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畢業季。
又有一群鮮花怒馬的設計青年將進入烈焰繁花的建築圈,開始他們被重重綁架的職業生涯,忙的要死卻一事無成,終於把設計做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一如曾經的我們和現在的我們。
如果去各大設計院,問問那些眼袋嚴重、精神恍惚卻還在死盯螢幕的建築師們,最討厭做的設計是什麽?
大概他們會頭也不擡的回答:
「住宅!強排!tm別煩老子,容積率又算錯了!」
如果有不識時務的再去追問他們還有沒有設計理想的話,估計就真的很難活著走出來了。
不要著急反駁,我來幫你說。
房子車子都要錢,全家老小要吃飯,甲方領導哪個也得罪不起,還有最重要的,國內設計院就是這麽個工作機制,誰不想去主持專案,設計鳥巢水立方?可是分配給我的工作就是做住宅啊。
真的好有道理。
只能說,不想改變的人有1000個理由原地踏步。
不說別的,就說住宅。
我們是不是都忘了我們曾經推崇過、臨摹過、分析過的那些經典作品有一半以上都是住宅?什麽密斯韋特柯比意就不提了,雖然我們心心念念的都想去薩伏伊別墅打卡。
現在還活躍的明星建築師們有大部份也是靠住宅起家,特別是備受推崇的日本建築師,有一個都算一個。
我知道你又要說什麽。
中國居住建築都是整體開發,而日本有很多獨立的住宅設計的專案,建築師對一個住宅的全過程的設計,才使得日本住宅出了很多的精品。哪像我們每天算容積率算日照的?
雖然日本的住宅很少整體開發,但不代表不需要解決問題。而這些問題可能比容積率和日照要復雜的多。
日本國土面積小,但人口密度極高,很多住宅專案處於密集的居住區,用地狹小,而且在一小塊用地內,有時可能不只住一戶人家,而是多戶,也就是日本的集合住宅。
在狹小的建築空間中,要容納一個家庭的衣食起居,車庫,臥室,衛生間,書房,客廳,樣樣不能少,即使可以垂直發展,也是難度很大的設計。
如果給你如此嚴苛的條件,要求你不但要滿足基本生活需求,還要滿足甲方業主的各種個人趣味,最好再有點創新性的建築突破,你要怎麽做?
大概會無限懷念那些聽著肥皂劇排戶型的日子吧。
這才是真正的建築師最讓人為之喝彩的地方。
其實拆房部隊上次拆過藤本的一系列住宅,但很多人說看著就不想住,毫無私密性可言——仿佛我們的住宅建築太平庸就是因為太註重私密了一樣。
好吧,今天就再拆一個又私密又復雜的日本住宅好了。
這個住宅長這樣:
室內是這樣的:
看著是不是很復雜?但就像我以前說過的, 越復雜的建築,越需要一個簡單直接的邏輯來進行控制。
下面我們來一步步分析。
首先是基地的範圍
基地除了一側是道路,其他三側均是建築,而且與其他建築的間距均不足一米。基底面積也很小,長邊為14米,短邊僅有6米。
如果按照最常規的布局,也許我們會這樣設計,樓梯和電梯在中間位置,衛生間布置在樓梯間對面,體塊兩側是房間。
但這樣的布局缺點也顯而易見,空間單點乏味,沒有變化,中間的走道完全沒有采光。
該專案的建築師采取的方法是先對各個功能進行 容積規劃, 對,是容積,而不是面積。不同的功能不僅面積不一樣,所需的層高也不同。這有些類似於阿爾瓦羅·西紮所采取的方法。但西紮的各個空間雖然層高不同,但是是連續的,而該建築各功能塊都相互獨立。
各個體塊根據垂直的功能分區,向上壘起來,並且圍合出一個小天井,解決內部采光不足的問題。
最後透過垂直交通系統將各個功能串聯起來。
到這一步,整個建築基本的功能布局和建築形態已經出來了。這種空間組織方式其實有點類似於 模組化空間 。
以前我們拆過的天津圖書館就是模組化空間,我們可以做個對比。
可以看到二者都是透過體塊組織空間,但天津圖書館是先確定整體體量,然後 減去 一些體塊形成的室內空間。
而該建築是體塊 相加 構成室外空間。並且天津圖書館的體塊都相同,而該建築的體塊根據功能的不同都不一樣。
這也使得這種處理方式相對於模組化空間更加靈活,形態更加自由,更適合於居住建築。
最後,為了使建築形態更加豐富,建築師還對該住宅的開窗做了特別的處理,這也形成了該建築最大的特色。
這些開窗其實可以理解成體塊化邏輯的延續。只不過體量更小。
這些體塊的處理根據位置的不同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種平行於墻面
生成步驟:
第二種位於墻面交角
生成步驟:
第三種是門窗加樓梯組合的處理
生成步驟:
這些體塊延續了整個設計的邏輯,但是,因為其處於端頭,像一個樹的分叉一樣,迸發開來,滿足采光的同時,使整個建築如同自然長成的一般,有機而統一。
讓我們看一遍完成的過程
1. 確定各個功能的體量及布局
2、 用垂直交通系統將各功能塊聯系起來
3、 確定開窗位置及對窗戶的進一步處理
完整步驟:
當然,長年生活在北方的同學可能又會覺得住宅做成這樣,如果夏天沒有熱死,冬天也得凍死。可是,這個住宅在東京,日本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溫暖,夏季涼爽,而每個建築其實都是在解決當時當地的問題。
沒有萬能模式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連現有的問題都解決不了。
同樣的,
天天做住宅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連住宅都不會做。
大學建築系裏,我們見過太多才華橫溢的同學,一二年級就能把方案做的比哈迪德還炫;而每個年級裏也總有這麽幾個傳說般存在的學霸。
然後,一年又一年,一屆又一屆的學霸畢業了,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我們總把建築理想和完美設計等同於沒有任何條件限制的任意發揮,卻忘了即使是作為藝術的建築也是在各種矛盾與妥協的夾縫中倔強綻放才有別於雕塑、繪畫等等純藝術獨樹一幟。
每一個設計專案都有特殊的設計條件,你認為這是限制,它就是你頭上的緊箍咒;你認為這是禮物,它就是創意的沃土。
你學了這麽多年的建築,學校從沒有教過你怎麽畫施工圖,為什麽你卻認為自己就應該在設計院幹這個呢?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以上內容節選於我們工作室的文章:【畢業後,終於可以把設計做成自己討厭的樣子了】
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在公眾號:非標準建築工作室中了解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