寫作(我用攝影機在電影菲林上寫)+ 電影組織(我剪輯) [5]
蒙太奇意味著把拍攝片段(各種鏡頭)組織成一個影片 —— 客體,意味著用攝錄下的各種鏡頭「寫」出電影 ,而 不是選編說明「場景」(戲劇性傾向)的鏡頭,或者供字幕發揮(文學傾向)。
從選定主題到影片以完成形式發行, 每部電影眼睛的作品都要經過剪輯 ,也就是說 ,在影片制作的全過程中,蒙太奇貫穿始終。 [6]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吉加·維爾托夫反對的「蒙太奇」,是那種單單將「蒙太奇」用來去組織「戲劇性故事」,制造「故事」的「蒙太奇」。相比之下, 吉加·維爾托夫所呼籲的「蒙太奇」,是要透過這種「蒙太奇」來讓影像產生一種哲思、一種哲理,從而更好地讓觀者們透過「電影眼睛」看到一個經過組織之後的「視覺世界」。

因此, 吉加·維爾托夫和「電影眼睛」對於「蒙太奇」的影響,不僅僅在於從技術層面上提供了更多的剪輯技巧,也在於賦予了「蒙太奇」成為一種思考模式、成為一種思考世界的路徑的可能性。

參考

  1. ^ 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124頁。
  2. ^ 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124頁。
  3. ^ 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124-125頁。
  4. ^ 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127頁。
  5. ^ 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130頁。
  6. ^ 楊遠嬰主編:【電影理論讀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1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