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水滸傳】有沒有一種大家都認為好的結局?

2015-10-06影視

有。


吳讀本【水滸傳】——一個已經失傳已久的版本——可能是【水滸】問世後的同人文——也可能是【水滸】前作的存在。


現在通行版的百回本、百二十回本,都存在招安賣命與落草聚義的內在矛盾,因為前期對好漢聚義渲染的太多了。


不少讀者對最後招安賣命的章節不太友善。


然而同時期的水滸同人文或者前作——「吳讀本【水滸傳】」,則不存在這樣的大矛盾,結局也算是大家都好的團圓。


通行版是強調了王朝內部的階級矛盾,吳讀本則強調了王朝的民族矛盾,也就是宋江打出「扶宋抗金」的旗幟。


宋江團伙和宋朝不再是矛盾鬥爭的物件,轉而抵抗金國入侵才是主要矛盾,並且故事是在圍繞這個矛盾進行。


吳讀本水滸對通行版的設定改動較大:


時間線:吳讀本是靖康恥後南宋初年,通行版的北宋後期主要是宣和年間;


地點:吳讀本聚義地點是淮南,通行版是水泊梁山;


人物:吳讀本應該也是天罡地煞108,只不過具體人設可能變動,比如通行版炮手是轟天雷淩振,而吳讀本的炮手則是雷橫,所以人設上可能不太一樣;四大寇的設定也不同,通行版是宋江、王慶、田虎、方臘,吳讀本是宋江、方臘,高托山、張仙,征遼變成了抗金。


通行版劇情是前期大聚義,後期當刀子賣命。


吳讀本則是靖康恥後北宋滅亡,宋江是低階小吏員,因為行賄失敗被發配,但是跟通行版一樣江湖名聲巨大,發配到淮南的時候被一眾好漢搭救。


並且推舉他當扛把子,宋江多次拒絕後才同意,但是跟眾好漢約法三章:


宋室流離,金人相陒,茍能我用,當聽其指揮,立大功名。此寄命之鄉,非長久之計也 。」


這就是確定了「扶宋滅金」的鬥爭主旨。


然後宋江隊伍壯大,引起朝廷的忌憚,比較架空的一面就來了,明明已經是南宋初年了,結果朝中反派還是蔡京和童貫,估計是因為南宋初年除了秦檜以外,實在找不出像樣的反派了。


在擊敗童貫等的圍剿後,宋江等人遊覽西湖潛入杭州皇宮(對應通行版的大鬧東京),遊覽西湖時宋江還立誓說:


誓清中原,長江擊揖,水驚波撼,將軍用命。


最後戴宗潛入皇宮,看到屏風上四大寇的名單(對應通行版柴進入禁苑),回來後報告給了宋江。


宋江覺得朝廷既要應付金人南下,還要操心自己這群草寇,實在是有違自己「扶宋抗金」的初衷。


於是騷操作就來了,宋江主動承擔了「剿四寇」的責任,雖然沒有招安,但他還是出兵平定了山東張仙、河北高托山以及江南方臘。


此時宋江還沒有被招安,完全是自發幫朝廷「攘外必先安內」了。


其實到這裏會發現,方臘也是穿越了,明明北宋末都被平定了,到南宋初還在蹦跶。


後來朝廷看宋江這麽主動,於是就招安了宋江,本來宋江是打算北上抗金的,結果被奸臣們謀害了。


假使善遇之,俾當一面,未必無宗澤東京之捷,翟進西京之捷,徐徽言晉寧之捷,嶽飛廣德朱仙鎮之捷,韓世忠江中之捷,張榮興化之捷,吳玠仙人關之捷,楊沂中耦塘之捷。合戰拒虜,取其死力 。」


如果朝廷能把宋江用好,宋江絕對也是抗金時能獨當一面的人物,就像宗澤、嶽飛、韓世忠、吳階等人一樣,肯定抗金的局面會更好。


雖然宋江一味的想要抗金,但最終還是死於奸臣之手,這個人設八成是參考了嶽爺爺。


故事還沒有結束,吳讀本對人設改動最大的——應該就是通行版裏的奸臣高俅了。


貌似吳讀本裏的高俅是個正面角色。


宋江等人被謀害後,高俅非常同情他們的遭遇,把他們當作天罡地煞立碑紀念,而且致以深切的哀悼。


死之後,感高球(俅)天罡地煞之說,碑以紀名,祭以乞哀。


高俅從通行版裏的開篇人物,變成了吳讀本裏的收尾人物,應該對應的是洪太尉放走妖魔的劇情。


其實這個版本的故事、結局和立意,我覺得應該是最符合讀者口味的介紹了。


宋江和眾好漢不再糾結於招安的問題,他們與宋朝的階級矛盾,被與金國的民族矛盾所取代。

通行版裏的劇情推薦靠招安,吳讀本裏靠的是抗金,更讓人感覺出宋江沒有那麽尬黑,相反是憂國憂民的設定。

除了時間、人物太過架空外,整體感覺解讀不出太多陰謀論,算是爭議會比較小的版本了。

只不過「吳讀本【水滸傳】」已經失傳。

現在僅存在吳從先讀後寫的讀後感,我們只能從他的只言片語中,推測一下劇情邏輯。

這版水滸可能是通行版同人文,也可能是通行版的前作。

我個人認為是前作的可能性更大。

因為裏面出現的四寇中的高托山、張仙等人,是確實存在的歷史人物,跟杜撰的田虎、王慶差別很大。

宋江的聚義地點從梁山搬到淮南,也符合正史對宋江「 淮南盜 」身份的記錄。

所以是通行版前作的可能性很大。

此外民國張恨水的【水滸新傳】,主旨也變成了抗金救國,大致劇情跟「吳讀本」類似。

不知道是不是受「吳讀本」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