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科學家研究表明,人死後,大腦意識可能還存在3~5分鐘。
2013年,密芝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做了一個實驗,小白鼠在臨床死亡之後,它們的大腦活動居然還非常活躍,意識的電波訊號要高出它們在清醒時的水平。神經醫學家Jimo,Borjin博士表示,如果瀕死體驗來自於大腦活動,那麽,即使是腦供血不足或者停止的狀態下,意識的神經系統關聯在人類或者動物中應該是可辨識的。
而這正是科研人員所發現的情況,麻醉的小白鼠在被誘導心臟驟停後的30秒內表現高度同步的大腦活動,這與人類在高度興奮的大腦中看到的模式差不多一致的。
此前,科研人員認為,由於臨床死亡導致血液流動停止,大腦活動也會同時停止。然而後來經過這項研究發現,在心臟驟停期間,氧氣和葡萄糖的減少可以刺激大腦活動,這是有意識的特征。同時這也為許多心臟驟停幸運患者報告的瀕死體驗提供了第一個科學框架。
當然,盡管這些發現確實建立了一個新的科學框架來解釋瀕死體驗可能來自哪裏,但這並不意味著人類和小白鼠一定會有相同的經歷。
不過,如果我們的大腦以同樣的方式而活躍起來,這將有助於解釋許多從死亡邊緣被救回來的患者所感受到的情景。
石溪大學的急救護理研究員Sam,Pamia博士也是相關領域專家,他在2014年研究了很多瀕死體驗和離體體驗例項,他曾經對100位心臟驟停的幸運患者進行調查發現,有46%的心臟驟停幸運患者記得臨死前的畫面,大部份人差不多都是關於亮光,家人和恐懼。此外,有幾名患者甚至還能夠回憶起他們臨床死亡後被搶救過程,而這在傳統觀點看來是不可能的事。
一般認為,心臟驟停20秒至30秒左右後,大腦也會隨之停止活動,但是在科研人員研究的這些例子中,幸運者在心臟驟停後,大腦的意識還能夠活動3分鐘左右。
但是,這一現象只有大約2%的患者遇到過,而pamia博士本人後來也表明,也許這只是一種錯覺,這種錯覺可能是由神經系統對心臟驟停的生理應急反應而引起的,換句話說,這種認知經歷也可能是在臨床死亡之前,而非之後。
盡管如此,關於死亡之後大腦是否還有意識,目前尚未完全確定,還需要科研人員進一步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