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前兩年去三亞旅遊,我用租賃的車,一輛標致3008。
老婆要買化妝品,就一起去三亞的免稅購物中心。我沿著導航的最近路線走,結果上了一條新修的山路……
走了一段路我就後悔了,到了裏面,就不是那種平整的水泥路了,而是新鋪的碎石和泥沙,很明顯前面還走過大車,路面都是坑坑窪窪的,一路走方向盤就一路抖動個不停。
感覺一下沒握緊,一松手,方向盤一歪,就是撞山或者沖下懸崖。是的,山路右邊就是陡峭的懸崖,關鍵中間有很長一條路段還沒有安裝護欄,反光鏡就更別說了。
我為了保險起見,要老婆坐在了後排的右邊,這樣車輛兩側可以保持基本的重量平衡,有助於車身穩定。
我快轉彎的時候,每隔幾秒就要按一次喇叭,提醒對面來車。最險的時候就是錯車,我是上山,所以要往山路的外側靠,把內側的山路給下來的車讓出來。我要老婆把車窗弄下來,她探頭出去,看我側面輪子離邊沿的距離,口頭指揮我微調方向。
我還記得那山路開了一個多小時,中途還下了一場驟雨,下了十來分鐘,還好不是很大,沒有特別影響視線,我以非常慢的速度開著,不敢中途停,怕這種碎石砂土路被雨水浸泡了後更不好開。
一路開過來,就只有路面和輪胎間嘎吱的摩擦聲,她們在後排連大氣都不敢喘,我則是在空調裏面出了一身冷汗。回去的路上,我寧願多繞30公裏高速,也不走系統推薦的這種新路了。
那種盤旋的惡劣山路,如果是自動駕駛出來了,我也不會放心把全家的安全交給自動駕駛。
因為容錯性太低了,只要一個恍惚,方向盤沒控制住,就會是車毀人亡。在這種車身不斷顫抖的狀態中,自動駕駛的捕捉系統真的能夠準確?智能系統能夠在轉彎的時候輕按喇叭,提醒視覺死角的來車?下雨的時候,能夠準確透過雨霧來分辨路況的細節?和對面錯車的時候,能夠把握住安全底線,在空間不足的情況下,寧願和旁邊的車主動發生碰撞,也不能從右邊滑下懸崖?
2019年,自動駕駛公司Waymo的CEO約翰•科拉菲克曾公開說過,自動駕駛L5等級在幾十年內都不可能實作普遍化,因為還找不到辦法解決雨雪天氣的雷達感知問題。而此時的Waymo已經研究自動駕駛超過了10年。
而除開惡劣天氣之外,還有很多日常環境下出現的corner case都沒解決,這些問題不解決,別說L5了,就是限定場景中的L4標準都無法達到。
雖然corner case意味著極少出現的機率,但是汽車不比別的,因為一旦出行,就涉及到大眾的安全。一千公裏,一萬公裏不出問題,但一旦出了問題,就是關乎安全的大問題。
而現階段,人類駕駛員能夠很簡單辨別的路況,實際自動駕駛都還不能全數辨別。
記得我之前就和一個弄自動駕駛的朋友聊過,說紅綠燈的辨識,以現有的技術都不能做到百分百辨識,而是靠多個推斷,最後「猜」出來的結果。而如果是復雜的紅綠燈系統,那自動駕駛就會傻眼。
如復雜路口的紅綠燈,具體燈對應具體車道,對應不同的方向,潮汐車道的時間變幻等,還涉及到各項邏輯的判斷,就更是為難智能系統了。
現實中,實際很多勇於嘗試的車主,對現有的自動輔助駕駛有著過於樂觀的理解。他們往往在某些路段嘗鮮使用了自動輔助駕駛,在嘗到甜頭後,心理上容易去依賴於輔助駕駛系統,降低憂患意識,那麽就有可能造成危險。
因為智能系統缺乏Corner Case場景的經驗積累,實際即便在高速這種比較簡單的路況中,純粹依靠自動輔助系統,也存在著不小的安全隱患。
所以,即便在汽車行業十來年的我,對於自動駕駛是否能夠在未來的10年-20年內到達真正安全的地步,在特定路況,天氣環境下,完全不需要人去參與駕駛,也是持有懷疑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