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新電改後售電公司如何營運?盈利模式是什麽?

2015-03-20科學

2016.11.11
本答案已覆寫成了完整的售電專欄文章。下有連結。
2016.11.05
增加了售電公司的定義,方便無電力市場知識背景的同學理解。
----------------------------------------------假裝有一排鳥---------------------------------------------
九號文就不提了,那是大家都查得到的東西。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就打算從長遠出發,預測一下售電將來的樣子,並沒有想要糾結於國內當下的政策。如果各位更希望看到政策解讀的文章,請移步各類微訊號,相信您會找到比這篇有價值的多的文章。

此答案已經作為行文一部份,收錄到了我對售電行業完全體的分析文章裏:售電公司-電力行業的下一個窪地還是陷阱? - 關於電改你應該知道什麽 - 知乎專欄。有興趣的知友可以關註下。

此答案適用於所有人,沒有背景知識也一樣。因為估計五到十年內,普通家庭也應該需要接觸並自主選擇售電公司了。(本文大約2500字,吃瓜群眾不願讀完的,可直接拉到最後的電信行業類比。)
1)首先說說什麽是售電公司?

通俗的說,售電公司就是替你去跟發電廠議價,然後盡可能降低各位的用電成本,並自己從中分一杯羹。當前的售電公司角色是由國網和南網扮演的。
2)再說說為什麽需要引入售電公司?
有的知友可能會說:「增加售電公司這一角色不是會提高整體成本,從而導致更高的電價麽?」
首先這不是增加環節,而是開啟售電環節,引入社會資本。當前電力的輸配售都是由南網或國網完成的,所以存在客觀壟斷。各位使用者沒有選擇或者說議價權,只能被動接受。但是多家售電公司的加入能引入市場競爭,讓大家可以在不同售電公司之間選擇你認為最便宜或者說最適合你的用電價格方案(註意供電質素不會因為售電公司的選擇而改變,供電質素是由輸配電公司保證的。)。

PS:關於 擁有配電網的售電公司模式 在這裏先 不涵蓋 ,回頭放到專欄裏的配電文章去寫。

首先簡要介紹一下開放市場下的電力買賣三步曲:

  • 第一步最穩妥: 用電者(買方)提前與發電廠(賣方)簽訂合約(bilateral contract),寫明你的用電時間(比如下午4點到5點)和需求幅值(比如50MW)。
  • 第二步風險稍高: 買方和賣方到電力市場(day-ahead market in US and wholesale market in UK)裏自行報價(black box形式),然後電力市場管理者根據供需關系決定哪些哪些賣方能發電,哪些買方能買到電。
  • 第三步無控制權: 電力市場管理者根據買方的即時用電情況 (in balancing market),隨時命令賣方增發或者減發。只要買方所用電量跟前兩步買下的電量不匹配(imbalance),就會遭受相應懲罰。而且這個懲罰的力度是由市場執行狀況決定的,買方沒有控制權。
  • 1. 售電公司的營運模式
    首先談談作為對照組的直購電。

    因為有一些大型工廠的用電需求的 數值 和 時間 較為固定,所以可以透過直購電模式直接打通發電企業和大型工廠之間的售電通道。所以售電公司在這一塊應該是沒什麽作為了。

    其實從上面對直購電的解釋,可以看出需不需要售電公司有兩個關鍵點:

  • 用電需求是否足夠大,足夠穩定
  • 用電時間是否固定
  • 所以作為非工業使用者,我們不能直接去跟發電企業簽合約原因就在這裏: 負荷太小只是一小部份問題,關鍵是你沒辦法保證你每天有固定的用電習慣(比如你出去旅遊了,你家裏還會照常用電麽?)。

    所以這時候售電公司就出現了,他代替使用者跟發電企業簽合約。售電公司透過把多個使用者的負荷疊加起來,可以利用diversity of demand, 得到一個較為穩定的負載曲線。如下圖所示,左邊為每一戶使用天然氣供暖的家庭的電力負載曲線,而右圖為1000戶家庭疊加後的結果。數據都是利用[1]中的我自己建的數學模型得到的。

    你可以嘗試再用另外1000個家庭的負荷疊加一次,差別跟上圖不會太大。這種現象就是由使用者用電習慣的隨機分布性所造成的。

    總結一下:售電公司就是一個替使用者承擔 風險 並 獲得相應收益 的角色。他透過增加手中的使用者數量以減少使用者隨機行為造成的負載變化。然後和發電企業簽訂主要負載供應合約(第一步),再留存少量空間根據使用者負載變化提前一天買電(第二步),從而盡量減少即時市場上的強制買賣情況(第三步)。

    2. 售電公司的盈利模式

    1)基礎模式

    電改剛起步,當前國內售電公司還普遍處於最基礎的模式:

  • 利用使用者和發電之間高度的資訊不對稱,賺取差價。
  • 利用國內特色的火電裝機容量過剩,讓作為買方的售電公司具有更高的議價權,壓低火電利潤空間。
  • 當然售電公司如果只依靠以上兩點「低」技術含量的經營方式,那麽隨著更多資本的進場,這類售電公司將被逐漸同質化,並最終苦苦掙紮。

    2)進階模式

    由於給E.ON UK(E.ON是歐洲最大的幾家能源服務企業之一)做過咨詢,稍微了解下他們的經營模式:

  • 作為能源服務的綜合提供商,比如供電,暖還有天然氣。
  • 設計不同的能源套餐,隱性增加自己的利潤。(一方面讓消費者覺得賺到了,另一方面自己又悶聲發大財,這才是藝術。)
  • 擁有一些發電資產,對沖自己的購電風險和降低營運成本(獨占了部份發電和售電之間的利差)。(英國是不允許售電公司擁有配電網資產的。)
  • 做一些新能源技術的嘗試,並推薦成熟的器材給自己的使用者。
  • 前三點應該都挺容易懂的。我談談第四點。因為幫E.ON做過電熱泵(EHP)和供暖網絡的專案,所以也做了些相關的負載曲線模擬,詳細模型資訊參考[1]。我像上面的圖一樣再次做了1000戶居民的負載模擬,但是這次是帶EHP的了:

    你在上圖裏可以看到單一使用者的用電頻率變得更高(負載更緊密了),並且需求峰值更大了(從天然氣供暖的單戶4-5kW電力峰值提升至了這裏的8kW)。所以售電公司透過給使用者推薦新的電氣器材,以提升售電量。並且加高了用電頻率,使疊加後的負載潛在的變化更小(可以看到右邊的總負載曲線更加平滑了),從而降低自身風險。

    3)終極模式

    說這是終極模式,是因為當前這些服務在全世界正在試行或是還在臆想ing....

  • 推行即時電價,將風險轉嫁至使用者身上,自己賺取固定利差。
  • 幫助使用者控制電氣器材,並為電網提供需求側響應服務。
  • 首先談談第一點。其實對於新能源發電企業來說是好事。即時電價是可以有意識的培養使用者的用電習慣,將一些電氣器材的執行延遲至淩晨。然後進一步推廣電力系統的終極形態: 需求跟著發電走(個人觀點)。
    第二點在國內的前景還不好說。因為B2C的介面從目前來看掌握在騰訊和阿裏的手上,所以未來售電公司想要進入使用者家裏面「做點事情」的話,恐怕得看這兩家的臉色。畢竟售電公司當前是不具備像谷歌那樣布局Nest硬件到使用者家中的能力。
    添加了以上的增值服務後,是我現在能預見的售電公司終極盈利模式了。以後如果學到了什麽新知識,我再更新。也歡迎各位知友在評論區裏提建議。

    最後打個比方,其實售電公司和移動、聯通、電信這幾家電訊供應商的未來營運模式是有相似點的。

  • 電信行業由鐵塔公司承建基站,而電力行業則是由國網/南網建設輸配電網。
  • 電訊供應商則專門負責流量套餐,而售電公司則送上能源套餐。
  • 電訊供應商弄點合約機啥的,而售電公司則是賣點分布式新能源器材
  • 當然,售電公司還是有他最獨特的一面,因為在未來你可能會接到如下短訊: 「親...⁄(⁄ ⁄•⁄ω⁄•⁄ ⁄)⁄....,今晚六點到八點別用電,我給你送片PIZZA行不?」

    以上,謝謝。

    個人公眾號:energy_bible,歡迎關註

    歡迎關註:

    專欄:關於電改你應該知道什麽

    Live:我在英國做博士「學霸」(這名字是知乎官方給的...23333)

    電子書:為什麽電氣工程有前途:曼大博士告訴你

    [1] N. Good, L. Zhang, A. Navarro-Espinosa, and P. Mancarella, 「High resolution modelling of multi-energy domestic demand profiles,」 Appl. Energy, vol. 137, pp. 193–210, Jan. 2015.

    ----------------------------------------我是分割線----------------------------------------------------------

    喜歡還請點個贊,讓更多的人看到。歡迎瀏覽我的編輯推薦:

    1. 為什麽電力系統頻率由負荷決定? - Kevin Zhang 的回答 - 知乎
    2. 如果電量產能過剩,電價會發生怎麽樣的變化? - Kevin Zhang 的回答
    3.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會不會對新能源的發展起到比較重要的推動作用? - Kevin Zhang 的回答
    4. 大規模個人「發電賣電」是否會對電網造成損害? - Kevin Zhang 的回答
    5. 可再生能源發電和現有化石能源發電矛盾嗎? - Kevin Zhang 的回答
    6. 電氣工程未來 30 年的發展方向在哪裏?電力系統這個方向是夕陽產業了嗎? - Kevin Zhang 的回答
    7. 需求響應 (Demand Response) 在全球的套用情況是怎樣的? - Kevin Zhang 的回答
    8. 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可以直接並入電網麽?有哪些技術問題需要解決? - Kevin Zhang 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