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為什麽那麽多蜀漢粉都不喜歡尊劉貶曹的【三國演義】?

2024-01-22影視

原因很簡單: 【三國演義】有些方面的水平真令人難以恭維。

可能它本身的想法是「尊劉貶曹」,但實際的效果卻是低階粉劉+低階黑曹,反而誤人子弟。

具體例子非常多,下面為大家列舉些:

先說對曹操的洗白和美化,包括但不限於:

1) 三國誌明確記載曹操公元195-196年前後屠雍丘並盡滅張超張邈全家。

三國誌 卷7: 邈從布,留超將家屬 屯雍丘 太祖攻圍數月,屠之,斬超及其家。

而演義卻完全跳過屠城(甚至還說曹操安民修城)和滅族暴行,只寫了張超自焚。

三國演義 第12回:曹操將得勝之兵,殺入城中,勢如破竹。 張超自焚,張邈投袁術去了。山東一境,盡被曹操所得。安民修城,不在話下。

2) 【三國誌】裴註有明確記載曹操手下程昱以人肉為曹操做軍糧。

三國誌 卷14裴註引【世語】曰: 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三國演義】卻不但對此只字未提,反而虛構了劉安殺妻給劉備吃這一變態情節。

三國演義 第19回: 當下劉安聞豫州牧至,欲尋野味供食,一時不能得,乃殺其妻以食之。 玄德曰:「此何肉也?」安曰:「乃狼肉也。」玄德不疑,乃飽食了一頓,天晚就宿。

3)【三國誌】明確記載曹操公元198年平呂布時屠彭城。

三國誌 卷1: 九月,公東征布。 冬十月,屠彭城,獲其相侯諧。

結果這段被演義完全跳過。

三國演義 第19回: 孫觀等各自四散逃避去了。呂布直殺到天明,方知是計;急與陳宮回徐州。到得城邊叫門時,城上亂箭射下。糜竺在敵樓上喝曰:「汝奪吾主城池,今當仍還吾主,汝不得復入此城也。」
三國演義 第19回: 玄德悲喜交集,引二人見曹操,便隨操入徐州。 糜竺接見,具言家屬無恙,玄德甚喜。陳圭父子亦來參拜曹操。 操設一大宴,犒勞諸將。操自居中,使陳圭居左、玄德居右。其餘將士,各依次坐。

4) 【後漢書】明確記載公元200年官渡之戰後,曹操坑殺袁紹降卒數萬,結果卻被演義洗成全是戰爭中擊斬。

後漢書 卷74上: 余觿偽降,曹操盡坑之,前後所殺八萬人。
三國演義 第30回: 操軍追之不及,盡獲遺下之物。所殺八萬餘人 ,血流盈溝,溺水死者不計其數。

5) 【後漢書】明確記載公元204年曹操屠殺鄴城,且多有侵占袁氏婦子。 種種暴行讓孔融都看不下去了,乃至出語諷刺。

後漢書 卷70: 初,曹操攻屠鄴城,袁氏婦子多見侵略 ,而操子丕私納袁熙妻甄氏。

演義卻改成了曹操入城下令嚴禁侵犯百姓及袁氏一家

三國演義 第32回: 操先下令:如入冀州, 休得殺害袁氏一門老小;軍民降者免死

6) 【三國誌】和裴註引【魏書】多處記載曹操有公開軍法「圍而後降者不赦」,抵抗後不屠城不殺降則可算是特赦。

三國誌 卷9: 河北既定,從圍壺關。 太祖令曰:「城拔,皆坑之。」連月不下。 仁言於太祖曰:「圍城必示之活門,所以開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將人自為守。且城固而糧多,攻之則士卒傷,守之則引日久;今頓兵堅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虜,非良計也。」太祖從之,城降。
三國誌 卷17: 昌豨復叛,遣禁征之。禁急進攻豨;豨與禁有舊,詣禁降。 諸將皆以為豨已降,當送詣太祖,禁曰:「諸君不知公常令乎!圍而後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節也。豨雖舊友,禁可失節乎!」自臨與豨決,隕涕而斬之。
三國誌 卷17: 太祖既圍鄴,破邯鄲,易陽令韓範偽以城降而拒守,太祖遣晃攻之。晃至,飛矢城中,為陳成敗。範悔,晃輒降之。 既而言於太祖曰:「二袁未破,諸城未下者傾耳而聽,今日滅易陽,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無定時也。原公降易陽以示諸城,則莫不望風。」
三國誌 卷14裴註引【魏書】曰: 賊有千餘人請降,議者皆以為宜如舊法,昱曰:「誅降者,謂在擾攘之時,天下雲起,故圍而後降者不赦,以示威天下,開其利路,使不至於圍也。今天下略定,且在邦域之中,此必降之賊,殺之無所威懼,非前日誅降之意。臣以為不可誅也;縱誅之,宜先啟聞。」

而演義自始至終對這些暴行只字不提。

7) 三國誌裴註引【魏略】有記載曹操設定法律強行錄奪治下寡婦配給士兵,而其下屬甚至變本加厲,為了政績強奪已婚嫁的婦女,造成各種人間慘劇。和鬼子「慰安婦」政策有得一拼。

三國誌 卷16裴註引【魏略】曰: 初畿在郡,被書錄寡婦。是時他郡或有已自相配嫁,依書皆錄奪,啼哭道路。 畿但取寡者,故所送少; 及趙儼代畿而所送多。文帝問畿:「前君所送何少,今何多也?」畿對曰:「臣前所錄皆亡者妻,今儼送生人婦也。」帝及左右顧而失色。

PS: 杜畿204-220年任職河東太守,「初畿在郡,被書錄寡婦。是時他郡或有已自相配嫁,依書皆錄奪,啼哭道路」明顯皆發生在曹操時期。

但演義對此惡政仍然只字未提。

8) 【三國誌】和裴註多處記載曹操治下徭役繁重,繼而造成百姓起義,支持關羽。

三國誌 卷1裴註引【曹瞞傳】曰: 是時南陽間苦繇役,音於是執太守東裏褒,與吏民共反 ,與關羽連和。
三國誌 卷11: 建安二十三年,陸渾長張固被書調丁夫,當給漢中。 百姓惡憚遠役,並懷擾擾。民孫狼等因興兵殺縣主簿,作為叛亂,縣邑殘破。 固率將十餘吏卒,依昭住止,招集遺民,安復社稷。 狼等遂南附關羽。羽授印給兵,還為寇賊,到陸渾南長樂亭,自相約誓,言:「胡居士賢者也,一不得犯其部落。」一川賴昭,鹹無怵惕

可悲的是,【三國演義】還是對此只字未提,哪怕它完全可以在關羽北伐章節中順帶說下的。

三國演義 第74回: 卻說關公分兵一半,直抵郟下。
三國演義 第75回: 卻說關公擒了於禁,斬了龐德,威名大震,華夏皆驚。

9) 【三國誌】裏明確記載曹操對官渡之戰的大功臣許攸過河拆橋,殺害了他。

三國誌 卷12: 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
三國誌 卷12裴註引【魏略】曰: 攸自恃勛勞,時與太祖相戲,每在席,不自限濟,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兾州也。」 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內嫌之。其後從行出鄴東門,顧謂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則不得出入此門也。」人有白者,遂見收之。

結果【三國演義】把鍋都甩給了許褚一時氣憤殺人,把曹操從白眼狼洗成了白蓮花。

三國演義 第33回: 攸喚褚曰:「汝等無我,安能出入此門乎?」褚怒曰:「吾等千生萬死,身冒血戰,奪得城池,汝安敢誇口!」攸罵曰:「汝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 褚大怒,拔劍殺攸,提頭來見曹操,說許攸如此無禮,某殺之矣。操曰:「子遠與吾舊交,故相戲耳。何故殺之?」深責許褚,令厚葬許攸。

10) 【三國誌】裏多處記載曹操在創業中得到了袁紹的大力相助。

三國誌 卷17: 初,清河朱靈為袁紹將。太祖之征陶謙,紹使靈督三營助太祖,戰有功。紹所遣諸將各罷歸 ,靈曰:「靈觀人多矣,無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復何之?」遂留不去。
三國誌 卷1: 秋九月,太祖還鄄城。布到乘氏,為其縣人李進所破,東屯山陽。 於是紹使人說太祖,欲連和。太祖新失兗州,軍食盡,將許之。程昱止太祖,太祖從之。
三國誌 卷7: 祖圍張超於雍丘,超言:「唯恃臧洪,當來救吾。」眾人以為袁、曹方睦 ,而洪為紹所表用,必不敗好招禍,遠來赴此。超曰:「子源,天下義士,終不背本者,但恐見禁制,不相及逮耳。」 洪聞之,果徒跣號泣,並勒所領兵,又從紹請兵馬,求欲救超,而紹終不聽許。超遂族滅。洪由是怨紹,絕不與通。

而【三國演義】對此也完全忽略不計,誇大了曹操「英雄氣」的同時,也隱晦了他的過河拆橋。

再說對劉備和諸葛亮等人的抹黑:

1) 【三國演義】虛構了很多關於劉備的低端情節,結果在現代都成了劉備黑點。

比如「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劉安殺妻」,以及「劉備摔阿鬥」這三個橋段,都影響深遠,現在還有不明真相的公眾號拿它們來黑劉備虛偽,甚至炮製陰謀論。

三國演義 第15回: 卻說張飛拔劍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奪劍擲地曰: 「古人雲:‘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三國演義 第19回: 當下劉安聞豫州牧至,欲尋野味供食,一時不能得,乃殺其妻以食之。玄德曰:「此何肉也?」安曰:「乃狼肉也。」玄德不疑,乃飽食了一頓,天晚就宿。 至曉將去,往後院取馬,忽見一婦人殺於廚下,臂上肉已都割去。玄德驚問,方知昨夜食者,乃其妻之肉也。玄德不勝傷感。
三國演義 第42回: 原來阿鬥正睡著未醒。雲喜曰:「幸得公子無恙!」雙手遞與玄德。 玄德接過,擲之於地曰:「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趙雲忙向地下抱起阿鬥,泣拜曰:「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 後人有詩曰:曹操軍中飛虎出,趙雲懷內小龍眠。 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兒擲馬前。

而事實是這些橋段都是【三國演義】自己瞎編出來的,沒有任何史料記載劉備真說過或做過這種話和事兒。

雖然演義的作者們可能主觀是想贊美劉備(存疑,因為摔阿鬥這詩我覺得惡意滿滿),但創作出來的情節真的過於劣質。實際起到的效果完全是在醜化劉備,即魯迅說的「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

甚至可以說,劉備在現代人影響中絕大多數的黑點,都是【三國演義】虛構出來的。

2) 為了突出其他人的形象,【三國演義】大為貶低了劉備的能力,乃至在個別地方醜化了劉備的性格。

比如為了顯示諸葛亮的才能,【三國演義】將劉備的博望坡之戰移花接木到了他身上。

三國誌 卷32: 使拒夏侯惇、於禁等於博望。 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
三國演義 第39回: 卻說孔明收軍,關、張二人相謂曰:「孔明真英傑也!」行不數裏,見糜竺、糜芳引軍簇擁著一輛小軍,車中端坐一人,乃孔明也。 關、張下馬拜伏於車前。須臾,玄德、趙雲、劉封、關平等皆至,收聚眾軍,把所獲糧草輜重,分賞將士,班師回新野。 新野百姓望塵遮道而拜,曰:「吾屬生全,皆使君得賢人之力也!」

另外漢中之戰也基本都改成了諸葛亮一人的功勞,其實諸葛亮雖然功勛卓著,但主要體現於後勤。前線的首功還得是劉備本人,第二則應該是法正。

這還算好的,畢竟以劉備和諸葛亮的關系,可以不分彼此。

但【三國演義】下面的改編,就有點兒離譜了:

為了突出龐統,虛構出來了劉備一開始因為他醜而薄待他的情節,把劉備黑成了以貌取人之徒。

三國演義 第57回: 統見玄德,長揖不拜,玄德見統貌陋,心中亦不悅,乃問統曰:「足下遠來不易?」統不即取出魯肅書並孔明投呈,但答曰:「聞皇叔招賢納士,特來相投。」 玄德曰:「荊楚稍定,苦無閑職。此去東南數百裏,有一縣名耒陽縣,缺一縣宰,屈公任之。如後有缺,卻當重用。」

事實是在劉備任下,龐統本就升官了(從郡功曹升到了從事領縣令),很可能還是在沒有面試的情況下(面試後劉備非常欣賞龐統,直接再次升官了)。

且歷史上沒有任何記載說劉備以貌取人過,甚至都從未描述過龐統長得醜。

三國誌 卷37: 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 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裏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

相反,按照【三國誌】的記載,劉備用人能力極強,同時期最接近唯才是舉的就是他。

三國誌 卷32: 蜀中殷盛豐樂,先主置酒大饗士卒,取蜀城中金銀分賜將士,還其谷帛。先主復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許靖、麋竺、簡雍為賓友。 及董和、黃權、李嚴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吳壹、費觀等又璋之婚親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擯也,劉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有誌之士,無不競勸。

再比如為了突出張任,【三國演義】在益州之戰給劉備虛構了多次大敗。

但其實歷史上的張任雖然算個忠臣,打仗根本不是劉備的對手,多次為劉備所敗,並被擒殺。

三國誌 卷32: 璋遣劉璝、冷苞、張任、鄧賢等拒先主於涪,皆破敗,退保綿竹。
資治通鑒 卷66: 劉璝、張任與璋子循退守雒城,備進軍圍之。 任勒兵出戰於雁橋,軍敗,任死。

另外根據【三國誌】和【資治通鑒】等史料記載,劉備的益州之戰很可能野戰就沒敗過,唯一的挫折是雒城攻城戰,打了一年(整個益州之戰則是一年半左右)。

而在東漢末年,長期攻城戰並不稀奇,像曹操攻雍丘(195年八月到十二月)打了四個月,攻鄴城(204年二月到八月)打了半年;而袁紹攻東武陽(「歷年不下」)和易京(「連年不能拔」)也都打了至少一年。

結果演義把張任一個歷史上的龍套塑造成了名將,把劉備則寫成了廢物。光這點,就沒法說是在過度美化劉備了,過度美化張任還差不多。

3) 無限誇大註水了蜀漢的兵力,且虛構了孫吳求和的條件,繼而塑造了劉備和諸葛亮窮兵黷武的惡劣形象。

比如夷陵之戰硬給劉備註水出七十五萬大軍,再給陸遜一把火燒光。然而事實是歷史上劉備根本沒動用這麽多士兵,也沒有這麽多兵力(七十五萬兵得三國加起來才能湊出來的)。根據【三國誌】和【裴註】的側面記載,夷陵之戰中的蜀漢兵力應在五萬人左右,損失則是數萬人(包括陣亡和投降)。

三國誌 卷2裴註引【魏書】曰: 癸亥,孫權上書,說:「劉備支黨四萬人,馬二三千匹,出秭歸,請往埽撲,以克捷為效。」 帝報曰:「昔隗嚻之弊,禍發栒邑,子陽之禽,變起捍關,將軍其亢厲威武,勉蹈奇功,以稱吾意。」
三國誌 卷47: 遜隨輕重以兵應拒,自正月至閏月,大破之。 臨陳所斬及投兵降首數萬人。劉備奔走,僅以身免。

同時【三國演義】又虛構了孫權提出歸還荊州給劉備,被劉備拒絕的情節。以此塑造出劉備被仇恨沖昏了頭腦,窮兵黷武。

但其實歷史上雖然有孫權向劉備求和的記載,卻並沒說條件。而根據諸葛瑾的書信,大概率是完全沒有割讓荊州的意思,而是讓劉備接受既定事實的。

三國誌 卷32: 初,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 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 ,吳將陸議、李異、劉阿等屯巫、秭歸;將軍吳班、馮習自巫攻破異等,軍次秭歸,武陵五谿蠻夷遣使請兵。
三國誌 卷52: 劉備東伐呉,呉王求和,瑾與備箋曰:"奄聞旗鼓來至白帝,或恐議臣以呉王侵取此州,危害關羽,怨深禍大,不宜答和,此用心於小,末留意於大者也。試為陛下論其輕重,及其大小。 陛下若抑威損忿,暫省瑾言者,計可立決,不復咨之於群後也。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荊州大小孰與海內?俱應仇疾,誰當先後?若審此數,易於反掌。"

所以劉備拒絕罷兵也合情合理。

在夷陵之戰後,【三國演義】又莫名其妙的寫諸葛亮帶五十萬大軍南征,用嚴重兵力灌水塑造出蜀漢窮兵黷武。

三國演義 第87回: 是日,孔明辭了後主,令蔣琬為參軍;費袆為長史;董厥、樊建二人為掾史;趙雲、魏延為大將,總督軍馬;王平、張翼為副將;並川將數十員: 共起川兵五十萬,前望益州進發。

其實歷史上諸葛亮南征最多也就動用了數萬人而已。蜀漢要真能隨便有五十萬大軍,九成九統一天下了。

4) 【三國演義】還虛構了很多關於諸葛亮的低端情節,結果在現代也成為了他的黑點。

這裏面最有名的就是諸葛亮和魏延的反骨劇情,將諸葛亮塑造成了一開始就不信任魏延,多次排擠打壓他。同時把魏延也汙蔑成了反復無常的不忠之徒。

然而根據【三國誌】記載,諸葛亮對魏延整體很不錯,基本算是重用,也從沒暗中害過他,或者設計除掉他。

三國誌 卷40: 建興元年,封都亭侯。 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谿,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三國誌 卷40: 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祎、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亮適卒,秘不發喪,儀令祎往揣延意指。 延曰:「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雲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因與祎共作行留部份,令祎手書與己連名,告下諸將。
三國誌 卷40: 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

而魏延雖然性格問題非常大,且在諸葛亮死後各種騷操作亂搞,卻也從未想過背叛蜀漢。

三國誌 卷40: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 ,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 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結果兩人一個被【三國演義】黑成小人,一個被黑成叛徒,都明顯是醜化了。

PS: 【三國演義】虛構出的華容道情節其實也醜化了諸葛亮的人品(明知曹操命不該絕還讓關羽立軍令狀),但惡劣影響遠小於魏延「反骨」,就不贅述了。

綜上所述,【三國演義】對曹操主要的鞭撻,也就剩下奸詐和不忠了。問題是歷史上的曹操不但確實奸詐、不忠,還非常殘暴、虛偽呢,尤其這後面兩點被演義洗白了很多。

同時,【三國演義】根本沒有過度美化諸葛亮和劉備,反而因為有些虛構的情節水平過於拙劣,在事實上嚴重醜化了二人,給他們憑空制造出了很多歷史中本不存在的黑點。

這就導致如果光看【三國演義】,很難理解劉備對自己和曹操的對比評價有多準確。

三國演義 第60回: 玄德曰:「今與吾水火相敵者,曹操也。 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 若以小利而失大義於天下,吾不為也。」

甚至不誇張的說,現在很多曹粉劉黑,其實都是被【三國演義】之拙劣虛構/改編劇情所影響了的。

而如果這些人真能知道:曹操及其手下屠城遠不止在徐州一次、主動拿人肉當軍糧、且其治下強征婦女當慰安婦,橫征暴斂導致民變四起,恐怕其中很多人也沒臉再稱他為「可愛的奸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