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擱了很久的問題,趁2014年未結束,明天飛去加州聖地牙哥前趕快回答。
- 還未開始讀時,想自立門戶,開宗立派,未想過要拿諾貝爾獎,但身邊的親朋好友總覺得到了美國就能拿諾貝爾獎,弄得自己感覺良好;唸研究員數年後,覺得能夠tenure-track已經很不錯了。
- 未開始唸時,不介意一生清貧;但當有了女友後,雖然不望成為富豪(或土豪),但總覺得做學術的錢太少。
- 年輕時,總覺得很多事情有目標就能達成;唸下去,才知道理論物理中未解決的問題可能終吾之事業也未能參透。從此學到:不要浮燥。
- 年輕時,以為做理論物理是做套用數學,後來被教授們重重教訓。面璧思過後,決定洗心革面,做個有影像的人。後來我明白了,找工作時,其實就是做售貨員,出售你做的那條數學問題。「為什麼你算這個?」沒有好的物理觸覺,答上來便支支吾吾。
- 立誌做理論物理的同學,本科時都是GPA爆燈之優秀學生;到了研究院,身邊有一堆不過二十歲的神童也算了,同學們都是同樣的牛,優越感沒有了,那個心理落差一開始很難接受。但後來學會了:沒有跟人家比較的必要,做好自己的問題,多看文章,觀摩人家的工作。
- 年輕的人總愛做最新最熱門的東西,人做我又做,使得我們張張刀無張利,「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其實,還是專心做好自己的問題。
- 學多點技巧無所謂,但到了答辯時,原來我只有一門精。
- 做理論的人,總看不起做實驗的人,可又眼紅他們賺錢多。其實,世界之大,行行出狀元,各有千秋,沒有實驗物理,便沒有理論物理。
- 畢業的時候,本來一心找個博士後,無果。以為轉投工業界便有前途,但也找了幾個月。一年前,老闆還譏諷生物物理的人是騙飯吃,現在卻苦口婆心叫我轉行做生物物理,我不從。在工業界一段時間後,回頭想起,其實輚行也不錯。做理論物理的人,不一定是因為物理,而是喜歡做quantitative research,只不過現在不是quantum field罷了。
- 轉行後,有時也上一上Physics Today或cond-mat,看看最新發展,心胸廣闊後看東西,還真的有點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