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看到【水滸傳】的結局,心裏太難受了!誰能說說為什麽要這樣寫,讓我釋然一些?

2021-08-21影視

目前通行版本的【水滸傳】大結局,就是【宋公明神聚蓼兒窪 徽宗帝夢遊梁山泊】那一回。

這是個頗有深意的收尾。

因為在此之前,著書者足足有三次機會可以終結這部小說,然而,卻沒有這麽做。

第一個機會,就是「 石碣受天文,英雄排座次 」。

金聖嘆刪改的七十回本,就結束在這裏。

這樣做的優點,當然很明顯,畢竟最精彩的故事都已經講完了。

然而,缺點也同樣明顯,最大的問題,就是 情節上的不完整。

從宋江上山,在還道村遇九天玄女之後,就承接了「 全忠仗義、輔國安民 」的使命,三卷天書,按納住了他那點「 猛虎臥荒丘 」的反心。

隨後,從徐寧開始,宋江就用「招安」的說辭勸降了多位官軍將領,還在晁蓋死後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

但直到七十回本結束,「招安」的承諾始終沒有兌現,依然是空中樓閣。

其次,「大聚義」時,天降的石碣上,一面寫著「替天行道」,另一面則是「忠義雙全」,而百八將的誓言是「 共存忠義於心,同著功勛於國,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

可到這裏為止,梁山泊還沒有著任何功勛於國,也沒有絲毫保境安民的行為。

另外,九天玄女還有過「 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兇。北幽南至睦,兩處見奇功 」的法旨,被金批本刪掉,誓言也做了修改。

但無論怎樣,「招安」和「為國盡忠」的主題,都是書中早已埋下的伏筆,就算百般刪改,痕跡也難以消除殆盡。

在「排座次」時收尾,顯然是對之前種種線索的無視。

再說金批本的主題。

盡管金聖嘆一直被罵為「反動文人」,認為草寇壓根不配被招安,但是,他節選的這個版本,在客觀上,恰恰是最「誨盜」的一本小說。

如果唯讀前七十回,讀者很容易得出結論:這些嘯聚山林的強人戰無不勝,豪氣幹雲,最後隊伍日益壯大,還豎起了大旗,天下慕名。

綠林好漢大聚義,江湖豪傑逞英雄 」,小說在草莽大聚會的高潮裏終結,不是「誨盜」又是什麽?

哪怕金先生後來強行續貂了一個「驚噩夢」的結尾,也依然不能改變這種印象。

畢竟,「官逼民反」的現實已經在這七十回裏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第二個機會,是第八十二回的「 分金大買市,全夥受招安 」。

在「大聚義」之後,梁山泊又經過了入禁院、鬧東京,宋江見過了李師師,燕青和李逵也打過擂台、捉過鬼,然後兩贏童貫、三敗高俅,取得多次反圍剿的勝利,又經歷了偷酒扯詔,以及濟州城外的兩次詔安失敗,最後,燕青終於討得宋徽宗的親筆赦書,迎來了宿元景太尉親臨山寨。

至此,詔安大計方才告成。

隨後,梁山百八將從東郭門入東京城,接受檢閱。「天子引百官在宣德樓上臨軒觀看」,而「東京百姓軍民,扶老挈幼,迫路觀看,如睹天神」。

這無疑是梁山泊的高光時刻之一。

假如在此結束,【水滸傳】會是一本關於「 發跡變泰 」的樸刀、桿棒小說,講述的是「殺人放火金腰帶」的江湖黑幫傳奇。

第三次機會,是「 魯智深坐化,宋公明還鄉 」,也就是全書的倒數第二回。

到「全夥受招安」為止,整部書的氛圍一直是高歌猛進、激昂向上,從第八十三回開始,故事的情節便急轉直下,情緒幾乎是斷崖式下跌。

就在這一回裏,宋江在當年大宋朝起家的地方——陳橋驛,殺了一個無名小卒。

在此之前,梁山泊打過不少敗仗,也死過很多嘍羅,然而,這個小卒之死,卻被鄭重地寫進了回目:【 宋公明奉詔破大遼 陳橋驛滴淚斬小卒 】。

因為,他不是死在戰場上,而是由於和貪官發生爭執,最終死於自己人之手。

僅僅是數日之前,梁山泊剛剛接受了檢閱、朝見過天子,吃了光䘵寺的禦筵,喝過良醞署的美酒,看過教坊司的歌舞,處於人生巔峰,可是緊接著,「官逼民死」的場景又再次上演。

從此以後,哪怕是破遼大獲全勝,凱旋歸來後再次面君,都無法提振讀者的熱情。

智真長老「當風雁影翻,東闕不團圓」的偈語,一直照應到最後的大結局。

故事如果在第九十九回收尾,【水滸傳】會是一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的愛國小說,主旨是講述 綠林好漢洗心革面,靖忠報國,死而後已 的事跡。

從情節上看,百八將至此已完全實踐了「大聚義」時的誓言,也做到了上天「去邪歸正」的要求,完成了各自的道行。

從各人的下場來看——

勇悍的,戰死沙場;幸存的,加官進爵。

乖覺的,歸隱山林;覺悟的,坐化圓寂。

命蹇的,病中亡;求閑的,遁海外。

最後,是「 揀盡蘆花無處宿,嘆何時玉關重見 [1]

死者已矣,存余各人領了誥命,四散赴任,宋江也攜弟弟宋清衣錦還鄉,追祭老父,重建九天玄女廟,小說如果在這裏結束,絲毫沒有問題。

畢竟,屬於「水滸」好漢的傳奇,已經落幕。

然而,【水滸傳】偏偏還有最後一回。

這一回裏發生了許多事:

盧俊義、宋江被四奸臣用藥酒毒死,宋江又毒死了李逵,吳用、花榮趕到墳前自縊,四人歸葬蓼兒窪,然後宋徽宗、宿太尉夢遊梁山泊,在兩處大建廟宇,敕封百八將。

如果說,魯智深坐化成佛,宋公明衣錦還鄉,多少還有點圓滿的意味,那麽這最後的章節,就是將僅存的美滿也撕破了。

為什麽編著者非要寫出一個「 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凈 」的結局?

【水滸傳】最後一回中,【徽宗帝夢遊梁山泊】一節是個饒有意味的段落。

在淒慘悲戚的異次元世界裏,以宋江為首梁山百八將仍然希冀自己的忠義之心能夠上達天聽,被皇帝知曉,而此時的宋徽宗卻身處在李師師的青樓。

就像當初招安要靠打通枕上關節一樣,江湖好漢的「忠義」精神始終被放置在花街柳巷,需要借助煙花女子的美色才能抵達君王駕前。

兩下對比,更顯出滿朝奸臣還不如一個娼妓。

一邊是軟玉溫香的名妓溫柔鄉,一邊是鬼影幢幢的陰魂梁山泊,宋徽宗的夢境就在兩者之間穿越。

然而,他剛一瞧見「忠義堂」三個字,宋江背後就轉出天殺星李逵,手提斧子,厲聲高叫,要找他報仇。

能夠「 輪起雙斧,徑奔上皇 」的人,除了黑旋風,也沒第二個人了。

天殺星 」的名號在這一層意義上,是指能夠「殺天子」的那個人(百二十回本,還有李逵夢中殺四奸臣的情節)。

另外,冤有頭,債有主,李逵很準確地把害死自己的這筆賬,算在了皇帝老兒,而不是宋大哥的身上。

大海歸瀾,到頭結穴,「至聖至明」的道君皇帝才是這黑暗世道的源頭,理應在「忠義」的牌匾下,被天殺星的板斧砍死。

盧俊義「驚噩夢」和宋徽宗「驚噩夢」,【水滸傳】最常見的兩大結尾都把關鍵詞落在「夢」和「死」上。

但歸根結底,只是一個字「 」。

表面上寫的是「 生當廟食死封侯,男子平生誌已酬 」,但實際上,讀書者都看得明白:「 到得功名成遂,已是漏盡鐘鳴,可發清夜深省 」(容與堂本第九十九回總批)。

容本裏,有李贄對一些梁山頭領結局的點評:

傳中獨智深、武松二人出色,其結果如此,方見英雄收場本色。(批武松留六和寺)

燕青去得伶俐,李俊留得隱秀。(批李俊詐病)

一時同死,千載猶生。(批吳用、花榮自縊)

一部書說至此,使人熱腸憤氣一時俱消,並英雄忠義等字都應掃卻。 (批燕青辭別盧俊義)

華夏國的歷史太長,永遠都是「是非成敗轉頭空」,「浪花淘盡英雄」,無論哪個時代都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作為一種「反抗——絕望」的敘事模式,【水滸傳】一定要寫盡這千百年來不曾擺脫的歷史輪回。

這是歷史,亦是當下。

註:文中插圖,出自人民美術出版社水滸連環畫之 30【蓼兒窪】,周申先生繪。

2021.8.18

參考

  1. ^ 宋江詞,見百回本第九十回「雙林渡燕青射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