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為什麽現在的古裝劇一股現代味?

2021-06-26影視

20210719更新

首先,現代審美變了,但古裝標準卻無法改變,用符合現代標準的西式小臉、高鼻深目明星們去套古裝,要麽撐不起衣服,要麽穿上龍袍也不像太子。

新老周瑜對比

黃維德無疑是符合現代審美標準的,瘦長臉型,英俊儒雅,他的現代裝應該會比洪宇宙更好看。

但古裝是不一樣的。

厚重的頭套會加高顱頂,再佩戴冠帽,一個瘦長臉就會被拉長成豎屏模式,比例很詭異,如果太瘦臉上沒肉,更會凸顯顴骨和太陽穴凹陷,整個人精氣神就弱化了。

反觀面如銀盤的洪宇宙,古裝後會延長輪廓,由1:1變成黃金比例0.618:1,看起來氣勢磅礴又不乏英俊瀟灑,周瑜氣率三軍的感覺就出來了。

古裝看重更圓潤更飽滿的面部,無論男女都是如此, 所以傳統「睡扁頭」也是來源於這種審美,老百姓不是傻子。但現代裝跟古裝要求相悖,所以流量愛豆們扮上古裝,總是感覺哪裏不對勁,大概率都是比例失調問題。

極端案例,瘦削長臉古裝

看老一輩古裝對比一下。

何晴也是珠圓玉潤型美人

再說另一點,是服裝設計和整體排程的不用心。為了單個演員好看,根本不顧劇情的需要,觀眾很容易錯亂。

猜猜誰是正室,誰是妾室?
兩個女人的背影,還有他們共同的男人

正常情況下,左邊女人服飾典雅華麗,繡金墜珠,尊榮無比,而且和台上的男人成雙成對,理應是正室。右邊一身淘寶貨,妾室無疑了。

但其實劇情裏,完全相反!

原因是, 演妾室身份的演員,咖位比正室演員高很多, 服裝完全是量身定做,造價不菲。。。

這是何等的臥槽!!!!令人吐血!!!!

讓我們看看老一輩的古裝服飾安排:

寶黛初會

黛玉雖然是女主,但服飾按照居喪禮儀,依然比三春淡雅很多,而寶玉作為這場戲主角,沒有按照書裏要求穿的太莊重肅穆,而是用紅色點亮,從而凸顯出這場戲主角的特色。所以呈現出的效果是,寶黛很搶眼,但服飾依然沒有逾越身後的老祖宗,非常規矩妥帖。

蔣幹盜書

蔣幹是盜書主角,但更大的控場角色是周瑜,所以二人衣服均和其他人不同。兩種藍衣雖然同色系,但對比度上周瑜的藍配白更加意氣風發,在一眾鎧甲的軍營中凸顯出周瑜卓爾不群的地位,後來的舞劍戲更明確了這種對比的美感。

萬千盔甲從中一抹儒雅藍白

私以為群英會這場戲,服飾設計、舞美設計、音樂設計都是老三國裏的翹楚。

說完了演員和服飾,現在說說劇情。

不知道編劇們是有心還是無意,現在古裝劇的劇情越來越現代化了,即使再所謂「考據歷史」等等, 細節上依然還是現代電視劇的思維邏輯

最典型的例子,是離別。

在高鐵四小時輻射全國大部份地區,飛機24小時飛遍全球的今天,離別是最不足掛齒的。即使是暫時分開,人們也可以寄托網絡和電話,實作真正的「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所以,我嚴重懷疑,現在的觀眾們無法適應和理解,什麽是「離別之情」,什麽是「撫今追昔」,什麽是「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什麽是「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寧戀本鄉一撚土,莫戀他鄉萬兩金
2010版西遊記,直接刪除了這句話,估計是怕觀眾理解不了。

在道路安保和醫療技術都很簡陋的古代,人們實打實的無法確定,意外和明天誰會先來。今天的離別,是否會成為永久的記憶?聲聲珍重再見,到底能否真正實作重逢?

離別的情感,是純粹而真摯的。這種感情既來源於送別的時刻,也來源於對自身未來的喟嘆。

昔年楊柳,依依漢南,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這種情感,成年觀眾已然很陌生。但有時候還會在小朋友身上得見。

【新唐書·晉陽公主傳】:王(晉王李治)每出合,主(晉陽公主李明達)送至虔化門;泣而別。

幼年的小妹妹送哥哥上學,天真的以為哥哥再也不會回來了,於是哭的泣不成聲。這在今天,也是二胎家庭的有趣場面。人類最早期的原始感情,其實並沒有變。

但粗糙的編劇並不想去體會這種細膩的情感,他們往往把古人和今人一體化。把古人的依依惜別當成機場送行,把古人的宜喜宜嗔當成約炮撩騷,把古人的忠孝節義當成職場厚黑,把古人的幽思盼歸當成癡女無聊。

古裝劇,其實是這些編劇的換裝遊戲而已。

今天七一,更新一點。

中國共產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 密切聯系群眾 ,黨執政後最大的危險是脫離群眾。

古裝劇也是如此,現在的古裝劇,沒有百姓,沒有窮人,沒有衣衫襤褸,沒有面如菜色。

這種設計,真的是非蠢既壞!!!

只有王公貴族才能出主角?只有高門大戶才有道德情操?即使平民百姓裏冒個女主,她最終的幸福歸宿也必須嫁入豪門???

這都是什麽封建糟粕!!!

放一段平頭百姓的經典笑容:

【老版水滸片段 阮氏三雄漁歌 爺爺生在天地間】

現在的偶像古裝劇,可還有這種豪邁瀟灑嗎?這才是最樸素的浪漫主義啊,比什麽撒花瓣、轉圈圈都高級的多的浪漫!

20210719,我又回來了。

今天我們來說說所謂「戲曲風格」。

戲曲化,絕對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成敗完全取決於導演的審美。畢竟有天才導演能從糟粕裏撿屎吃,還美其名曰「文化復興」。。。對,我說的就是披著黃梅戲外皮的雷劇【新洛神】。

(此處不想加圖片。。。)

真正的戲曲化,是博采眾長,兼收並蓄,借鑒戲曲裝扮和人物設定來凸顯主題。

先說戲曲裝扮。

猴哥有兩套衣服都屬於戲曲「文武袖」的範疇,此類裝束來源於戲曲文武生,一邊廣袖方便體現儒雅風流,另一邊束袖讓打戲利落好看。

現而今的古裝劇,一水的長袖曳地,或者披風飄飄,服裝師恐怕想都沒想過借鑒戲曲服飾,只是籠統的把戲曲風簡單粗暴地劃為「浮誇」,卻不知自己才是真正的井底之蛙。

再說人物設定。

老三國裏最經典的借鑒戲曲,是赤壁中的魯肅。

我們只說說其中草船借箭部份。

原著裏草船借箭,孔明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主角,挑事情的周公瑾排第二,魯肅充其量是個打醬油的旁觀者,「忠厚老實」四個字也就形容盡了。這樣寫的好處是凸顯了孔明的神機妙算,但影視化如果還這麽編,難免單調乏味。

好比德雲社裏郭德綱固然有本事,但單口相聲怎比一唱一和?沒有捧哏的於謙,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這時候,魯肅就充當了絕好的捧哏。

如今,老三國草船借箭的彈幕裏,不斷充斥著「魯萌萌好可愛」「調戲老實人」等等評價,這一版本魯肅「捧哏」的形象算是坐實了。

其實,更豐滿的魯肅形象,來源於京劇【群英會】,這也是央視三國借鑒的藍本之一。

【群英會 京劇老電影 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戎蕭長華葉盛蘭-嗶哩嗶哩】

版本很老,但絕對經典。

這裏的魯肅,比央三裏性格人物更明朗,他忠厚老實,卻深情厚誼,在面對孔明戲謔說「子敬救我」時,半是焦慮半是氣惱的吐槽孔明:「 誰叫你自己攬事?我只能給你準備上好的壽材和壽衣了呀!

話雖戲謔搞笑,情卻深厚真實。這句氣話,更展現出魯肅的忠厚靠譜,那種火燒火燎的著急感,又不乏幽默,更能夠襯托出孔明的神機妙算。個人覺得是比央三的魯萌萌又更進一步的人物體驗。

這就是傳統戲曲的魅力。

說完了借鑒戲曲的,我們來說說改變戲曲套路的。

老三國裏對女性描摹尤為妥帖,與戲曲相較,改動最大的當屬宛城之戰裏的鄒夫人。

京劇【戰宛城】鄒氏

在京劇的人設裏,鄒氏是個風騷寡婦,最保守的版本也是外表端莊內心放蕩的那類,建國前【戰宛城】裏還有粉戲,後來慢慢刪除,但總體人設變化不大。

央三根本沒有按照戲曲套路來設定鄒夫人,直接把她定義為「 亂世薄命女,身不由己 」,且為她和典韋共同譜寫了【淯水吟】一曲,這種香草美人式比喻簡直是神來之筆,把兩個人的人物形象都拔高不少,連帶著好色的曹老板格調都文明起來了!

【【淯水吟】電視劇版+完整版-嗶哩嗶哩】

歌詞如下:

我本飄零人,薄命歷苦辛,

離亂得遇君,感君萍水恩。

君愛一時歡,烽煙作良辰,

含淚為君壽,酒痕掩征塵。

燈昏昏,帳深深,

淺淺斟,低低吟。

一霎歡欣,一霎溫馨。

誰解琴中意,誰憐歌中人。

妾為失意女,君是得意臣,

君誌在四海,妾敢望永親。

薄酒豈真醉,君心非我心,

今宵共愉悅,明朝隔遠津。

天下正擾攘,四野多逃奔,

須臾刀兵起,君恩何處尋。

生死在一瞬,榮耀等浮雲,

當君凱旋歸,能憶樽前人。

燈昏昏,帳深深,

君忘情,妾傷神。

一霎歡欣,一霎溫馨,

明日淯水頭,遺韻埋香魂。

拋開戲曲的獨有藝術,我們僅僅看人物設定。從噱頭角度來說,風騷寡婦當然更吸引人眼球。但央三的鄒夫人人設,形成了極有文化內涵的共鳴,這裏的鄒氏,不僅僅是一介女流,更是典韋的分身,更是當時亂世中蕓蕓眾生的代表。

新三把宛城之戰刪除了,假如他拍的話,大概率會讓鄒氏和曹操談個戀愛吧,這種設定,可以說非常符合新三的格調了。

看看有沒有人看,想想再吐槽。

公眾號:南糯小築。

一個可以提升審美的公眾號,一個冷靜理性的吐槽平台,一個化知識為實用的文化交流站

每一個人都應該被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