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電影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電影長鏡頭?

2012-11-28影視

網上有人總結過『電影史上16個經典長鏡頭』基本上囊括所有厲害的長鏡頭。

=========================以下為轉貼內容=======================

原作者: 灰狼

原帖地址:

電影史上15個鬼斧神工的經典長鏡頭 1. 【歷劫佳人】 1958年 導演:奧遜·威爾斯 攝影:羅素·麥蒂
開場鏡頭:時長3分20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這部電影曾經是電影史上的一個悲劇,環球公司的亂剪,讓奧遜·威爾斯的心血毀於一旦,許多年後當人們認識到這部電影的價值,卻只能從40年後的重剪版去猜測奧遜·威爾斯的天才構想了。【歷劫佳人】的開始是一個3分20秒的長鏡頭,如今仍被眾多影迷津津樂道,並被稱為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長鏡頭之一。

這個長鏡頭的的復雜性在於空間排程,它有橫向的移動,也有縱向的升降,還有鏡頭的遠近推拉,尤其是鏡頭從屋頂搖到樓房的另一面,並緊接著後退跟拍,這樣的難度在此後50年中竟然難以逾越。奧遜·威爾斯在這部電影裏運用了一切當時可能的技術手段,包括攝影車、起重機吊臂來支持鏡頭運作,吊臂上的運作至今都是電影史上的經典案例,除了有相當的復雜性,它在廣角鏡頭和大特寫之間的切換同樣非常自然。

鏡頭前半部份的俯拍和後半部份的平拍,讓我們一目了然的觀察到美國和墨西哥邊境的混亂和汙穢,它始於一個手握定時炸彈的特寫,然後放置到一輛汽車的後備箱之中,整個三分鐘裏汽車在鏡頭裏牽動著劇情發展,造成了驚心動魄的緊張效果。這個開場鏡頭後來被許多導演爭相效仿,最成功的則是羅拔·奧爾特曼在【大玩家】中的8分鐘鏡頭,奧爾特曼在日後訪談中大談奧遜·威爾斯,致敬之心昭然若揭。

天才的奧遜·威爾斯,在現實生活裏卻命途多舛,【歷劫佳人】糟糕的剪輯終至票房慘敗,他自己也再次失去了拍片的機會。為了「伸冤」,威爾斯寫過一份58頁的備忘錄,今日竟被環球公司厚顏無恥的拿來做【歷劫佳人】50周年紀念版DVD的贈品。

↓點選觀看【歷劫佳人】開場鏡頭
萬德蘭推薦長鏡頭之【歷劫佳人】開場鏡頭
2. 【我是古巴】 1964年
導演: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攝影:謝爾蓋·烏魯謝夫斯基
屋頂鏡頭 時長3分22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如果要從世界電影史上選取一個長鏡頭和奧遜·威爾斯【歷劫佳人】中的開場白相媲美,那一定是米哈伊爾·卡拉托佐夫在【我是古巴】裏運用的那個屋頂鏡頭,在3分22秒的時間裏,鏡頭掃蕩了整個屋頂的格局,然後下降兩個樓層(此時的高樓邊緣清晰可見),最後紮入遊泳池而結束。

先看它的難度,鏡頭有著平面的推拉,也有豎直的移動,還有水下的攝影,卡拉托佐夫要將它們放在一個鏡頭裏,還需要兼顧場景安排、演員表演。攝影機垂直下降是讓人驚異的部份,因為在這個過程裏我們看到了高樓陡峭的邊沿,以及坐在無圍欄陽台上的演員,這證明攝影機在懸空下降過程裏有旋轉拍攝(即人為控制攝影機)。更重要的是,在技術條件相對落後的60年代,這個鏡頭成功實作了水下拍攝。

這部電影的攝影師是烏魯謝夫斯基,他成功運用人工吊索完成了那個高危拍攝,在水下攝影的部份,烏魯謝夫斯基裝配了一個高速自旋玻璃罩來解決了鏡頭表面可能沾濕的問題。這個長鏡頭傳遞的資訊量極大,幾乎道盡了古巴上流社會奢華的一切:拉丁音樂、比基尼美女、雞尾酒、泳池……攝影機選擇用大廣角去貼近人物,造成了很多人臉部、手部的變形,從而表達了自己的態度:雖富麗堂皇,但浮躁、嘈雜、惹人厭煩。

烏魯謝夫斯基是長鏡頭學派的代表者之一,他和導演卡拉托佐夫是非常默契的搭檔,兩人合作的電影【雁南飛】曾獲康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點選觀看【我是古巴】屋頂鏡頭
萬德蘭推薦之長鏡頭【我是古巴】夜店鏡頭

3. 【俄羅斯方舟】 2004年
導演:亞歷山大·索科洛夫 攝影:提爾曼·巴端拿
全片:時長90分28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這是電影史上最長的鏡頭,攝影機帶你穿梭在位於聖彼得堡的Hermitage博物館,遊遍所有的33個展廳,全程距離超過了2000米。當然奇跡還不止這些,鏡頭裏出現了2000多名裝扮各異的演員,3個交響樂團,各色的歷史展品……這個鏡頭包含了歷史與現代的轉換,也包含了大型音樂會和宮廷舞會的華麗圖景。

亞歷山大·索科洛夫做了電影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實驗,時間的長度和場面的復雜,都已經創造了歷史。為了達到「一鏡到底」的效果,索科洛夫和他的劇組花了7個月來排演,而到了拍攝中,則用到了斯坦尼康(攝影機穩定器),迪爾曼·巴特勒扛著這個80磅的家夥行走了整整90分鐘,在體力上都是一個考驗。室內室外溫差太大,進屋之際就會蒙上水珠,巴特勒做了一個沒有邊框的濾鏡用線牽著,進屋以後拉掉。

Hermitage博物館只給了兩天拍攝時間,只是布光就用去了26小時,整部電影是在剩余的最後2個多小時裏拍畢,中間也有運用小吊臂去拍攝管弦樂團的全景。由於條件的制約,攝影機行進在狹窄的樓梯,畫面總是一團漆黑,但見不到剪輯的痕跡。除了這一點瑕疵,整部電影在排程上的功力幾近完美,尤其是把不同時代的歷史變遷展現在觀眾眼前,讓四百年的俄國文化近乎和諧的融入到整部電影裏。

對某些觀眾而言,法國外交家遊覽俄國博物館,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似乎很難理解。不過誰也無法否認索科洛夫做了一次偉大的探索,只要一個鏡頭造出90分鐘的華麗映像,除他之外還沒有第二個人做到過。

↓點選觀看【俄羅斯方舟】完整版
俄羅斯方舟
4. 【職業:記者】 1974年
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攝影:盧西亞諾·杜夫裏
片尾鏡頭:時長6分17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安東尼奧尼的電影結尾都有卓絕的力量和強度,在1974年拍攝的電影【職業:記者】中,他用一個安靜、平穩的長鏡頭顛覆了傳統戲劇化的表現方法。鏡頭從傑克·尼克爾森躺倒後搖開,逼近一側的視窗鐵欄,攝影機緩緩移動,直到最後穿越了鐵欄而出,用一個180度的慢搖回轉再次對準了視窗。

也許這個鏡頭在某些觀眾看來可能沈悶無比,然而在技巧上的操作卻並不遜色,尤其是攝影機穿越視窗的那個鏡頭,在把握寬度、掌控移動等當面有著嚴格的要求。在我們看的畫面中,這個柵欄的寬度極窄,就算可以讓鏡頭透過,攝影機機身和攝影師本人又如何穿過呢?。在特制攝影機都不見得可以穿過的前提下,安東尼奧尼的用邊拆邊拍的手段完成了這個驚世創舉,整個鏡頭拍竟耗費了大約十一天。

毫無疑問鏡頭在穿窗之後立刻掛上了吊臂,但是原來拆開的窗子怎麽會又「圓整」了呢,在大多數觀點看來,後來的窗戶並非是原來的一扇,而導演如何做到的,至今仍是個迷局。至於這個「穿越」的作用,在於直接性的避免了之後的敘事,並形成了一個人如何看到自身的「直接視角」。與鏡頭跟隨瑪利亞·施奈德出門,再轉回視窗這樣的操作相比,穿窗而過顯得更為幹凈利落,並在屋內、屋外的整體格局裏保持了空間的完整性。


長鏡頭準備片場,圖片來自時光網
今日要做出這種技巧已經相當容易,在前期選好連線點,就能在後期作出穿越的效果,這種處理方式現在越來越常用,專業上叫做「窗墻鏡頭」。

↓點選觀看【職業:記者】片尾鏡頭
經典長鏡頭05【職業:記者】片尾鏡頭

5. 【贖罪】 2007年
導演:喬·懷特 攝影:西穆斯·米克加維
海灘鏡頭:時長4分52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贖罪】中這個長達4分52秒的長鏡頭,已經被編入了今日的攝影教科書。35歲的好萊塢導演喬·懷特用這個完美無缺的長鏡頭展示了他非凡的場面排程能力,場景內共出現了2000余名群眾演員,攝影機的移位更是長達數千米的距離,於一個新導演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個鏡頭前後拍了五次,劇組只有一天的拍攝時間,考慮到沙灘漲潮淹沒布景的危險,整場戲必須在日落之前終結。作為整部電影中最難的部份,劇組提前進行了兩次排練預演,為了達成攝影機穿行和環繞的效果,海灘上又加用了小型的滑軌,在環繞一條小船之後向演奏台移動,滑向一個斜面,踏上了人力車,最後下來從碼頭進入障礙,這部份的場景拍攝,共花費約一百萬英鎊。

整場戲裏機位移動復雜到匪夷所思,拍攝視角多變而又從容自然,鏡頭緩緩拉開,呈現出鄧寇克海灘頹敗的全貌,也顯露出非凡的恢弘和大氣。【贖罪】裏的長鏡頭近乎是描寫二戰的電影中最震撼的一個鏡頭,即使沒有流血和槍戰,它的震撼效果也絕對非凡。然而這種操作並未讓整部電影變得厚重起來,影片本身小情調的泛濫,讓這個驚艷的長鏡頭幾乎遊離在故事之外,產生了不和諧感。

正如一些評論家指出,喬·懷特在用長鏡頭進行炫耀,大概是想用精湛的技術贏取一項奧斯卡獎。不過不幸的是2007年是好萊塢電影豐收的一年,【贖罪】最終敗給了【血色將至】,倘若換一個年份,贏一尊小金人似乎不是個問題。

↓點選觀看【贖罪】海灘鏡頭
Atonement -Steadicam Shot

6. 【蛇眼】 1998年
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 攝影:史蒂芬·H·布魯姆
開場鏡頭:時長12分31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布萊恩·德·帕爾瑪是善用長鏡頭的大師,【黑色大麗花】、【節選修訂】和【情梟的黎明】都有著嫻熟的操作,而他最長的一個鏡頭則是出現在【蛇眼】的開篇,從監視器中的記者做報道開始,到國防部長在拳擊場被暗殺而結束,整個鏡頭時長大約為12分31秒,部份配合著片頭字幕出現。

尼古拉斯·凱奇在這個鏡頭裏走動個不停,攝影機的走位相當復雜,還要兼顧不同演員的相互配合以及攝影機的穩定性,令這場戲成了一次高難度試驗。12分鐘的菲林大約長400余米,加上穩定器(斯坦尼康)的重量,想做到一氣呵成非常不易,為此布萊恩·德·帕爾瑪巧妙的運用5個固定搖鏡頭作為聲音之間的分界點,從而避免了同期錄音的問題,也減小了影片拍攝的實際難度。

這段鏡頭裏嫻熟的排程充滿了張力,它清晰的交代了故事所處環境以及人物的基本特征,將電影的起始氣氛調動的非常到位。這個鏡頭也同樣成就了尼古拉斯·凱奇的表演,他在過程中抓毒販、見老友、看拳賽、邂逅金發女郎,那種飛揚跋扈的的感覺異常驚艷,其中人物出畫入畫都非常和諧,包括拳賽場面也非常逼真和熱烈。斯坦尼康攝影機可以讓畫面穩定,在成片中,這個運動鏡頭的畫面非常舒服。

帕爾瑪說這個鏡頭是要挑戰希區柯克「一個鏡頭拍攝的電影」(【奪魂索】),事實上卻只拍了20分鐘便無以為繼,不過這個鏡頭一下扯出了故事環境和所有重要人物,同樣算得上是一種高超的表現方式。

↓點選觀看【蛇眼】開場鏡頭
【蛇眼】斯坦尼康拍攝片斷

7. 【好家夥】 1990年
導演:馬丁·斯科塞斯 攝影:邁克爾·包浩斯
夜店鏡頭:時長3分2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與其說黃嶽泰在【不夜城】中的開篇長鏡(後有詳解)頭是受了布萊恩·德·帕爾瑪的影響,不如說是從馬丁·斯科塞斯的【好家夥】中偷師,這個影史上有名的長鏡頭從雷·利奧塔和羅蘭妮·布蘭科進飯店開始一直到走到餐桌,時長大約為3分2秒,這個鏡頭有很鮮明的美國特色,基本上是以主角人物為主體,跟拍完成。

這一段鏡頭從內景轉換到外景,一路穿過七彎八拐的巷子,其間不斷有人從人物背後、鏡頭之前穿行而過。地下飯廳的部份,群眾演員多而復雜,卻被馬丁處理的井井有條,一直到最後的一場party現場而結束,由於這段鏡頭的場景集中在地下區域,對燈光的要求非常嚴格,而攝影機長距離行走也同樣具有難度系數。馬丁·斯科塞斯在這個鏡頭裏展現了他的大師手筆,手法嫻熟,近乎渾然天成。

如果長鏡頭只是拿來作為「炫耀」的手段(【贖罪】),那麽它的效用也會嚴重貶值,長鏡頭的運用不漏痕跡,讓人覺察不出存在,才是最高明的運用方式。斯科塞斯的這段鏡頭沒有絲毫斧鑿的痕跡,看上去極為自然,算得上長鏡頭運用的至高境界,這種不經意的長鏡頭也曾出現在昆汀·塔倫蒂諾的【低俗小說】等電影之中。

與其來說馬丁善於排程,不如說他善於把握節奏,影片中攝影機每逢巷道拐角的轉換都十分順暢,更重要的是其間龍套演員的走位非常富有節奏感。而party現場的一場戲裏,馬丁處理兩組互動人物也不加剪輯,而是用了兩個有節奏的橫搖鏡頭,很好的維護了現場氛圍的整體感。

↓點選觀看【好家夥】夜店鏡頭↓
萬德蘭推薦之長鏡頭【好家夥】夜店鏡頭

8.【雨果】2012年
導演:馬丁·斯科塞斯 攝影:羅拔·李察臣
開場鏡頭:時長50秒 結尾鏡頭:時長:2分13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開篇長鏡頭是俯瞰1930年代初的巴黎全景,然後鏡頭下降,鉆入車站,與火車並排前進,在人群中穿行,最後來到大鐘面前,對準躲在後邊的男主角。這個鏡頭最早開始制作,耗時一年,動用了1000台電腦來渲染,長度為50秒——剛好是【火車進站】的片長。
↓點選觀看【雨果】開頭長鏡頭
電影【雨果】的一個長鏡頭

↓點選觀看【雨果】開頭長鏡頭幕後拍攝方式↓
6.5 揭秘【雨果】視覺特效:如何用電腦重建巴黎城

片尾一個2分13秒的長鏡頭更為難得,完全是一鏡到底!
↓點選觀看【雨果】片尾長鏡頭幕後拍攝方式↓
萬德蘭推薦【雨果】花絮 一鏡到底 長鏡頭

9. 【大事件】 2003年
導演:杜琪峰 攝影:鄭兆強
開場鏡頭:時長6分47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杜琪峰為了突出【大事件】開場的整體感和真實感,設定了一段6分47秒的長鏡頭,為了這組鏡頭杜琪峰專門請來了電影【魔戒】的攝影師,後者卻在研究劇本後以「無法勝任」為由打了退堂鼓。事實證明杜琪峰不是異想天開,攝制組在隨後自食其力,完成了這一段極其復雜和炫目的長鏡頭開篇。

可以肯定的是,杜琪峰在片中使用了升降吊臂+攝影機穩定器+變焦鏡頭+滑動軌域,滑軌鋪設於影片中施工的一段路面(電影中被油布遮擋),長度約為160米,而吊臂的高度大約在15米。鏡頭在7分鐘內完成兩次升降,以及1個360度回轉,將整條道路的的景象一覽無余。這場戲的參與者眾多,一人犯錯則鏡頭廢棄,杜琪峰讓劇組事先排演一天,整個鏡頭的拍攝完成又耗費了兩天時間。

整段中警察、匪徒、記者有機交錯,一氣呵成,不帶任何枯燥之感。杜琪峰運用吊臂也經過了精打細算,包括鏡頭從室外街道轉換到二樓室內,都非常自然。警匪對戰的重頭戲是香港電影近年來少見的場面,長鏡頭的運用避免了切換和人物特寫等帶來的主觀性,更多透過鏡頭移動和變焦形成一種身臨其境的存在感,不加剪輯的操作,也讓這場完整的火拼場面達到了最大限度的震撼。

為了營造現場的真實氣氛,即使是排練時杜琪峰都要求演員用空彈頭進行射擊,前前後後總共耗費了近3000發子彈。香港媒體同行把這段長鏡頭形象地稱為「一腳踢」,的確是一語中的。

↓點選觀看【大事件】開場鏡頭
萬德蘭推薦 大事件BD國語.經典長鏡頭

10. 【雨月物語】 1953年
導演:溝口健二 攝影:宮川一夫
歸魂鏡頭:時長1分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一個場景只拍一個鏡頭」,是日本電影大師溝口健二所秉承的美學原則,日後也被多為導演爭相效仿。溝口的獨樹一幟,在於他全景長鏡頭美學極富現實的表現力,以及所體現出的一種雄渾和透視的空間感,這種表現力和空間感在他代表作【雨月物語】中「亡妻歸魂」的經典長鏡頭段落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亡妻歸魂」的巧妙在於一個鏡頭中產生了空間變化,源十郎在漆黑的屋中轉了一圈,他的妻子已經在正堂燒火做飯了,兩人擁抱一起,頓時喜極而泣。這段情節在單一鏡頭內完成,等於人物在行動中毫無痕跡的進入另一個時空,其中的連貫性需要導演高超的排程功力和轉換技巧。此外這個鏡頭在時間上的把握也需要恰如其分,不到20秒的時間裏,源十郎原來所站的地方已經生起了火堆。

溝口健二用搖鏡頭和後拉鏡頭完成了這個匪夷所思的操作,廳堂裏的木柴則是需要提前點燃,時間差利用的則是非常巧妙,如果一切安排就緒,十幾秒之內能完成很多的操作,所以在鏡頭搖回的一刻我們看到了跪在火堆前的女人。這個長鏡頭只有一分鐘,其中包含的技巧卻足夠復雜,這樣的運用也同時產生了超現實主義的質感。

不加剪輯的操作弱化了「歸魂」的詭異效果,從而強化了屬於「人」的情緒表達,溝口健二擯棄特寫的方式,而專註於全景的操作,這樣既很好的避免了過分煽情,又在不斷的橫縱搖移種盡顯東方神韻。

↓點選觀看【雨月物語】歸魂鏡頭
萬德蘭推薦之長鏡頭【雨月物語】歸魂鏡頭

11. 【不羈夜】 1997年
導演:保羅·杜文·安德森 攝影:羅拔·艾斯威特
開場鏡頭:時長2分50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論及長鏡頭的操作,奧遜·威爾斯的奇思妙想和馬丁·斯科塞斯的渾然天成幾乎無法超越,但偏偏有人要同時挑戰這兩位聲名遠播的大師。這個人不是別人,而正是美國導演保羅·杜文·安德森,在他的成名作【不羈夜】中,他將【歷劫佳人】的片頭和【好家夥】中的長鏡頭部份並入了一個鏡頭。

鏡頭從一個匾牌的特寫開始,經過90度偏轉,再加一個超過180度的長搖鏡頭,這個搖臂的搖擺距離大約為一條街寬,整體難度略遜於【歷劫佳人】開場(跨房頂從一條街搖到平行的另一條)。在後邊的部份,鏡頭跟隨兩位主人公進入夜總會,與馬丁不同的是安德森采用從正面切換到背面,再進行跟拍,由於夜總會的視野更寬,攝入鏡頭的人物也更多,整場戲的排程難度其實要強過【好家夥】。

人物進入夜總會的,鏡頭跟隨人物運動交代現場狀況,這樣的操作也曾出現在昆汀·塔倫蒂諾的電影【低俗小說】中,昆汀做得和馬丁一樣不漏痕跡,幾乎讓觀眾覺察不到長鏡頭的存在;安德森在【不羈夜】中的開場很炫,但明顯摻雜著賣弄技巧的意味,其間人物的穿插走位、以及鏡頭的移動方式,都有著明顯的斧鑿痕跡。從技術角度來說,它的存在確實可圈可點,但從全域來看,技巧的效用早已經打了折扣。

保羅·杜文·安德森曾在采訪中表達出對馬丁·斯科塞斯的敬仰之情,也說明這個鏡頭是偷師無疑,安德森的電影也有很強的癖好,每逢有人抽煙,清一色是駱駝牌。

↓點選觀看【不羈夜】開場鏡頭
萬德蘭推薦之經典長鏡頭 【不羈夜】

12. 【不夜城】 1998年
導演:李誌毅 攝影:黃嶽泰
街道鏡頭:時長3分47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李誌毅的【不夜城】和布萊恩·德·帕爾瑪的【蛇眼】在開篇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攝影機跟隨金城武的背影穿梭在東京新宿的歌舞伎廳,走走停停、曲折回環,時而被人強行的進入,時而又有人被無情的濾除,在3分47秒的篇幅裏,整個歌舞伎町的繁華亂世和劉健一的黑幫生涯盡收眼底。

牽涉到東京拍攝,尤其是歌舞伎廳這樣人潮攢動的地方,花費總是巨大,爾冬升的【新宿事件】就為此耗費了兩億港元。而運用長鏡頭,不但要考慮到人物走位、光線、構圖,還要盡可能避免各類突發事件的產生(新宿是犯罪率極高的地區),從操作上來說,攝影機跟拍光用軌域也不可行,因為金城武有多次下樓梯、穿越窄門的鏡頭,此外鏡頭的最後有一個明顯的上升並轉換到二樓的場景。

我們可以肯定黃嶽泰在這個鏡頭中使用了斯坦尼康以及小型吊臂,前者用來完成跟拍部份,後者則達成了末尾的上搖效果。這段長鏡頭幾乎道出了歌舞伎廳的浮生百態,而金城武在道路裏穿插遊走,更渲染出主人公自身的孤單和寂寥。這個長鏡頭帶有鮮明的日本特色,它大部份時間采用全景構圖,給人一種客觀整體冷靜的感覺,也同樣暗示著歌舞伎廳將有一場動蕩的風暴來臨。

日本配樂大師梅林茂同樣功不可沒,正是他低沈而又富於穿透力的音樂,讓這個長鏡頭平添了性感妖嬈的色彩。

↓點選觀看【不夜城】街道鏡頭
萬德蘭推薦之【不夜城】街道鏡頭

13. 【人類之子】 2006年
導演:阿方索·卡隆 攝影:艾曼努爾·盧貝茲基
車內鏡頭:時長4分4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拍攝片場,透過圖片可以看出拍攝手法

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在電影【人類之子】中運用了兩個長鏡頭,一處出現在電影三分之一處,另一個出現在電影的末尾,時長分別為4分鐘和10分鐘。與最後一段極其震撼的巷戰相比,車內的一段長鏡頭雖然顯示不出大場面排程的功力,在細微之處卻毫不遜色,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鏡頭完全在狹窄空間拍攝,更多靠機器本身而非人為操作。

考慮到車內空間的限制,攝影師在其中沒有可以立足的位置,劇組使用了一種由Doggicam Systems開發的拍攝裝置,這種特制的攝影機不僅可以延伸到汽車內部的任何角落,甚至還能夠旋轉360度流暢拍攝車外的場景。而電影中出現的那輛車同樣經過了改裝,車內座椅可以配合攝影機的運動而調整位置,擋風玻璃也同樣可以被掀起,以方便攝影機伸出窗外拍攝,在影片花絮裏,我們可以看到這輛改裝車是一個「變形金剛」。

在這個鏡頭中車內有五人,包括坐在副駕駛位置的朱麗安·摩爾和位於她身後的克里夫·艾榮,鏡頭在其中旋轉拍攝,效果非常流暢。其中也有摩托殺手開槍打破擋風玻璃、克里夫艾榮用車門將其撞翻的場面,都屬於高難度的排程和操作。此外需要一提的是在朱利安·摩爾中槍的一刻,血跡有漸灑在鏡頭之上,雖後又無緣無故的消失,應該是後期數碼特效的功勞。而最神奇之處是在這一場戲的結尾處,攝影機從車內移出之後,10秒之內,被改裝的汽車又再次恢復完整,可以想象在這短暫一瞬間畫外是怎樣一派忙碌的景象。

如此的操作算得上別出心裁,鏡頭在狹窄的空間裏遊走自如,讓這段戲顯得幹凈利落,成為密閉空間長鏡頭探索的成功案例之一。

↓點選觀看【人類之子】車內鏡頭
人類之子

14. 【冬蔭功】 2005年
導演:普拉奇亞·平克堯 攝影:Nattawut Kittikhun
樓梯鏡頭:時長3分45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動作片似乎很少涉及「長鏡頭」,題材要求它們必須用到快速的剪接,以制造眼花繚亂的對打場面。泰國影星東尼·賈在電影【冬蔭功】中一反常態的設計了樓梯打鬥的一個長鏡頭,在3分45秒的時長裏,他從一樓打到四樓,攝影機同步跟進,這是一場耗費體力的嘗試,每一次重拍,東尼·賈都要累到癱瘓倒地。

在幕後訪談中,東尼·賈表示這個鏡頭重拍了6次之多,由於需要不停的正面打鬥,整個過程中的體能耗費可以想象,為了保持長時間的興奮狀態,東尼賈也不得不使用了嗅鹽。受到體能考驗的不僅是東尼·賈,還有該片的攝影師,為了跟隨前者的快速移動,攝影師在過程中必須從旁跟著跑動,由於技術人員無法維持這種運動上的強度,在東尼·賈打到第三層的某處,由另一位攝影師完成了接力替換。

這個長鏡頭是動作電影中罕見的嘗試,它在不破壞場景連續性的前提下,讓東尼·賈的略顯平實的打鬥(相對特效制作)產生震撼效果。不過這也同樣需要顧及場面排程的因素,【冬蔭功】在攝影上仍然有拖泥帶水的淩亂感,而且東尼·賈打到三層的動作戲中,穿梭入房的場面也無法包含入鏡頭之中。此外大多數時間裏,攝影機總欠缺穩定性,無法讓主人公身處觀眾的視覺中心。

【舊金山紀事】指出,【冬蔭功】是一部「由大明星和驚人動作支撐起來的爛片」,此中的「爛」自然是糟糕的劇本與混亂的剪輯,而「驚人」,則屬於東尼·賈驚艷的拳腳以及這一個令人震撼的長鏡頭了。

↓點選觀看【冬蔭功】樓梯鏡頭
萬德蘭推薦長鏡頭之.【冬蔭功】2005年

15. 【老男孩】 2003年
導演:樸贊郁 攝影:鄭正勛
長廊鏡頭:時長3分11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樸贊郁的黑色風格總是包裹著前衛,譬如【老男孩】裏最經典的「錘子鏡頭」(或者叫長廊鏡頭),就被他做成了類似電玩風格。這段戲由崔岷植單挑幾十名混混,雙方各使兵刃打鬥,中間不能有絲毫懈怠。由於鏡頭中人數眾多,操練起來極其復雜,稍有差錯就要返本重來,這一個鏡頭最終拍攝了3天才宣告結束。

也許從技術上講,這個鏡頭沒有什麽過人之處,然而樸贊郁擯棄了多視角的剪輯,采用單側面拍攝的手段,讓這場動作戲達到了最直觀的平面效果。為此整段戲安排在一個狹窄的走廊拍攝,攝影機下裝有滑輪,方便進行左右移動,崔岷植從鏡頭的左邊入畫,一路惡戰到另一端,動作采用寫實化的操作,並且一氣呵成。這段戲中的打鬥非常復雜,無論對演員排程還是對眾人的體力都是一個挑戰。

側拍的場景讓我們聯想到遊戲電玩,遊戲中的主人公從一段作戰並力拼眾敵,和電影中的場景別無二致,這場戲的光線色彩和構圖幾近完美,並散射出一種略帶詭異的美感。崔岷植單挑數十人的過程幾近慘烈,完全看不出表演的痕跡,尤其是崔岷植從兇猛——倒地——被毆打——重新站起——又被對手占上風——徹底打敗對手,使這一個鏡頭一波三折,內容豐富且資訊量極大。

從根本上來說,【老男孩】追求一種打鬥情緒多過了打鬥快感,它在長鏡頭裏拍出了蒙太奇的效果和感覺,讓整個鏡頭的感覺比實際時間長得多。這種外在「單純」而內在「波濤洶湧」的方法加強了本鏡頭的力度,使其作為幕高潮具備了應有的沖擊力。

↓點選觀看【老男孩】長廊鏡頭
萬德蘭推薦之【老男孩】長廊鏡頭

16. 【辣手神探】 1992年
導演:吳宇森 攝影:黃永恒
醫院鏡頭:時長2分37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冬蔭功】讓人見識到長鏡頭拍攝功夫場面的效果,那麽槍戰戲呢?事實上吳宇森早在【辣手神探】中給出了答案,在雲來茶樓和醫院的兩段爆裂火拼中,吳宇森都運用了長鏡頭的表現手法。說起來雲來茶樓的一段是周潤發的個人秀,醫院的長鏡頭反而更見功力,這段長鏡頭拍的異常流暢,而兩名主演的配合約樣天衣無縫。

醫院大戰的戲份大約10分鐘,這段長鏡頭占據了2分37秒,其間周潤發和梁朝偉並肩作戰,不斷有反派角色持槍入畫。由於反派人物眾多,排程顯得頗為復雜,尤其是牽涉到一些翻滾破窗的鏡頭,都需要事先排演。難得的是吳宇森沒有因此而省略其余的操作,譬如演員個人的表演,以及中間必要的爆炸、煙霧效果,所以這個鏡頭和【冬蔭功】相比雖然時間要短,操作難度卻並不遜色多少。

如果單純是開槍鏡頭,設計起來並不困難,難的是把一切因素協調起來,為了照顧周潤發、梁朝偉的表演,吳宇森在這個鏡頭裏五次把常速轉換成慢速,這不但讓兩人的患難之情急速膨脹,也傳遞出微妙的浪漫氣氛。這種速度變化也營造出一張一弛的節奏感,並給技工人員和龍套角色贏得了準備時間,當然這場戲更離不開吳宇森的精確排程,方能顯示出成片中那種一氣呵成、迅猛淩厲的質感。

多年之後,吳宇森坦言這個鏡頭並非真的一鏡到底,而是由兩個較短的長鏡頭拼合而成,然而在這個「長鏡頭」中,我們絲毫尋找不到剪輯的破綻。

↓點選觀看【辣手神探】醫院鏡頭
萬德蘭推薦長鏡頭之【辣手神探】醫院鏡頭

===========================轉貼完畢=====================================

以下是我個人補充的幾個,屬於俺喜歡上面又沒有的,湊個數兒吧

【謎一樣的雙眼】 2009年

導演:胡安·荷西·坎帕內利亞 攝影:Félix Monti

足球場鏡頭:時長5分13秒

(就不評星了啊,俺不配給人家評星)

超牛長鏡頭----謎一樣的雙眼

我第一次看到這個鏡頭時候差點嚇死了。有過制作經驗的同學應該知道,長鏡頭拍攝最難辦的就是攝影機在不同器材之間平穩的轉換,而在一個鏡頭裏轉變好幾種運動模式(也就是拍攝器材),簡直是匪夷所思。其實可以劇透一下,這個鏡頭實際上是由四五個鏡頭(忘記具體數碼了)拼接而成的,但在銀幕上的效果是一個完整的鏡頭。

有興趣的同學不妨找來幕後花絮看看,這個鏡頭是怎麽拍出來的:包括遙控飛機、搖臂、斯坦尼康、綠屏、電腦特效等等等等,可以說動用了一切現代電影制作工具,是當今長鏡頭設計的典範之作。有些「原教旨主義者」認為這是「作弊」,「偽長鏡頭」,我沒什麽可辨駁的,只想問一句:把這些工具都交給你,你能設計出來這樣的鏡頭麽?



【幕後玩家】1992

導演:羅拔·柯曼 攝影:Jean Lépine

開場鏡頭:時長7分30秒

1001個精彩段落之場面排程長鏡頭(大玩家)

這個長鏡頭,是導演Robert Altman向本文排行第一的奧森·威爾斯【歷劫佳人】開場鏡頭致敬(也是暗自比勁)之作,孰優孰劣,交給觀眾判斷吧。

【殺人回憶】 2003年

導演:奉俊昊 攝影:金炯求

現場鏡頭:時長2分01秒

長鏡頭-殺人回憶

南韓電影看得不多。這部電影是我看過最好的南韓電影,所以這個鏡頭給我的印象實在是太深了。那種愚蠢、混亂又蒼涼的荒誕感一下子就出來了。其實,這個鏡頭和之前的神作相比可能水平略顯簡單。不過考慮到( 雖然從沒見過,但我猜 )中國警察出現場很可能也會發生這樣的場景,而中國電影工作者從沒拍過一個這樣的現場鏡頭,那麽這個鏡頭就非常值得學習。( 好吧,其實我是氣不過居然有樸贊郁,為啥就沒有我們家奉俊昊,不管怎麽說小奉還是拍過長鏡頭啊 )


【繩索】1948

導演: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 攝影:William V. Skall & Joseph A. Valentine

全片10個鏡頭:時長79分50秒

奪魂索

在【俄羅斯方舟】問世之前,只要提到長鏡頭,那麽第一反應一定是這部電影。希區柯克利用現有技術條件(1950年還沒有攝影機穩定器),用10個鏡頭就拍完了這部80分鐘的電影。當年【電影手冊】的巴贊對這部電影推崇備至,號稱是「長鏡頭理論」的完美實驗。但他似乎忘了希區柯克在其他電影裏是多麽喜歡剪輯,【驚魂記】、【迷魂記】、【西北偏北】等等所有讓人印象深刻的精彩段落全靠剪輯完成。毋庸置疑,這是一次電影技法的偉大實驗,到現在再也沒有第二個好萊塢導演敢這麽幹。多年以後,不知出於何種原因,希區柯克自己要求銷毀電影菲林,使觀眾長達20年無法看到本片。


實在忍不住,又補充了一個。

【雁南飛】1958

導演: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 攝影:謝爾蓋·烏魯謝夫斯基

送別鏡頭:時長37秒(位置:23分45秒~24分22秒)

雁南飛

確實,37秒並不算多麽長的尺度,這個鏡頭在今天看來也比較平常,但別忘了,這是在斯坦尼康發明前,前蘇聯導演1958年拍攝的作品。這個鏡頭是從女主角的照片切到公共汽車內女主角近景開始,窗外縱深處不斷有軍車駛過,女主角起身下車從鏡頭前走過,自然過渡到中景,下車之後先向縱深走,然後又突然返回來從人群中穿過去,攝影機追隨女主角橫移運動,前景中不斷有人群汽車等幹擾資訊,反而讓人更加去尋找後景中女主角,當女主角重新擠回到鏡頭前,這一下攝影機應該已經從從肩扛架上搖臂車了,證據是此時攝影機的機位比之前略高,所以略微俯拍,這個轉換非常迅速不著痕跡,之後攝影機在搖臂上的大俯拍,一下子把主人公從之前雜亂無章的環境中脫離出來,只看到女主角在坦克中穿行。

這個鏡頭雖然時間短,但是資訊量奇大。如果考慮到這個女演員當時還不懂表演,就不得不更加佩服導演的功力。上面的影片是【雁南飛】全片,這部電影在攝影剪輯聲音(註意前一個鏡頭的聲音空間)上成就突出,所以獲得了1958年的嘎納電影節金棕櫚和最佳導演獎。放上來讓大家看看,想想印象中PRC有哪部電影能有這樣豐富的攝影機運動。現在一說電影不行就怨光腚總急,怨來怨去學不到東西,倒不如好好學學前蘇聯的片子,看看人家主旋律是怎麽拍的。順便提一句,6年後這位導演和攝影師搭檔拍攝了上文提到的【我是古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