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於正的影視作品是不是在挑戰觀眾的底線?

2019-04-08影視

你們知道嗎?於正的新劇【當家主母】殺青了!

雖然還沒開始宣傳,但網上的討論度已經很高了。

首先是演員陣容。

【當家主母】是一部大女主戲,目前官宣的女主有 蔣勤勤、黃奕、楊蓉...

看名字,全都是我們記憶中的美女!



記憶中的蔣勤勤溫柔端莊,知書達理,是典型的古裝美女。

黃奕的長相雖然不是古典派的,但搭配適當的妝容,或嬌俏靈氣,或英氣逼人,也塑造過李玉湖、馮素珍、俞秀蓮等經典古裝角色。

而楊蓉,雖然這些年一直不慍不火,但說起古裝美人,在明艷狠辣的風格裏,她也是代表人物。

但無獨有偶,這三個經典的古裝美女,在【當家主母】這部劇中全都翻車了,蔣勤勤甚至被網友調侃是「女裝版」張一山。(天吶,不會吧?)

從官宣的劇照來看,蔣勤勤的造型不僅沒有拉升顏值,反而成為顏值的累贅,給人一種陰森恐怖的感覺,甚至有網友吐槽說: 「讓人瘆得慌!」

除此之外,殺青影片中,離開了磨皮濾鏡,松弛下垂的皮膚和組織,原來女神也會老。

甚至有人調侃: 「本來想看菀菀類卿,沒想到純元皇後變成了宮裏的老嬤嬤。」

U1S1,今年已經45歲的蔣勤勤保養得已經hin不錯了,只要妝容和打光跟上,劇中的狀態應該比殺青路透好很多。

而黃奕,有人形容她在劇中的造型:「就像是【老鷹怪】附身,好怕稍不留意她就要從照片中跳出來把我啄走。」

可能很多人納悶兒了,前幾天黃奕還因為美照上了熱搜,怎麽到了【當家主母】裏就翻車了呢?



主要還是因為妝容和濾鏡的問題。

自從【延禧攻略】開始,於正就把 咬唇妝和低飽和濾鏡 紋到了電視劇上。雖然低飽和度會增加畫面的質感。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比如黃奕,她的唇部本身就比較尖細,再加上咬唇妝或裸色妝,就會顯得刻薄。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的劇照都一言難盡,比如楊蓉的劇照還是挺不錯的~

但殺青影片中的她,仿佛讓人看到了第二個舒暢,這臉到底是填了幾噸玻尿酸,又腫又脹。

楊蓉,聽舒暢一句話,放過玻尿酸,放過你自己。

你們有沒有發現,蔣勤勤、黃奕、楊蓉這三位女主裏面有兩位都是瓊瑤女郎?而且除了這兩位,另一位瓊瑤女郎王艷也有客串哦~

嘿嘿嘿~八卦來了!

於正對瓊瑤阿姨有一種莫名的執著,是一個 瓊瑤女郎集郵愛好者 ,幾乎把耳熟能詳的瓊瑤女郎都找了個遍。

比如,【胭脂雪】中的範冰冰、劉雪華。

【美人心計】中的林心如。

【延禧攻略】中的秦嵐、張嘉倪。

【陸貞傳奇】中的趙麗穎、海陸。

【班淑傳奇】中的李晟。

有網友調侃,於正還差趙薇、劉濤、馬伊利,就能集滿新舊【還珠格格】的女主演了。

關於於正為什麽在打官司輸給瓊瑤後,還這麽鍥而不舍地捧瓊女郎,有網友猜測:

到目前為止,雖然這部劇的爭議不斷,但對於內容網友還是很期待的。

這部劇講述的是,清雍乾年間,姑蘇一帶的織造業獨領風騷,蘇繡、緙絲均是朝廷貢品。

蘇州府任家世襲蘇州織造行領織職務,擁有祖傳的緙絲秘技。

後來,任家因為種種原因,陷入了重重危機。

任家家主任學堂下落不明,她的夫人沈翠喜(蔣勤勤)為了保住任家的緙絲秘技和唯一的血脈,與情敵曾寶琴(楊蓉)攜手奮鬥。

嘖嘖嘖,下面這張劇照,蔣勤勤和楊蓉真的是「姬情」滿滿~

愛姬藝,不愧是你! (愛奇藝,不愧是你!)

言歸正傳,看了劇情梗概你們應該會發現這部劇的劇情圍繞 緙(ke)絲 這門傳統絲織技藝。

說到緙絲,相信很多人都比較陌生,但它卻是 「織中之聖」 ,並且在2006年入選第一批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錄,2009年又入選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果僅僅觀看緙絲作品,比如【延禧攻略】中的團扇,很多人會以為她是一種刺繡作品。

但實際上不然, 緙絲是一種絲織工藝,是「織」法的一種。

緙絲具體的起源時間目前還沒有準確的定論,但根據現有的資料,這種織法 最早始於毛織品,到了隋唐時期和蠶絲結合才演變成了「緙絲」。

那到底什麽是緙絲呢?



在了解緙絲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織錦,傳統的織錦采用的是 「通經通緯」 的方法,也就是 緯線從頭到尾貫穿全部經線



而緙絲采用的是 「通經斷緯」 ,也就是說緯線不是一貫到底,而是根據圖樣 在限定的範圍內往復穿行 ,達到圖樣邊界的時候緯線就會折回。



這種「通經斷緯」的織法,修去多余的線頭後,可以讓緙絲品 正面兩面的花紋完全一樣。

不難發現,相較於傳統的織錦,緙絲的工藝更加復雜,所耗費的工時也更加長。

民間自古就有 「婦人一衣,終歲方就」 之說,意思就是婦人的一件衣服,需要一年才能制作好。



根據歷史資料記載,清代皇帝的緙絲龍袍,織造人員多達 2602人 ,即便是這樣也要花費 390個工作日 才能制作出一件龍袍。

所以,緙絲又有 「一寸緙絲,一寸金」 的說法。

一件清代緙絲作品可以拍賣到 幾十萬到幾百萬 不等,比如下面這件清代康熙年間的【緙絲華豐三祝圖】在2015年以253萬的價格成交。

雖然我們現在對緙絲的認識大多來源於清宮劇皇帝的龍袍、嬪妃的服飾,但實際上 緙絲最早並不是為皇室所用



緙絲產生於民間,比如唐代的時候,很多婦女會在高腰裙胸下系一條細帶,既能起到裝飾作用,又可以顯露胸部曲線。

這種類似於腰帶的細帶有很多種類,其中最昂貴的就是緙絲制品。

不過到了北宋末年,受到社會文藝思潮的影響, 緙絲藝人們開始臨摹文人的畫作 ,也就是這個時候緙絲這項民間工藝走向了藝術殿堂。

你們看,藝人們臨摹的【紫芝仙壽圖】,絲紋勻細,工麗典雅,配色古樸,神韻生動。

而到了南宋時期,緙絲畫達到了巔峰時期,甚至有人說只要是中國畫有的題材,在克斯作品裏都能找到相對應的。

而要說宋代的緙絲高手,那就非朱剛莫屬。

朱剛是南宋年間一位神秘的畫家,她的作品備受追捧,不過除了一款「朱剛印」外,沒有人知道她的真身,實際上她是江南大絲商龐家的兒媳。

朱剛字克柔,她其實並不在乎江湖上的聲譽,她想要的是織出最好的緙絲畫。而在朱克柔眾多緙絲作品中,最出名的是【蓮塘乳鴨圖】。

這副緙絲畫,是用經線做底,墨線勾勒輪廓,再用緯線織出色彩。

做工十分精細,色彩豐富,暈染層次分明,尤其是畫作上荷花的花瓣、鴨子的羽毛,簡直栩栩如生。

也正因為朱剛的作品的確優秀,當時的人們爭相收藏, 甚至連皇帝也派宦官到江南去搜集。

宋徽宗還親筆在一幅【碧桃蝶雀圖】上題詞: 「 雀踏花枝出素紈,曾聞人說刻(緙)絲難。更知應是宣和物,莫作尋常黹繡看。」

而到了元代,因為受到尚金習俗,緙絲作品中開始使用金線,其中比較有名的作品是【緙絲東方朔偷桃圖軸】。

明清兩代,除了書畫,緙絲作品也被用於更多的領域,比如佛像、室內陳設(屏風、荷包等等)、服飾,可以說十分流行。

我們不僅可以從各種清宮戲中看到無處不在的緙絲制品。

還能從當時的文學作品中找到緙絲曾經的盛況~

比如【紅樓夢】第七十一回:「那種只有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紅緞子緙絲【滿床笠】,一面是泥金百壽圖,是頭等的。」

其實緙絲在上世紀80年代也曾迎來過短暫的黃金時代,當時日本人很喜歡緙絲制品做腰帶,所以那時緙絲制品的需求量不斷增長,最繁華的時候蘇州緙絲工人多達一萬多人,可以說規模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

曾經輝煌的緙絲工藝,在上世紀90年代,隨著工業的發達, 緙絲制作周期長、成本高、價格貴而逐漸沒落。

到了現在,甚至很多人即便是看到緙絲作品,也不知道它為何物。

羊有時會在網上看到吐槽,說我們國家沒有奢侈品。

可是你們看,緙絲作品,無論是原材料,制作工藝,還是文化底蘊,絕對不遜色於國際上任何一件奢侈品。

所以啊,我們哪裏是沒有奢侈品,只是我們的奢侈品在不斷地「被遺忘」。

但好在有很多的匠人還在堅守,有很多的電視節目(比如【國家寶藏】)在為我們發掘,讓我們有機會去走進這些因為社會快速發展,而被我們漸漸遺忘的寶藏。

希望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彌足珍貴的寶藏,讓它們被越來越多的人重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