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指南針、火藥,這三項沒得噴,可能不是中國最早發明的,但在中國都得到了廣泛套用。
造紙術,有大量的實物存世,比如字畫、書籍等。
指南針,古代就已經用於軍事和航海的導航。
火藥,無論是煙花爆竹,還是熱兵器,都能找到大量證據。
唯獨活字印刷,有點虛。
直到1990年,我的學校還在用刻蠟版的方法印刷試卷。
老師手工制作蠟版,也就是在特質的一種蠟紙上寫字,如果寫錯了就劃掉那個字重新寫。
印出來的東西也會包含這個劃掉的錯字。
然後在這個蠟版上刷印油,有字的地方因為蠟被刻掉了,就能沾上,也就會印刷到紙上,其他地方因為有蠟,沾不上油墨,也就是空白的。
蠟版壽命不長,一般只能印一兩百張卷子,越往後越不清楚。
活字印刷直到1990年,都沒普及到我,等我上高中,影印機就普及了。
少量印刷,刻蠟版就夠了,大量印刷,也是刻版,只是用的版是金屬做的,很耐用。
只有那種不多不少的場合,才會用活字,這種場合真的太少了。
在古代,認字的人不多,書籍的銷量是很低的,活字印刷需要準備那麽多活字,也需要排版,必須有極大的印刷量才能攤平成本,而古人根本用不了那麽多書。
一項技術沒有得到大量套用,其意義就很有限。
註意,技術和科學是兩回事兒,科學可以只在小圈子裏交流,並最終具像化為一種技術。
但技術必須要大範圍普及,才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