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空間科學的原創成果開始呈現出多點突破的態勢。一系列任務的實施,也標誌著中國正在走近世界空間科學舞台的中央。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10月15日在國新辦釋出會上細數著,「‘悟空’號開展暗物質體子探測、‘墨子’號首次開展空間尺度的量子科學實驗,‘慧眼’是中國首個空間X射線天文望遠鏡,‘羲和’‘誇父’競相逐日;嫦娥六號首次實作月球背面采樣返回,天問一號開啟中國火星探測的序幕;中國空間站建成中國首個太空實驗室。」
王赤表示,透過這些任務的實施,極大推動了中國科學家在暗物質體子探測、量子力學檢驗、高能天體物理實驗、太陽「一磁兩暴」觀測、高能時域天文觀測、月球形成與演化、火星環境與地質構造、空間環境下的物質運動規律和生命活動規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科學研究進展和成果,深化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也標誌著中國正在走近世界空間科學舞台的中央。
「然而與世界航天強國相比,中國空間科學衛星數量較少,產出的重大標誌性成果還不夠多,總體還處於起步階段。但是我們有信心、有能力迎頭趕上,在取得現有成績的基礎上,再接再厲,乘勢而上。」王赤說,我們努力實作規劃制定的「三步走」戰略目標,也就是在2027年中國空間科學將進入第一方陣,2035年重點方向躋身國際前列,2050年在重要領域國際領先,成為世界空間科學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