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碼

為什麽日本總是點錯科技樹?

2019-05-31數碼

我贊成題主的論點(點錯了科技樹),但題主找錯了論據。

實際就是 @孟德爾所說:點錯科技樹才是正常情況,點對科技樹的是廣種薄收的結果,甚至是偶然。

題主的論據,就像在雙色球開獎之後,罵那些沒有中獎的人選錯號碼;

或者說在一場爆冷的比賽結束後,罵那些買強隊贏的下註者太蠢一樣。

可能題主太年輕,否則就不會拿CD來舉例了。

實際上,CD的出現,是一大革命。

我開始做膠木唱機的,我們當時追求降低的膠木唱機的失真度、訊噪比、隔離度。

我們會」瞻仰「國外的頂級唱機技術,歐美這方面做得很優秀,很多企業精心打磨唱機。

我們也學著他們的方式,唱座同唱盤分離,唱臂同唱頭分離、唱頭放大器同唱頭分離。

每樣措施都能改善一點效能,但是,成本就蹭蹭蹭的往上漲。

每一次分離,就意味著成本增加。

CD出來了,在訊噪比上堪比幾萬元幾十萬的唱機+唱片母片,而失真度遠遠優於後者,而壓根就沒有隔離度這個概念了(因為,兩個聲道是彼此隔獨立的。當然,從DAC開始模擬訊號處理的過程中會有因為訊號電容耦合,走線磁場耦合、地彈電壓耦合、電源去耦不良耦合,還是有隔離度這個指標)。

而膠木唱片,一個聲槽要儲存兩個音道的模擬資訊(跟磁帶錄音不同,錄音機磁頭裏實際是若幹子磁頭粘合而成,各自包括獨立的磁鐵同線圈),然後透過機電結構把聲槽的輪廓變化轉化為振膜變化(愛迪生是純機械驅動,後來有人發明了電子管,就加了電路放大同均衡)。

但依然在幾十年的歷史中暴露出大量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受潮、變形、磨損)

即便如此,先鋒居然花很大代價研發、推廣LD(模擬激光影碟),試圖用光學掃描來取代機器接觸來解決磨損問題。

但是,其他原因帶來的變形依然存在。

當然,因為大量CD機、CD光驅(包括後來的DVD,藍光DVD)工藝、設計的粗糙,多數也對光碟也磨損,但是,理論上對數據區沒磨損(只會在取放碟的時候磨損邊緣空白區)。

現在看起來就像49年加入國民黨一樣。

但是當時,就像十年前不會想到電動車大行其道一樣,以前壓根就沒有數碼化儲存同傳輸概念。

92年索尼還搞過MD。

90年代我就在索尼的代工廠中給索尼做MD。唯一的感覺就是零部件太貴,以至於工廠發福利都只發CD機而輕易不發MD機(工廠在生產中會產生有瑕疵的但是功能正常的產品,這些次品無法銷售,但是因為三來一補需要退稅,所以當福利發比當垃圾運出去多了稅務成本).

CD的0-1之間的電平相差很大,RF訊號的眼圖的張開度很大。

MD則差很遠。此外,其基於克爾效應的原理,這種折射率的變化導致了的非線性光學效應的自聚焦、自相位調制以及調制不穩定性導致了其光學特性差,並且可以衰減、不穩定。

至於MP3,MP3只是一種附屬於MPGE-1的影片壓縮格式中的音訊部份的格式。

MPEG-1是MPEG組織制定的第一個影片和音訊失真壓縮標準。影片壓縮演算法於1990年定義完成。1992年底,MPEG-1正式被批準成為國際標準。MPEG-1是為CD光碟介質客製的的影片和音訊壓縮格式。一張70分鐘的CD光碟傳輸速率大約在1.4Mbps。而MPEG-1采用了塊方式的運動補償、離散余弦變換(DCT)、量化等技術,並為1.2Mbps傳輸速率進行了最佳化。MPEG-1隨後被Video CD采用作為核心技術。MPEG-1的輸出質素大約和傳統錄像機VCR,訊號質素相當。

看到了吧,MP3壓根不是MPGE-1的重點。

甚至,在我讀書時在MPGE-1標準的制定過程中,我看到的關於動態圖形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的專家們的關於MPGE-1的討論(當然,我基本只能看到標題),都沒看到提過音訊(MP3)

甚至,MPGE-1在已開發國家壓根就沒有獲得成功。

所以後來微軟另外搞出一個各方面都更優的WMA格式來。

但是因為微軟重視版權的問題,導致WMA沒有流行開來。

題主說的MP3,是指便攜式MP3播放機,因為,在CD播放機沒有因為成本原因開始粗制濫造之前,壓根沒受到MP3機的沖擊。

CD機主打的是音質,MP3主打的是便攜性(因為用快閃記憶體技術,沒有機械部件,不怕振動,並且體積可以很小-跟容量有關)。

但是,MP3播放機有個致命的問題。

沒有歌曲可以播放,一直到蘋果的ipod提供了itunes可以合法有償下載歌曲(好像是99美分一首)。

因為工作原因,我是最早做硬碟MP3播放機的一批人,硬碟版ipod播放機就是我們當時唯一的競品。

我們的硬碟MP3播放機實際只是給使用者拿來當流動硬碟用,MP3播放功能只是一個添頭。

而早年硬碟版的ipod的銷量很小,因為早期itunes壓根提供不了那麽多歌給使用者,甚至,使用者也沒那麽多錢來買一硬碟的歌。

硬碟版的ipod我只見到少數人買,他們把它跟名表一樣,當作炫酷的工具。

一直到快閃記憶體版的ipod面世。

MP3播放機在中國大行其道,是特例,因為當時中國窮。

因為窮,大家對音質不講究,可以接受隨便把CD翻錄成MP3的音質,並且,毫無版權的概念。

所以中國不缺這些資源。

世紀初地級市電信的網站可以隨便下MP3,在ISDN的時代,MP3隨便下,ADSL的時候,影片隨便看,而且地址沒加密,flashget都能嗅探到,想線上看就線上看,想下載儲存起來方便的時候看也隨你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