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有哪些被用濫了卻仍有效的經典情節橋段/套路/老梗?

2017-05-10影視

我以前提到過這個問題,不妨展開說說。即傳統史詩奇幻的主角成長「套路」。

傳統史詩奇幻的故事往往這樣展開:以中世紀時代為背景的架空高魔世界,主角是農夫之子/廚房小工/領主城堡小廝,某日一個老巫師/老戰士到訪,告訴主角,其實他身負高貴血脈,乃對抗邪惡、拯救世界之關鍵,正好邪惡勢力殺來,老巫師/老戰士帶著主角逃亡,一路收集夥伴,組成多種族多職業隊伍;同時尋找神兵利器,與各國首領結盟。最終主角成長為領袖,組成大軍擊敗邪惡的魔王。

這個套路的起源,自然是托爾金的【魔戒】系列。灰袍巫師甘道夫的造訪,打破了佛羅多的寧靜生活,促使他踏上旅程。護戒小分隊的種族包含哈比人歷險記、人類、精靈、矮人,和...邁雅;職業有持盾戰士、弓箭手、法師——那時還沒有後來傳統史詩奇幻明確的職業劃分。佛羅多是表之主角,而裏之主角是阿拉貢,淪陷魔戒與他復歸王位的過程疊合。阿拉貢具有後世史詩奇幻主角主角的各種特點:血統高貴,天賦秉異,領袖氣質,暫落凡塵;以及,手握神兵納西爾聖劍——武器、寶具是史詩奇幻主角成長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繼續追索,這一人物塑造方式可以上溯至古希臘神話的英雄樣版,「流浪的高貴英雄」出現在很多神話中。考慮到托爾金本來就意圖打造創世神話,可以說古典英雄角色在他手上發揚光大。

將這些「套路」推廣的,一是出版社,二是桌面遊戲。【魔戒】獲得商業成功後,出版社有意推動史詩奇幻書籍的出版,產生了一大堆具有相同要素/套路的史詩奇幻小說。九十年代,限於轉譯問題,大陸地區能夠接觸史詩奇幻的作品不多,由台灣第三波引進的「龍槍」系列——以「龍槍編年史」系列和「龍槍傳奇」系列為代表——透過各種渠道(主要是盜版)進入國內,引起很大反響,成為很多人的史詩奇幻啟蒙書籍。而這套書其實是「龍與地下城」桌面遊戲的衍生小說。

準確的說,Gary Gygax創造的「龍與地下城」不是一個世界,而是一套系統,你可以用這套系統創造自己的世界。「龍與地下城」所受影響眾多:多種族設定來自魔戒,半身人種族便是哈比人歷險記,由於版權關系,使用了Halfling一詞;多元宇宙設定(貌似)來自羅傑-澤拉茲尼的【安珀誌】系列;透過記憶施放魔法的設定來自傑克-萬斯的【瀕死的地球】; 而冒險/跑團——哪部史詩奇幻不跑團呢?「龍槍」系列創作意圖是為「龍與地下城」桌面遊戲作宣傳,性質與【星際爭霸】、【魔獸爭霸】、【暗黑破壞神】之類遊戲衍生小說相同,卻獲得巨大成功。兩位作者Margaret Weis和Tracy Hickman是跑團愛好者,在一次跑團過程中,一位朋友刻意壓低聲線扮演的法師很受歡迎,於是將其寫入小說,成為人氣角色雷斯林。說白了,【龍槍編年史】是跑團戰報。

以「龍與地下城」系統打造的遊戲,也具有上述橋段。多種族多職業小分隊肯定少不了;試圖淪陷世界的邪惡力量總是蠢蠢欲動;主角以拯救世界為目標,帶領小分隊東奔西跑,還能與隊友發展羅曼關系。看看主角的出身:「博得之門」系列中,主角是神之子,原本過著平靜的生活,邪惡勢力來襲,養父被殺,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無冬之夜2】中,主角是英雄之子,原本在鄉村過著平靜的生活,灰矮人來襲,不得不帶著寶具碎片踏上旅程。同樣由Bioware開發的【龍騰世界】系列,不再使用D&D系統,但整個世界設定是典型的史詩奇幻風格。

套路使用太多,必然招致沒落。90年代新史詩奇幻興起,傳統史詩奇幻輝煌不再,但一些要素依然有所保留。舉個例子,「冰火」中囧雪的成長歷程便是典型的傳統史詩奇幻主角橋段:血統高貴,出身受歧視(有點像【龍槍編年史】主角半精靈坦尼斯),天賦秉異,肩負重任;從守夜人小卒做起,經人生導師(比如熊老)點撥提拔,歷經長城內外冒險,成為抵禦異鬼的關鍵人物。

當然,說到這你會想到國內網絡小說——我沒看過網絡小說,不過這可以理解,畢竟網絡小說以個人為視點人物,必然涉及人物成長。【沙丘】作者法蘭-赫伯特為【莎娜拉之劍】(因第一部故事結構太像【魔戒】,遭受很多批評)辯護說,托爾金為史詩奇幻設立的各種要素,後人難免使用到。也就說,類別大框架在那裏,只要涉及這個類別,肯定避不開。如果作者使用合理,沒必要以「剽竊」、「抄襲」譴責。哦對了,說到這我又想到洛伊斯-比約德(Lois McMaster Bujold)的太空歌劇「米里斯」系列。主角米里斯出身貴族,卻因骨骼易碎癥成為五短身材,頗受歧視。生理殘疾導致他無法像父輩透過軍功建功立業。好在他有出色的智識,以頭腦而非武力解決問題。 「米里斯」系列的背景是廣闊的宇宙,但政治結構類似封建社會,有帝國、有貴族、有政治陰謀、有勾心鬥角。該系列多次獲得雨果、星雲獎。考慮到出版時間,「冰火」的小惡魔是受這個人物影響嗎?

這一角色成長方式,已突破史詩奇幻範疇,進入其他類別幻想小說。比如——「哈利-波特」系列,非常典型的史詩奇幻主角成長路線:血統、夥伴、重任;導師、寶器、魔王。我曾看到有評論批評「哈利-波特」系列太「傑克蘇」,其實作者已經盡力用青少年煩惱平衡。但「白人救世主」情結的確是黑點,以至於後來J-K-羅琳在舞台劇中欽點黑人演員飾演赫敏,試圖扭轉原著的價值觀,偏偏粉絲不接受,唉~~~

【安德的遊戲】,作為青少年小說,主角的成長描寫必然少不了。本身內建高天賦,艱難險阻一一克服化解,收了一群隊友,最終拯救世界。【沙丘】,主角保羅出身貴族,因政治陰謀家道中落,獲得預知能力,團結當地土著,復仇,加冕為帝國皇帝。逆襲過程極似王子復仇記。【星際大戰】和【質素效應】相當於將中世紀的史詩奇幻故事放到太空歌劇背景,你可以將各種要素一一對應。

在新史詩奇幻中,「初出茅廬的主角一路成長為大英雄」的成長模式淡化,作者越來越追求人和世界的復雜性:世界不再善惡分明,主角也有人性陰暗面。另一種類別主角逐漸吃香,即出場內建經驗裝備,卻為過去陰影纏結。但有一點不變:主角若沒有血統,則必有天賦;若沒有天賦,則必須勤奮;若沒有勤奮,至少運氣好。若連運氣都沒有...快別做夢了!去做個膝蓋中箭的門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