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大氣環境監測衛星與陸地生態系碳監測衛星投用,套用成果釋出

2024-07-25科學

7月25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又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獲悉,國家航天局當天在京舉辦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大氣環境監測衛星、陸地生態系碳監測衛星兩顆科研衛星的投入使用儀式,並與中國資源衛星套用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中國科學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等單位代表共同簽署了兩星長期執行管理協定。

7月25日,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大氣環境監測衛星、陸地生態系碳監測衛星投入使用儀式舉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供圖

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是世界首顆采用激光主動探測手段的高精度大氣環境遙感衛星,利用主動激光、高光譜、多光譜、高精度偏振等多種手段綜合觀測,可對大氣細顆粒物、汙染氣體、溫室氣體、雲和氣溶膠以及陸表、水體等環境要素開展大範圍、連續、動態、全天時的綜合監測,首次實作了全球全天時1PPM高精度CO₂柱濃度探測。本次釋出的首批套用成果包括首個高精度全球全天時二氧化碳柱濃度分布圖、首個全球二氧化氮柱濃度遙感圖、全球臭氧柱濃度遙感圖、全球PM2.5產品分布遙感圖等20余項產品。

大氣環境監測衛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供圖

據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介紹,大氣環境監測衛星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是全球首顆主動激光CO₂探測衛星,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的科研星。衛星執行於軌域高度為705km的太陽同步軌域,配置了大氣探測激光雷達(ACDL)、高精度偏振掃描器(POSP)、多角度偏振成像儀(DPC)、紫外高光譜大氣成分探測儀(EMI)及寬幅成像光譜儀(WSI)等五台遙感儀器,透過主動激光與被動高光譜、多光譜、偏振等手段結合,實作CO₂激光主動探測、細顆粒物立體探測、氣態汙染物探測和地表環境探測,以及對大氣環境、水環境、生態環境等進行大範圍、連續、動態的綜合監測。

陸地生態系碳監測衛星又稱「句芒號」,是世界首顆森林碳匯主被動聯合觀測的遙感衛星,透過激光、多角度、多光譜、超光譜、偏振等綜合遙感手段,探測植被生物量和植被生產力,同時滿足地理測繪、災害評估、農情遙感等需求。該衛星實作了對森林植被高度、生物量、葉綠素熒光的定量遙感探測,提升了中國和全球森林碳匯監測能力。陸地生態系碳監測衛星首批釋出的套用成果包括海南島葉綠素熒光空間連續產品、東北虎豹公園生物量反演產品、京津冀地區冬季小麥產量和夏季玉米生物量等20余項產品。

陸地生態系碳監測衛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供圖

上述兩星在軌測試期間,在生態環境、林業和草原、地理測繪、氣象、農業、應急減災等多個行業均展示了良好的套用效果。兩星投入使用後,將對大氣環境與陸地生態系開展監測,為建設美麗中國、有力應對全球氣候變遷、實作「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

下一步,國家航天局將進一步組織衛星工程研制團隊和使用者單位,充分發揮科研衛星技術創新與套用創新引領作用,深入挖掘套用場景,提升衛星綜合套用效能,推進衛星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推動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高質素發展。